"\u003Cdiv\u003E\u003Cp\u003E2019年5月6日,美國代理國防部長沙納漢表示已批准將亞伯拉罕·林肯號航母打擊羣和一個轟炸機特遣隊部署至中央司令部轄區,13日《紐約時報》援引美方官員的話報道說,沙納漢已向白宮遞交針對伊朗的軍事行動計劃。同時,白宮還援引緊急狀態法規,以遏制伊朗、維護盟友安全爲由,“繞開”國會向沙特、阿聯酋與約旦3國出售總價高達81億美元的軍火。6月7日,美國財政部宣佈對伊朗最大石化企業波斯灣石化工業公司及其子公司和境外銷售網絡實施制裁,伊朗原油出口則從原來每天超過250萬桶降至每天約40萬桶。6月13日,兩艘分別屬於挪威和日本海運公司的油輪在霍爾木茲海峽入口附近的阿曼灣海域接連遭到襲擊,美國隨即指認伊朗是幕後黑手,並以強化美方安保和情報蒐集能力爲由再度向海灣地區調撥上千士兵。隨着美伊之間緊張對峙局勢的不斷升級,相關新聞報道和時事評論中有關美國與伊朗可能開戰的內容鋪天蓋地,國際社會對美伊“擦槍走火”或“莽撞行事”引發意外衝突的擔憂與日俱增。那麼引起美伊兩國外交糾紛和軍事對峙的深層原因是什麼?最終又該如何收場?由此引起相關各方對於美伊未來雙邊關係和地區安全走勢的憂慮和關注。\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9c2f2fa15514b84989fd9369589530a\" img_width=\"1104\" img_height=\"700\" alt=\"美國伊朗劍拔弩張,所爲“核”事\"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美國伊朗劍拔弩張,所爲“核”事\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美伊對立的原因考量\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自2018年5月,美國宣佈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隨後重啓一系列對伊朗制裁措施。近期,美國不斷對伊朗加碼施壓,包括將伊斯蘭革命衛隊列爲“恐怖組織”,不再延長對部分國家和地區進口伊朗礦產行業制裁豁免,並不斷向波斯灣調兵遣將擺出一副與伊朗“決一死戰”的架勢。而伊朗也不甘示弱,通過多種方式強硬回去美國威脅,總統魯哈尼宣佈中止履行2015年達成的伊核協議部分條款,不再對外出售重水和濃縮鈾,其原子能機構負責人也表示,即將增加阿拉克重水反應堆濃縮鈾儲量和提升重水生產能力,突破300千克低丰度濃縮鈾儲量上限。由此不難看出,有關伊核協議的主張存在根本分歧是導致當前美伊劍拔弩張的根本原因,特朗普總統試圖完全推翻前任政府時期對伊朗核計劃“鬆綁解套”的綏靖政策則是美伊緊張對峙的直接推手。事實上,美國和伊朗之間圍繞核問題的較量由來已久,自親美的巴列維王朝垮臺、伊斯蘭革命成功以來,核問題就一直是美伊鬥法過招的角力點。在美國看來,伊朗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完全能滿足其經濟和社會需要,完全沒有必要斥巨資發展核能,其不過是打着“民核”的幌子行“軍核”之實。而對於自己的核計劃,伊朗政府一貫否認有製造核武器的意圖,再三重申是爲了發電和滿足醫療和農業所需。但時至今日,美國都堅稱伊朗核開發活動是爲了製造核武器,西方情報機構也一直堅信伊朗在祕密進行核彈頭的研究。同時,一些國際組織的研究報告並不支持伊朗的民用核能“表白”,國際原子能機構還曾多次對伊朗核設施進行檢查,雖未發現伊朗有發展核武器的跡象,但多數西方國家的政府部門和研究單位始終認爲伊朗在祕密從事核武器的研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對於以美國爲首的西方社會,無論是規模體量還是聲譽威望,伊朗都只能算是個中等強國。更何況,伊朗的國家安全環境一直比較惡劣,在動盪的中東基本上處於孤立地位。但面對一浪高過一浪的制裁聲音、一招狠比一招的制裁方式,被西方國家制裁和“整慣”了的伊朗,好像並未露出幾多懼色,更沒“服軟”。就在美國出言挑釁稱可能武力襲擊伊朗後,伊朗方面多位高官立即強硬回應,不懼美國入侵、誓將伊朗變成“美帝墳場”。面對惡劣的國家安全環境,以及由核問題引起的嚴重外部壓力,伊朗爲何能夠表現出毫不示弱的大國本位意識和民族個性,又爲何要冒着遭受美國打擊風險的情況堅稱核研發。\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09856d805304c47beba172be10fb52a\"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667\" alt=\"美國伊朗劍拔弩張,所爲“核”事\"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伊朗擊落美軍無人機事件,使得美伊之間緊張對峙局勢不斷升級\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歷史上,伊朗不僅擁有顯赫一時的武功,也創造了足以傲世羣雄的燦爛文明。除了極少數年代外,古代伊朗基本處於地區主要強國的行列。大流士一世時期的波斯帝國便締造了人類文明史上第一個世界性超級大國,也是古代伊朗最輝煌的時期。而自阿契美尼亞帝國之後,首度實現統一波斯全境的安息王朝也是能夠和漢王朝、羅馬帝國、孔雀王朝並稱的“歐亞四強”。公元224年時被視作“第二波斯”的薩珊王朝,在推翻安息帝國的基礎上向東擴張至印度河中上游地區,重振古波斯王朝遺產建立起本民族的強大帝國,又一次成爲西亞地區首屈一指的國家,被認爲是當時地區的頭等霸主。公元651年,阿拉伯帝國征服波斯全境,伊斯蘭教逐漸成爲伊朗居民的主要信仰。雖然阿拉伯民族使伊朗皈依了伊斯蘭教,但波斯民族並未臣服於阿拉伯人,他們“自覺”選取伊斯蘭教“非主流”的什葉派爲正統思想,以此方式表明與阿拉伯人“勢不兩立”的決心。阿拉伯帝國解體後,伊朗先後遭到突厥人、蒙古人等異族的入侵和統治,儘管這些民族征服了伊朗,但卻從未能夠同化波斯文明,波斯人也從未喪失自身的民族和文化特徵,並逐步在該過程中完成了伊斯蘭教義和波斯文化血脈的融通聚合。1502年薩非王朝建立後伊朗再度實現崛起復興,將伊斯蘭教什葉派正式定爲國教,並重新激起古代波斯帝國的遺產。17世紀末,薩非王朝國勢日漸衰落,隨後納狄爾王朝、愷加王朝(定都德黑蘭)相繼建立,但始終沒能挽回伊朗國運下行的局面。到了近代歐洲興起後,伊朗進一步淪落爲西方列強宰割的對象,法、奧、美等國相繼強迫伊朗訂立了不平等條約,英、俄相互勾結在伊朗南北劃分勢力範圍,並將中部省區設爲兩國協調矛盾的“緩衝地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伊朗歷史上多次成爲當時世界上的重要國家,只是到了近代國勢日益衰微、民族失落感逐漸加深。但作爲波斯文明的集大成者,伊朗一直懷揣復興古代輝煌的大國夢想和重振強國精彩的渴望。而當今時代核國家地位已成爲大國身份的重要象徵,堅持不懈地發展和擁有核技術是強國之夢的再度覺醒,核身份所帶來的無尚榮光直接關涉伊朗的民族感情和國家尊嚴。因此,儘管有消息表明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和總統魯哈尼在看待和履行核協議上意見不一,但掌握、擁有核技術關乎伊朗的角色和命運,伊朗內部在推進核發展議題上其實是立場高度一致,只是在與西方對話方式以及如何取得核成果的具體手段等戰術問題上存在差別。可見,伊朗政府如果在覈研發上妥協、讓步尺度過大,不僅會招致國內強硬派的抵制,也難以贏得廣大羣衆的支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61737aab891542158d65daa5d7d84637\" img_width=\"1024\" img_height=\"713\" alt=\"美國伊朗劍拔弩張,所爲“核”事\"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關於美國準備對伊朗動武的漫畫\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事實上,西方安全機構推斷2015年7月伊朗與伊核六國達成歷史性全面協議之時,伊朗核計劃已經發展到非常關鍵的階段。因爲從技術角度講,無論是對於製造核武器還是進行核電站建設,都需要獲取和擁有可裂變物質(即含鈾-235的天然鈾)爲基礎原料。通常製造一顆原子彈,至少需要5千克以上的鈾-235,要想得到它必須開採和提煉天然鈾,而最困難的技術過程就是把天然鈾濃縮、富集成鈾-235。一般來說,民用濃縮鈾丰度低於20%,丰度大於90%則爲武器級高濃縮鈾,由於丰度20%是濃縮鈾的一個技術難關,一旦攻克20%門檻向90%丰度邁進的道路就相對“平坦”。因此,伊朗公開表示掌握提取丰度20%濃縮鈾的成熟技術,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伊朗已經具有生產製備核武器的資質和條件,也等於說伊朗現在站到了突破核門檻、邁向核武裝的關鍵時刻。這也就不難理解美國爲何要千方百計壓縮伊朗地緣戰略空間,一旦突破美國封鎖藩籬,“挾核自立”“持核自重”的伊朗將打破中東地區力量的相對平衡,對美國構建的地區安全體系和秩序帶來根本性衝擊。\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美國和伊朗關係走勢影響\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6月22日,特朗普總統叫停原本爲報復伊朗擊落美方無人機的軍事打擊行動後,他在推特上宣稱將對伊朗實施“重大額外製裁”,同時還表示“伊朗不能擁有核武器!在糟糕的奧巴馬計劃下,伊朗短短數年內就會走上擁核之路,而現行的核查內容是不可接受的”。因此,核動向既是觀察和窺探伊朗外交戰略的重要窗口,也是影響和決定美伊關係走勢的關鍵因素,未來核問題仍將是美國和伊朗博弈角力的鬥爭焦點。一方面,作爲一個嚴重依賴石油出口創匯的國家,伊朗已經感受到美國石油制裁帶來的“刺痛”,而這反過來極有可能刺激伊朗加快核研發進度,導致核問題日益朝向危機化演變;另一方面,隨着伊朗在覈技術方面不斷獲得新突破,以色列和波斯灣國家對伊朗地區安全威脅會有更多的擔憂和疑慮,進而從多個層面要求美國必須“馴服”伊朗,結果使美國被迫捲入不能認輸的安全困境之中。\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b52c1021bfc40b3868e34ab2a38ebda\" img_width=\"1440\" img_height=\"1080\" alt=\"美國伊朗劍拔弩張,所爲“核”事\"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透過波斯帝國的遺址,依然可以感受到古代伊朗傲世羣雄的燦爛文明\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第一,激化地區傳統矛盾、推動陣營重組洗牌。伊朗作爲中東什葉派穆斯林的宗主惟一可以依靠的對象,同以沙特爲首海灣阿拉伯國家明爭的暗鬥背後,則是什葉派和遜尼派力量的此消彼長。當前,敘利亞、也門內戰中外部代理人之間的暗戰,很大程度上就是歸屬伊斯蘭兩大教義不同政治派別全面對抗的具體表現。沙特作爲與伊朗競爭能力不相上下、難分伯仲的勁敵,是最不願意看到伊朗跨過核門檻的國家。正如喬治·佩爾科維奇所言:“阿拉伯遜尼派國家擔心擁有核武器的伊朗會控制該地區,並鼓動什葉派政治力量在伊拉克和其他海灣國家興風作浪纔是首要地緣關切”。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海灣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的互動日趨頻繁,2018年10月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對阿曼作22年來首次正式訪問,甚至有媒體爆出沙特和以色列達成共享信息情報共識,以期減輕共同面對伊朗的地區安全壓力。事實上,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中東日益崛起一個西起黎巴嫩、中跨伊拉克和敘利亞、東至伊朗的“什葉派新月地帶”,並伴隨敘利亞內戰的外溢傳導效應持續深入,令以色列和沙特擱置爭議聯手應對伊朗威脅的意願不斷強烈。但由於阿拉伯世界一致認爲美國在中東和平進程中一直偏袒以色列,伊朗也認爲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的代理人,故而在較長時間內沙特和以色列互動聯絡的進度有限。如今,伊朗因素促成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開展了一系列“史無前例”的外交活動,不僅標誌着長期作爲地區中心議題的阿以矛盾讓位於防範伊朗做大,同時也推動着中東既有的政治版圖和陣營歸屬進入重新組合的新階段。\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a8989805c034230b762939b16a44ccd\" img_width=\"1280\" img_height=\"773\" alt=\"美國伊朗劍拔弩張,所爲“核”事\"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伊朗掌握核技術將打破以色列在中東地區核壟斷的地位\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第二,惡化地區安全環境、引發秩序重建。伊朗是地區安全環境最惡劣的中東國家之一,自近代開始便西方列強加緊對伊朗的爭奪,使之成爲英、俄角逐的戰場和宰割的對象。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伊朗又一直是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同時,在中東地區四大主要戰略力量中,阿拉伯國家數量和人口最多是地區第一大勢力;以色列依託歐美后臺在地區事務上表現攻勢,並且以色列作爲中東惟一事實上的核國家,相比其他戰略勢力具有不對稱優勢;土耳其雖然沒有前兩者先天條件優越,但作爲中東惟一享有北約庇護的待遇,較長時間坐擁僅次於以色列的美國第二大受援國地位。由是可知,伊朗無疑是中東地區戰略格局中的“弱勢羣體”。因而,伊朗從地緣安全環境角度的出發,認爲建立核力量不是爲了全面覈對抗,而是爲了確保在萬不得已使用時一定要有效,使潛在對手確信,如果發動核冒險會遭到難以承受的報復。特別是當前美國正在將對伊朗威逼的戰略從“隔空叫陣”向“短兵相接”轉變的背景下,核能力似乎成爲國家安全的一種寄託,“擁核自保”自然便是伊朗確保自身在險惡地緣環境中生存的基本手段。因此,如果美國持續“極限施壓”促使伊朗不安全感增加,導致伊朗在覈問題上採取極端措施,到時“擁核”的伊朗將會打破中東原有的戰略生態,也將從地區層面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首先,伊朗核崛起一旦成爲貫穿中東第3個千年頭10年的核心議題,將直接衝擊阿拉伯國家自二戰後佔據的地區席位。從賬面上看由22個國家組成的阿拉伯集團是本地區最大的戰略力量,而阿拉伯國家能夠長期保有此種地位是建立在常規力量對比的格局基礎之上。這也是阿拉伯國家對地區核武化的議題最爲敏感、熱衷於阻止核擴散的重要原因。早在1974年以埃及爲首的阿拉伯國家首先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建立中東無核區的建議,1990年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又提出建立中東無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區的倡議。雖然以色列“祕而不宣”地邁入核門檻,導致阿拉伯人倡導“無核區”的設想落空,但國土狹長、人口稀少的以色列擁核不足以徹底改變地緣政治格局。反觀伊朗165萬平方千米國土面積、8000萬人口,以及60萬規模的現役常備武裝,要再結合核大國地位無疑會使地區戰略力量座次排位發生結構性嬗變。其次,對以色列來說伊朗掌握核技術將打破了自己在該地區核壟斷的地位,將會使自己處於極度危險的境地之中。正如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所言:“以色列維繫在中東地區的生存、繁榮,以及阻止伊朗霸權地位的獲得都取決於核武器。”再者,土耳其在伊朗核問題上的表現也被外界認爲是戲中有戲:2010年5月土耳其和20年前中斷了核武器計劃的巴西聯手反對制裁伊朗,有評論就指出這是土耳其借題發揮的如意算盤,土耳其實際上願意看到伊朗突破核門檻,希冀因核問題引發伊朗與相關國家的矛盾升級,以便“火中取栗”順理成章地跟進成爲核大國。如今,隨着伊朗首座由俄羅斯援建的核電站——布什爾核電站投入使用,中東地區國家掀起一股“核電熱”。2016年3月,阿盟祕書長呼籲阿拉伯國家致力於邁入“民用核能俱樂部”,沙特與中國、法國、阿根廷簽署相關協議,計劃在未來20年興建16座核電廠,而土耳其與俄羅斯合作建設的土首座核電站也已破土動工。儘管這些國家絕大多數宣稱是民用核開發,但聯繫地區安全形勢的“事出有因”,美伊之間“因核而起”的對峙局勢極有可能成爲惡化中東戰略安全環境、誘發地區“遍地皆核”的推手。到那時,核擴散的中東將是美國最大的安全威脅,美國維持地區霸權和中東主導地位的努力也將受到嚴峻挑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版權聲明:本文刊於《軍事文摘》雜誌。作者:丁 工。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轉自《軍事文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0566975134930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