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1993f4f122d4132a25e5cbece866e97\" img_width=\"574\" img_height=\"248\" alt=\"一座不朽的中華古都-洛陽\"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文\u002F杜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文紀念我的叔父杜學佑先生爲代表---背井離鄉參加建設中國第一拖拉機廠的人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曆代的縮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夏朝的首都斟鄩(zhenxun),就位於洛陽地區的二里頭村。考古確定的中國最早的宮殿建築羣、最早的青銅禮器羣以及青銅作坊羣,是迄今爲止可確認的我國最早的王國都城遺址。這個遺址就是二里頭夏都斟鄩遺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輝煌走向沒落是城市發展的鐵律,據說中國沒落城市的代表至少有十四個:十三朝古都洛陽;北宋皇城開封;北魏古都大同;原直隸省首府保定;古稱殷、鄴、商都、北齊都的安陽;許昌、徐州、荊州、漢中,三國名城。 太原南北朝時期的首都等……有一些城建和歷史學者認爲,洛陽集中各方面因素慢慢的演變成“洛陽無紙”,而且一步步的走向沒落,變成了日落西山的“沒落貴族”。 也有一些學者認爲,洛陽是一座永不沒落的“貴族城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洛陽,華夏之源,絲路起點,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佛教聖寺、龍門石窟………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燦爛輝煌!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和1512多年建都史,先後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我華夏文明和大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隋唐時期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大運河的中心樞紐,從一定意義上說,一部洛陽史就是一部中國史的縮影!洛陽的49個歷史之最,國人應該重新認識這座千年帝都!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起, 先後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洛陽是中國建都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千年古都。洛陽曆史上曾先後6次進入世界大城市之列,從商周到隋唐時期,洛陽曾是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與歐洲、北非和亞洲各國有着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廣泛交流。鍾靈毓秀、人文薈萃、物華天寶、勤勞勇敢的洛陽人創造出一座英雄之城,文化之城,科技之城,商貿之都,手工製造業極具發達,歷代科學泰斗、學術流派、鴻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冊,燦若繁星。中國傳統文化儒、佛、道的產生和發展與洛陽密切相關,中國四大發明與洛陽息息相聯。洛陽豐厚的歷史文化爲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不僅給後人留下了不盡的財富和供人憑弔的遺蹟舊址,也爲人文資源開發利用和旅遊勝地建設創造了條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洛陽曾經被稱之爲“東長安”,一度超過西長安佔據世界第一大城市的地位,厚重的歷史、輝煌的功業、不杇的成就,足可以傲視天下。在中國2000年多年輝煌的建都史上,漢唐盛世,洛陽不是首都,就是陪都,故有東長安美譽。洛陽城爲中心的河洛地區,歷史角度看被稱爲第一的“河洛文化”,“河南”與“河東”、“河內”相對應,是華夏民族較早的政治活動中心。自從有歷史記載以來,洛陽城一直是這一地區的政治中心,中國的國名便源自古洛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佛教傳入中國後第一座寺院是洛陽的白馬寺,也導致自此以後佛教僧院有了更明確的名字:“寺”,這裏也成爲漢傳佛教的“祖庭”和“釋源”,就算爭議再多的今天,這個地位始終無法替代。白馬寺也是我童年記憶中進入過的第一寺廟!洛陽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爲世界文化遺產,位於洛陽市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它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爲中國四大石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洛陽宮,是指隋唐洛陽皇宮,隋時稱紫微宮,貞觀元年,唐太宗號洛陽宮,武則天時稱太初宮。顯慶二年,唐高宗正式定洛陽爲東都,把洛陽宮城當作自己的“東宅”。中國唯一女皇武則天登基稱帝以後,將洛陽作爲帝國的首都,爲武周王朝的第一大都城。隨着唐朝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全面東移,洛陽皇宮也不斷得到擴建和修整,規模宏大,華美壯麗達到洛陽曆史上的頂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讀過語文的人們都不會忘記曹操的詩:“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洛陽曆史地位名副其實,堪稱世界一流。縱觀中國歷史,亞洲城市發展史,洛陽這座千年帝都的地位顯赫,在我國除北京和西安外無以倫比,放眼世界,洛陽與古雅典、古羅馬、古墨西哥城各具特色,同樣具有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地位與光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中國成立初期,洛陽是我叔父的夢想城市,他是一大批援建大軍中的一個,是新中國第一批“新移民”嚮往着社會主義建設“新特區”,也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移民之都”。洛陽又是新中國的一個工業之都,讓共和國爲之而驕傲,讓中國人爲之而自豪的地方,洛陽由於地處中國腹地,市民素質與教育相對優越,乃至衆多大國重器的誕生之地。十大廠礦的興建,使洛陽一舉成爲僅次於北京、上海、武漢、天津之外的全國第五大城市,其綜合實力曾一度超越廣州、瀋陽、西安、成都等區域中心城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第一拖拉機廠、洛陽玻璃廠、洛陽 礦山機器 廠、 洛陽軸承 廠、 洛陽銅加工 廠、洛陽407廠、洛陽耐火材料廠、洛陽熱電廠、洛陽棉紡織廠、洛陽5111廠等這些國人耳熟能詳的大型國企,都集中在洛陽。“東方紅”拖拉機,成了國人對那個時代的集體記憶。洛陽十大廠礦中的六個156項目是指1953年5月——1954年10月,中國政府與蘇聯政府陸續簽訂156項援建協議,其中的第一拖拉機廠、軸承廠、礦山機器製造廠等企業,國務院決定在中原地區建設,由此開始了選地籌備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53年6月,中共河南省南陽地委書記楊立功帶領六十多名幹部到洛陽,籌建第一拖拉機廠。1953年7月15日到9月15日,籌備處根據一機部汽車局的意見,主要在洛陽西郊的西工地區北部(原吳佩孚西工兵營北邊的老飛機廠地區)選址。《一拖廠志》記載:“這片地區自老城西關起,西至澗河,北至隴海鐵路,南至西工,面積共7.7平方公里,鐵路以北面積約2平方公里。籌備處在該地區做了1:1000地形圖的測繪,200米孔距的地質鑽探。這片地區地形開闊平坦,地下水位低,土質好,居民少,靠近城市,鐵道接軌方便,經濟上比較合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一拖籌備處和蘇聯專家認爲鄭州的城市條件比洛陽好。因此,一拖籌備處決定在鄭州建廠,籌備處大部分工作人員隨即轉到鄭州。在此關鍵時刻,毛澤東主席發了話:“古時候那麼多帝王在洛陽建都,難道就放不下一個拖拉機廠麼?”至此,決心大定,展開了洛陽建設高潮,開闢了洛陽的新紀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千百年來的興衰榮辱,洛陽面對改革開放品嚐着“計劃經濟特區”與“如今深圳特區”的辛酸和無奈,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洛陽慢慢的沒落了………洛陽有過幾次歷史性機遇,洛陽人都把握住了,只有改革開放這一次機會把握的很好但沒有到位。讓我們記住那個已經被遺忘的中國古代成語,:“洛陽紙貴”,原指西晉都城洛陽之紙,因大家爭相傳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賦》,以至一時供不應求,貨缺而貴。後喻作品爲世所重,風行一時,流傳甚廣。出自《晉書·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爲之紙貴。”洛陽城造出的樂不思蜀,馬革裹屍 ,數典忘祖 ,挑肥揀瘦,前倨後恭, 定鼎中原 ,洛陽才子, 國色天香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此引用司馬光的詩句做爲結束語: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俗話說:“一個洛陽城,半個中國史。”洛陽如此厚重的歷史資源,回首往事展望未來,洛陽人一定會再鑄輝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有一萬個理由認爲,世上有一個日不落中央帝國的都城——洛陽!人類歷史教科書上永遠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名城——洛陽!期待洛陽的明天更加輝煌。\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98678317180570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