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製片人、總導演馬志丹在發佈會上透露團隊選擇拍攝對象的標準,她說:“我們永不忽視用愛去守護普通孩子的青春夢想,《青年強·中國強》有三個選題是圍繞十五六歲的少年們展開,我們沒有選擇頂尖學霸,而是關注普通孩子們的成長曆程,他們同樣具有遠大的志向、高尚理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記錄青年人的責任擔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青年強·中國強》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8年“記錄新時代”紀錄片精品項目、獲得2018年度廣東省廣播電視節目創新創優重點扶持項目、入選中宣部2019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

"\u003Cp\u003E信息時報訊 (記者 管安琪) 7月29日,由廣東廣播電視臺主辦,廣東衛視頻道、馬志丹工作室、廣東海燕電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承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片《青年強·中國強》人物紀錄片系列首播、聯合出品、出版物發行發佈會”在廣東廣播電視臺舉行。該系列紀錄片首集節目《主排爆手王銘》將於8月1日21:10在廣東衛視播出,國慶期間播出全集,優酷同步上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記錄青年人的責任擔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青年強·中國強》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8年“記錄新時代”紀錄片精品項目、獲得2018年度廣東省廣播電視節目創新創優重點扶持項目、入選中宣部2019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發佈會現場播放的《青年強·中國強》先導片中,青年的抱負、理想、憧憬和努力隨處可見。而首集節目《主排爆手王銘》更見青年人的責任擔當,僅僅是日常的模擬排爆訓練,都可以讓人感受到,這是一羣用生命來保護別人的勇者。每一次排爆都是與“死神”競速,武警吉林省總隊機動支隊主排爆手王銘最驚險的一次排爆,離粉身碎骨只差一毫米。作爲一名入伍8年的軍人,他已經把排爆視爲信仰,面對危險從容不迫,他說:“成功了,明天見!不成功,天上見!”《青年強·中國強》中的每一位主人公在節目末尾,都會回答同一個問題:“到2035年,我將會怎樣?”王銘的回答是自己可能在某次排爆任務中犧牲了,也可能還奮戰在排爆第一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關注普通孩子的青春夢想\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青年強·中國強》通過對10組人物故事的講述,凸現當代少年青年報效國家的志向與決心。緊扣“青年強”這一關鍵詞,展現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正在奔跑中釋放滿滿正能量的青年羣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王銘,該系列紀錄片還將鏡頭對準廣東省首屆海軍航空實驗班41名學員,華南師範大學藍盾交響樂團指揮張鎮,“全國數控冠軍”杜華楠、劉賽陽,來自香港在深圳廣州科研創業的明偉傑博士,百年老校的真光少年們,“宮之稻”品牌創始人宮照鑫,新疆天山雪豹球員迪力,少年梅孜譽,帆船冠軍王亞傑等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製片人、總導演馬志丹在發佈會上透露團隊選擇拍攝對象的標準,她說:“我們永不忽視用愛去守護普通孩子的青春夢想,《青年強·中國強》有三個選題是圍繞十五六歲的少年們展開,我們沒有選擇頂尖學霸,而是關注普通孩子們的成長曆程,他們同樣具有遠大的志向、高尚理想。”其中紀錄片《少年梅孜譽》就聚焦當代教育折射在家長身上的共性——“焦慮”,凸顯都市知識分子的家庭煩惱,上演一出出父子競爭數學物理優良分數的心理戰。馬志丹說:“我們不追求每個題材的影像火爆,我們尋找的是在波瀾不驚的表象下深刻的社會根源和社會意義。”\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06677512156007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