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攻下了理論關,團隊開始着手外觀和內部電路的設計與製作,當時擺在我們面前的有兩套方案,一種是照搬已有模板,適當進行優化設計,另一種是獨立自主設計整個航行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一時,結束了緊張充實的軍訓,我有了屬於自己的課餘時間,便和幾名同學加入了學校的“兵器工程實踐俱樂部”,開啓了參加全國航行器設計與製作大賽的征程。

"\u003Cp\u003E作爲一名軍校工科學員,從入學第一天起我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能在大學期間“折騰”出點小產品、小設計,不僅過把動手癮,還能更好地理解生澀抽象的書本知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一時,結束了緊張充實的軍訓,我有了屬於自己的課餘時間,便和幾名同學加入了學校的“兵器工程實踐俱樂部”,開啓了參加全國航行器設計與製作大賽的征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剛進俱樂部時,電視屏幕上一直在滾動播放學長參賽和領獎的剪影,我們幾個毛頭小子的內心一下子“澎湃”起來:我們也要搞自己的水下機器人,還要站上領獎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關就是理論關。剛開始,我們幾個大眼瞪小眼,完全找不到頭緒,所有的知識儲備就只有在課本上學到的皮毛。於是,大家決定分方向惡補理論知識。我負責的是電路模塊,複雜的迴路、糾纏的連線,着實讓人頭大。時間緊急,我見縫插針,將《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簡明教程》和《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簡明教程》兩本厚厚的電路書隨身攜帶,以便隨時翻閱;刷朋友圈的時間都用來上網查資料;每天熄燈後,圖書室裏總有我們幾個人的身影。就這樣,一個個理論難關逐漸被我們攻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攻下了理論關,團隊開始着手外觀和內部電路的設計與製作,當時擺在我們面前的有兩套方案,一種是照搬已有模板,適當進行優化設計,另一種是獨立自主設計整個航行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一直記得馬偉明院士帶領團隊讓潛艇電機設備從依賴進口到國產化,讓潛艇真正裝上“中國芯”的故事。沒有猶豫,我毅然選擇了第二種,選擇了獨立的設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既然選擇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接下來的日子裏,身爲組長的我帶領組員在控制和動力模塊上猛下功夫,將無人機的控制系統程序和汽車的動力系統程序進行巧妙結合,“獨家定製”出水下機器人的程序組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離正式比賽時間越來越近了,在最終的調試階段,機器人的各種運行問題卻讓我如鯁在喉。最大的問題出現在比賽前一天晚上,機器人在水下開始不由自主地“抽搐”。我和組員們用了一個多小時把航行器完全拆開,挨個排查零件問題。夏天的傍晚燥熱煩悶,加之空調也“罷工”,我們6個人滿頭大汗地圍在眼花繚亂的導線旁,誰也沒說過放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一晚,我們一宿沒睡,直到第二天東方既白。當我們終於找到問題電路、順利排除故障後的那一刻,我們幾個人緊緊擁抱在一起。比賽中,我們設計的機器人在水下大顯神通,“霸氣”地將全國航行器設計與製作大賽的最高獎收入囊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競賽的成功激發了我的自信,在大四進行畢業設計時,我沒有“隨大流”選擇仿真模擬類的軟件設計,而是自己聯繫導師做了一個可適用於某型武器裝備的測量電路板,在工具桌上焊接出了自己的“小天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畢業選崗時,我選擇了海島一線技術崗位。我相信,在軍校打下的紮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能助力自己在崗位上走得更穩健,走得更長更遠……\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698PsE4xTzAuv\" img_width=\"640\" img_height=\"506\" alt=\"難忘那臺“水下機器人”\" inline=\"0\"\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1950411867264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