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於渤海之濱的天津濱海新區,把深化改革作爲增強發展活力的必由之路,探索新常態下新舊動能轉換的“新路徑”,打造改革開放的先行區。

在天津濱海新區的南疆碼頭,16萬方液化天然氣儲罐進入了最後的調試階段,這個月12號就將交付使用。而在此之前,儲氣罐的擴建項目需要提交20多項申報材料,至少半年才能完成審批。

中國海油天津液化天然氣公司總經理 王曉剛:這次這個項目的行政審批,在濱海新區採取了一個窗口流轉,一體化審批方式,只用了一個月就完成了所有的手續,確保了2018年冬季供暖期前的投產。

2014年,濱海新區依法設立了全國第一家行政審批局,將109枚公章精簡爲1個,取得了我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四年來,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止。現在,濱海新區充分運用“互聯網+政務服務”思維,打造智慧審批,構建一站式“線上+線下”和“實體+虛擬”的爲民服務體系。

天津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黨組書記 許春梅:下一步我們將推出濱海掌上行手機APP程序,實現更多生活服務事項動動手指就辦好。

不斷深化的審批制度改革,爲濱海新區吸引來了一大批優質的企業和人才。三年前,齊俊桐帶着十幾個人來到天津濱海創業,成立了一飛智控。成立初期,濱海新區爲一飛智控提供了工商、註冊、稅務等環節的服務,而齊俊桐和他的同伴們只需專注於產品開發和市場的拓展。短短三年,一飛智控估值增長近100倍。

一飛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齊俊桐:我覺得民營的創新企業,它對於這種創業的環境或者土壤特別地敏感,如果土壤合適了,其實你就像撒了一把種子,這些創新型的企業和人才會自己不斷地去努力地成長。

審批做的減法,服務上的加法,背後是制度創新帶來的倍增效益。截至今年上半年,濱海新區新興行業產值快速增長,新能源、生物醫藥產值分別增長21%和14.1%。市級以上研發機構達464家,比2012年增加了一倍,累計建成67家衆創空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