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d01eebc708a4efcbf934ec61da6b36c\" img_width=\"640\" img_height=\"160\" alt=\"專訪導演刁亦男:青年導演要對自我忠誠,對錶達忠誠\"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FIRST評審主席刁亦男很平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是FIRST的大年,有13部長片入圍競賽單元,要平靜的刁亦男來形容,那也是一場漫長、激烈而又殘酷的拉鋸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藝術影片是審美的碰撞,而個人的審美最難達到一致,溝通、分享,求同存異。“重要有一個選出來,在票數上得以認可,沒有說一部電影完全大家都是一致通過的,存在疑問也很正常。”\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9ec20c5fd69405e994fd69f5bf91606\" img_width=\"1066\" img_height=\"1600\" alt=\"專訪導演刁亦男:青年導演要對自我忠誠,對錶達忠誠\"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但“影片完成度很高”則是大多數評委的共鳴,這一完成度不僅僅展現在單一方面,而是在攝影、剪輯、劇本各個層面的爆發,在新的一年裏,新人導演們的影片,站在時局和市場的高地之上,影片的厚度已經增長到了另一個層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時,電影與普通人和觀衆的距離,都正在被拉近,在刁亦男看來,這是最爲明顯的特徵:“年輕人已經把用影像表達作爲一種生活方式了,我覺得特別好。”\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10f7a79608749b39380a26e8f5b804f\"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1502\" alt=\"專訪導演刁亦男:青年導演要對自我忠誠,對錶達忠誠\"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這是一個闡釋自我的年代,年輕人們不再吝惜於把相機對準自己。評委們發現,這次FIRST電影節中,作爲自己的處女作,許多導演們都講述了自己的家庭故事:《春江水暖》將分四季照顧母親的母題,以國畫美學暈染開來,《慕伶,一鳴,偉明》用三重視角,折射出家庭裏的困境;而《春潮》則從祖孫三代的視角,來探討缺席和畸形的感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年輕導演越來越求穩。這是刁亦男的感受:“通過家庭來表達自己的創作想法,相對安全一點,像一個舒適區,不用去擔心失控。相反,像《第四面牆》就更勇敢一些,涉及的領域也更冒險,令人有一些驚喜。”\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4572c701a734186ae0d2eeec1d23c28\"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629\" alt=\"專訪導演刁亦男:青年導演要對自我忠誠,對錶達忠誠\"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地方方言的多樣性也正在廣泛生根。粵語、維語、山東方言……方言是許多青年導演們迴歸自我的一種表達途徑:在自己的家鄉拍,使用最熟悉的方言,同時也是一種降低製片成本的表現。這不再是展現地域奇觀的獵奇表達,大多數自我的表現在力求描述的現實中所取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無論這些地域元素單獨在現實中所具有的標籤是什麼,當被攝入鏡頭時,所敘述的內容,就在影片中產生。對於導演而言,創作不僅僅是把生活中真實的東西寫出來,更要學會“預感”,情節雖然是被想象出來的,沒人經歷過的,但是會比生活更加真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最期待青年導演對自我的忠誠,並認爲這是極爲珍貴的品質。“表達的真誠是第一步,然後要把這些東西,通過你的技巧去更加電影化地表達出來。”\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93d9f7281cb48c6a6ad4bcb0b94725b\"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13\" alt=\"專訪導演刁亦男:青年導演要對自我忠誠,對錶達忠誠\"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中國的獨立影片,在近期仍然還會被侷限在預算很少的情況中。對於年輕導演而言,想要拍得“好看”,刁亦男覺得可以在文本上下功夫:“這可能會解決很多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提到了《竹林中》《低俗小說》等現代文學的發展對電影的敘事結構的影響。較之文學而言,電影的內容往往稍顯滯後,所以在表達上,電影有更多的空間。“比如你看到一部電影的某個片段,你也曾看到過某部文學中的某個段落,和這個電影片段相呼應,那你就會知道這個導演一定讀過這個文學段落,一定曾經在這裏駐足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創作者要尊重尺寸,過於文學化的影片不能算作是好影片。“電影畢竟是一個物質世界賦予的,還是要尊重物質現實帶給你的直觀感受,而不要去人爲地修飾它,僅僅依仗文學描述,就會讓導演陷入到一個修飾的陷阱裏。”\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90d2628005345f69d4be0b8b5cf8e9c\"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2\" alt=\"專訪導演刁亦男:青年導演要對自我忠誠,對錶達忠誠\"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創作和溝通並行,能拍出偉大電影的導演必然擅長溝通。“如果你有能力,自己寫劇本當然是很好,但如果有合適的編劇一直合作,像黑澤明一樣,那麼自己專注於拍攝,也不妨礙成爲一個好的導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部拍類型片有點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刁亦男是國內類型影片的先驅。當有記者問及他對國內黑色電影的想法時,自己的《白日焰火》成了他脫口而出的第一部影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連刁亦男自己都這樣想,類型片自然就更容易成爲年輕導演進入產業的進階之路。尤其是在FIRST以外的電影節展上,類型化、更具備商業潛力的影片,時常會受到更多青睞。\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8b7d19ffeb66409f99358323fdecb2cf\"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70\" alt=\"專訪導演刁亦男:青年導演要對自我忠誠,對錶達忠誠\"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和刁亦男自己一樣,用類型化的外殼,來包裝自我訴求,成爲年輕導演的常態。而放棄傳統藝術影片的素人出演,選擇成熟的商業演員,與資深編劇合作,對於新人導演來說,第一次處女作就具備瞭如此市場化的意識,意味着創作和產業的距離越來越近,大家不再各自孤立存在,而是以電影架起雙向橋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幾年前那種找親朋好友借錢,傾家蕩產拍電影,最後卻遲遲難以上映的情況越來越少見。據數據顯示,擁有製片團隊和投資方的作品,在這屆FIRST徵片名單中高達71%。\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a510b0dba7d4ba6819e7be32b875470\" img_width=\"950\" img_height=\"634\" alt=\"專訪導演刁亦男:青年導演要對自我忠誠,對錶達忠誠\"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FIRST競賽入圍影片向所有人大聲宣佈,自己正在逐漸推翻獨立、粗糲的固有印象,產業端的意見被認真聆聽。同時,反倒是產業也逐漸向內容靠攏:如今的創投上,年輕導演遞上劇本,第一反應是先談市場和票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刁亦男能理解這些導演們的心情。他談起當年自己受過的挫折:“《白日焰火》在剛開始的時候就非常個人化,非常自我。然後劇本拿到市場上根本沒有人投資。你的表達太個人了,所以你沒有辦法獲得拍攝的機會,那我就想,要退一步。我要低下我的頭,去認真地看商業類型片。後來我發現,商業片裏的類型片,是可以非常好地完成作者表達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希望產業和導演都能達成更好的溝通。溝通的是市場內容,還是創作自我,都只是一種策略。不排除有一些導演心裏的自我非常強烈,但他已經學會將自己先包裹起來,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跟你溝通。“這個不見得是不對的,只是大家面對當下的方式。以前大家都拍苦大仇深的,強烈控訴的電影,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會把電影當成一個作品,一個讓更多人看到的工業產品來看待。”\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b399d7e3f334411baa12f559979ff6d\"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608\" alt=\"專訪導演刁亦男:青年導演要對自我忠誠,對錶達忠誠\"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一部更容易面對市場的影片,未必一定容易面對自己。“第一部拍類型片要更難,因爲類型片需要電影導演的控制力要準確,更成熟,因爲他不是紀實性的,只需要長鏡頭或者固定鏡頭,就像紀錄片一樣,把這些東西客觀地呈現。類型片需要導演有表現力,還需要有一些非常強的美學要求和氣氛的塑造能力,所以當然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然,FIRST從來不少善於精準把握每一個鏡頭的年輕導演。當年雙殺了最佳劇情長片和最佳導演兩項大獎的忻鈺坤如此,以一部短片贏得了執導《我不是藥神》的文牧野也如是。“儘量把電影拍得好看一些總是沒有錯的。我最希望的就是年輕導演們拍出我想不到的好影片,遠遠超出我預期的那一種。”\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abb81859d07467593bcac218bf69f66\"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1629\" alt=\"專訪導演刁亦男:青年導演要對自我忠誠,對錶達忠誠\"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在剛剛結束的FIRST閉幕盛典之上,胡歌、李亞文、海清等許多演員都戲稱“自己很便宜”,希望能與青年導演們合作。“只要導演覺得演員能夠幫到他的電影,我覺得當然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爲著名的演員參與到獨立電影的製作中來,會讓更多的人關注這樣的電影,同時也說明,演員也非常願意有不同的體驗,創作一些他們覺得更加嚴肅的角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現在的導演呈現出一種相對多元的表達,從類型片,純粹的社會現實片到特別實驗的電影都有,而且很多人是從國外學電影回來的,所以他們的理解又是不太一樣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肯定跟我們那個時候不一樣,不一樣,也不是什麼壞事。”平靜的刁亦男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FIN-\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26675457441843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