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2aLzT6hzJiee\"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06\" alt=\"賣掉人人網,放手二手車,“不認命”的陳一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陳一舟把開心汽車的管理交給了曾在人人公司負責二手車業務的季晨,自己最主要的精力則在美國。\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2aLz19O2tzka\"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20\" alt=\"賣掉人人網,放手二手車,“不認命”的陳一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開心汽車的上市,也可以看做是陳一舟跟過去告別的又一個標誌。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BwPK3Ir7jea\" img_width=\"1000\" img_height=\"666\" alt=\"賣掉人人網,放手二手車,“不認命”的陳一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陳一舟並不是站在互聯網金字塔尖的人,但他是最早一批沐浴互聯網光芒的人。現在,他的初心還在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還記得人人網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你和我一樣,都是80年代生人,應該會記得十年前,人人網和開心網的那場大戰,(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衆籌平臺)那恐怕是中國第一場社交網絡“戰爭”,事後,當人們總結時,常會賦予它“決定了之後中國互聯網命運”的意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作爲PC時代的幸運兒,開心網和人人網相繼倒在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春天。2016年,開心網創始人兼CEO程炳皓離開了公司,2018年,人人網創始人陳一舟以僅60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網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不記得也沒關係,你我不過是看客而已,但那些已發生的,必然會在主角的心裏留下痕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什麼這麼說?2019年5月,陳一舟的一家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名字竟然就叫——開心汽車。對,用的就是老對手的名字。雖然陳一舟說這只是因爲“手上正好有這個域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開心汽車上市引起的關注很少,這個局面跟人人網上市時的高光時刻截然不同。8年前,同樣是5月,人人網在紐交所上市,首日市值一度高達74.82億美元,被視爲“中國版Facebook”。但當騰訊推出微信之後,社交格局的想象空間越來越逼仄,直至被出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人做社交不再有優勢的原因還包括,出生於1969年的陳一舟覺得自己不再年輕。“社交是年輕人的事情,我們現在不是年輕人,是中年人了,中年人要做中年人懂的事情。”開心汽車敲鐘後,陳一舟飛回北京,喝着大杯咖啡,向《中國企業家》講述重新出發的理由。\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2aLz19O2tzka\"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20\" alt=\"賣掉人人網,放手二手車,“不認命”的陳一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開心汽車的上市,也可以看做是陳一舟跟過去告別的又一個標誌。不過這個告別還不算徹底。針對買賣二手車的高淨值人羣,開心汽車想打造一個類似車友會的社區,陳一舟在社區領域積累的經驗還用得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更徹底的告別符號,是他開始在產業互聯網領域的新嘗試。目前他在國外操刀四個新業務,這四個新業務全是B2B方向。他擔任這四個新業務的CEO,“忙得要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這些新項目中,他希望再奮鬥十年,能像湖北老鄉雷軍那樣,找到屬於自己的“小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雷軍、周鴻禕和陳一舟被視爲互聯網圈“湖北幫”的代表人物,三個人年齡相仿,之間的關係也頗爲有趣:雷軍和陳一舟曾是武漢大學校友,周鴻禕和雷軍又有過千絲萬縷的聯繫。公開報道中,周鴻禕曾評價道,陳一舟爲湖北人第一聰明,雷軍是第二,自己排第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不是那麼聰明。”接受《中國企業家》專訪時,陳一舟說。但他承認自己在產業互聯網領域“找到了一些感覺”,而且在這個領域他沒有大兵壓境的感覺。這倒不是因爲美國市場的競爭不激烈,“跟美國公司競爭我纔不怕他們。騰訊來了我怕。我就怕兩種(公司),一種是巨無霸,一種是不要命的(創業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有句古語,五十知天命。今年整50週歲的陳一舟開始把這句古語中的“命”理解爲道理,但現在他覺得這個“命”更像命運的意思。他現在還沒到認命的狀態,“只要還在折騰,肯定是不認命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折戟社交\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湖北幫的互聯網探索之路要從硅谷說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一時,雷軍在武漢大學圖書館讀到了《硅谷之火》,非常激動,他後來回憶說那是改變他一生的書:“你要是有夢想不妨一試,那樣你也許真能辦成一家世界級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讀研時,周鴻禕在西安交通大學做了一個反病毒卡項目,當時本科時期讀到的《硅谷熱》在他心中沸騰着。雖然項目最終流於失敗,但他依然“以一個計算機瘋子的狀態生存着”,並更加確定了自己對這個行業的熱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武漢大學物理系畢業後,陳一舟先去麻省理工唸了機械工程碩士,後來又去斯坦福讀MBA。\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陳一舟在斯坦福時,總有年輕校友以公司總裁的身份回校分享,陳一舟的創業激情被點燃。在一個斯坦福中國互聯網討論會上,陳一舟認識了此後的創業夥伴楊寧、周雲帆。他在創業早期向投資人展示的PPT上寫道,“中國互聯網空間的圈地纔剛剛開始,我們會選擇正確的戰爭而戰,在中國互聯網的地圖上建立我們的帝國大廈和洛克菲勒中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99年,陳一舟回國,與楊寧、周雲帆成立ChinaRen,從此與SNS及社區產品結緣。遭遇互聯網泡沫破滅後,2000年9月,搜狐在香港宣佈以400萬股股票收購ChinaRen,創業團隊分得了搜狐股票。據《南方人物週刊》,陳一舟事後回憶,那場賭局上他們3個沒有任何互聯網創業經驗的年輕人輸光了,都被清出了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進入搜狐後陳一舟並不習慣,賣了些股份離開後回到美國。2002年,陳一舟再次回到中國。先是創辦了空中網並使其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後在2004年創辦了千橡互動,以SP(無線增值服務)爲主要業務。一年後千橡互動推出年輕人社區DuDu.com,再之後收購貓撲、Donews等社區,彌補了陳一舟賣掉ChinaRen的遺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6年,在五道口清華嘉園裏,陳一舟收購了王興創立的校內網。後來他把校內網改名爲人人網,2011年在紐交所上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人網上市後,頭頂着社交網絡第一股的光環,陳一舟在互聯網時代的努力開花結果。\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2aLzE1npBymk\" img_width=\"1028\" img_height=\"672\" alt=\"賣掉人人網,放手二手車,“不認命”的陳一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但更嚴峻的挑戰還在等着他。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2年11月,陳一舟在財報溝通會上宣佈未來要打“一場戰役和三場戰鬥”:加快遊戲的移動步伐,分拆上市;團購業務糯米爭做第一;以經緯網發力移動商務社交,並且要在4個月內推出一款殺手級移動應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結果並不如人意。遊戲早已是公司營收的支柱,多款手遊在iOS榜單上排名前列。但有人人公司前員工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曾表示,爲了完成分拆上市,十數款遊戲同時推進,短時間內很難做出拿得出手的產品,大家只能刷榜推廣,最後被蘋果強制下架。之後遊戲業務受到重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糯米,陳一舟在早期的投入並不兇猛,希望保持在第一梯隊就好。後來糯米被賣給百度,覆盤時,陳一舟承認沒有看清這是一個十億級還是千億級的機會。人人作爲上市公司,對糯米網的長期投入也很難持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實際上,人人網探索移動端的時間不晚,2009年就上線了人人網APP,早於2011年的微信上線,推出了類似於微信的產品“私信”。2013年年初,人人推出了語音社交應用“啵啵”、圖片社交應用“美美”,但都沒有成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陳一舟將原因歸結爲人人網沒有太多做客戶端的經驗,以及騰訊在社交上的網絡效應。(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衆籌平臺)他看了方三文的《老二非死不可》,又比較了人人網和QQ的用戶數(人人網上市時用戶數是QQ的十分之一),覺得在微信面前,做社交這事可能難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看Facebook,不收購Instagram和WhatsApp也不行,而且國外沒有騰訊。”陳一舟說,他看上去對人人網的終局已經釋然,“這個事情不容易做,無所謂,反正我能力就那麼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學習路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社交瓶頸難以突破,陳一舟開始把精力轉向金融、二手車,通過投資實現突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行業內的普遍看法是,陳一舟在商業上非常精明,能以低價買到極具前景的公司,也知道什麼東西在什麼時間能賣出好價格。即使是批評他爲“投機者”的人也無法否認,陳一舟判斷趨勢的眼光獨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位在人人網工作多年的員工認爲,陳一舟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對方向的判斷,以及在合適的時間進入該行業。2007年Android系統誕生,那之後陳一舟就在內部說未來人人都將有一部智能手機。公司曾展開過社交手機的計劃,陳一舟見了很多手機設計商,但因爲優先級不如人人網轉型而放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看準趨勢卻沒有把握住,讓陳一舟背上“不善經營”的看法。一位早期千橡員工回憶起陳一舟在中高層會議上說的話:“他總說我們要喫最肥的肉,尋找最肥的市場,這更多的是一種投資人的視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陳一舟並不在意外界的評價,“雷軍也做投資做了很多年,發現了巨大的機會。創業是一件很難的事,要看運氣,我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我們一邊投資,一邊看到行業變化,對各個行業會有融會貫通的一些看法,增加成功率。然後選擇一個礦紮下去,被證明是富礦的幾率稍微大一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金融科技領域,陳一舟投資了以衆籌爲驅動力的美國公司Motif、房地產衆籌平臺Fundrise,以社交爲驅動力的理財服務公司Aspiration、投資者服務社區雪球,以移動爲驅動力的信用評估公司買單俠等。人人公司在2014年推出了針對大學生的購物平臺“人人分期”和網貸理財平臺“人人理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看起來,陳一舟通過投資發現的巨大機會在二手車行業出現了。2014年,人人投資國內二手車電商交易服務平臺車易拍,以7500萬美元獲得後者20%的股權。2018年上半年,大搜車完成對車易拍100%股權併購,陳一舟將車易拍的股份轉爲大搜車的股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人人開始了二手車零售業務,同年第三季度這一業務就貢獻了公司營收的68%。\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跟當時國內已有的二手車電商平臺不同,陳一舟介紹開心汽車在不同象限裏,走的是高端+線下的模式,更像一個傳統的二手車零售商。這讓開心汽車在融資時也喫了一些閉門羹,“有很多投資人願意投虧錢的互聯網項目,但我們願意做賺錢的實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開心汽車通過收購二手車車商的股份,成立統一品牌。2018年3月,進入二手車零售不到一年時間,陳一舟就啓動了二手車業務單獨上市的計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次上市陳一舟選擇了類似一種“造殼上市”的SPAC的方式。上市當天收盤市值爲1.96億美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陳一舟稱,他希望開心汽車上市後能“拼命地漲”。一個重要前提是,按照他的預判,二手車行業是一個巨大的跑道。雖然新車市場銷量下滑,但二手車市場相對於新車市場還是非常小的。美國的新車跟二手車銷量比爲1:3,中國的比例是反過來的。他的判斷是,中國跟美國之間的新車二手車比例不可能完全被拉平,但中國市場的比例可能會是1: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從市值來看,卻恰恰相反。截至7月22日,開心汽車的市值已經跌至9018萬美元左右。一個大背景是今年二季度中概股整體表現不佳,沒能延續一季度的上漲趨勢,霍特中概股指數下跌10.05%。\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從頭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美國投了卡車平臺Trucker Path四五年後,陳一舟終於沒忍住,在董事會上發火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國人做事動作太慢,很好的一個業務沒做起來。”他說,“看着煩死了。”他決定把這家公司收了自己幹。\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2aLzT6hzJiee\"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06\" alt=\"賣掉人人網,放手二手車,“不認命”的陳一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陳一舟把開心汽車的管理交給了曾在人人公司負責二手車業務的季晨,自己最主要的精力則在美國。通過熟悉的先投資、再收購的路徑,他已經是包括Trucker Path在內的四家公司的CEO。在移動互聯網下半場,陳一舟把目光投向產業互聯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中業務最爲成熟的是Trucker Path和房地產項目Chime。Trucker Path爲卡車司機尋找休息站、停車場、服務區等信息,正在加強社區建設,旗下也有物流信息解決平臺。Chime爲房產中介提供銷售線索、成交信息、網站建設等服務。另外兩個項目是針對電話銷售的CRM平臺Lucrativ和北美地產社交項目LOFTY。\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跟消費互聯網不同的是,產業互聯網對陳一舟來說是個全新的業務,等同於“從頭來”“重新創業”。產業互聯網不是完全拼技術的產品,拼銷售也是重要一環。管理銷售,也是過去兩年陳一舟在美國的主要工作。他自稱,現在已經畢業了,“我在美國能找到非常好的銷售的頭,把他們管起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鑑於中國客戶在付費意願上仍有差距,陳一舟將研發放在中國,但銷售放在美國。他的解釋是,美國客戶是交錢習慣最好的,也是最有錢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美國市場比中國大十倍以上。而且,他不想再做燒錢的項目了。“我很早就想清楚了,人在每個時期適合做的事不一樣。年輕的時候做B2C的業務,因爲B2C的東西大部分是免費的,所以你要琢磨用戶的心理。如果是B2B,客戶年紀和我們差不多,考慮問題非常理性,爲功能付費,一般功能做到極致就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我們覺得國外的B2B市場挺好的,夠我們忙活五到十年,五到十年之內應該不會落伍,因爲有積累。”陳一舟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一代企業家大部分還憋着一口氣,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目標。”互聯網分析師keso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看上去,“不認命”的陳一舟已經實現了內心的某種平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好的項目是你的下一個項目。你要有這個心態,纔會越幹越好。從創業的角度,我覺得做人人網是個公益項目,因爲我們可能促成了幾百萬的中國大學生的婚姻,而且是相對比較幸福的婚姻,因爲他們結婚之前經過充分的交流和探索,通過社交網認識了,所以成功率比較高。(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衆籌平臺)我覺得這是比較大的貢獻。雖然虧了一大堆錢,但是帶來的公益效果挺好的。”陳一舟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會是遺憾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是遺憾,已經上市了,融那麼多錢有什麼遺憾的?心態要調整,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就行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文章來源於:中國企業家雜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摘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99674516389940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