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這一模式下鄉村村落的景觀營造特徵\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田園綜合體是以鄉村爲基礎, 以產業休閒旅遊文化發展爲主題, 建設集“休閒文創旅遊+農業生產生活+生態養老度假”爲一體的現代鄉村觀光旅遊發展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93631becc1347daaa8dbd29a6109435\" img_width=\"605\" img_height=\"375\" alt=\"基於田園綜合體模式的金樂村村落景觀設計研究——“柑橘園”爲例\"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將“田園綜合體”作爲鄉村新型產業發展模式, 原文指出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村合作社爲主要載體, 建設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保障農民充分參與並從中受益。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優先發展現代農業農村, 已成爲我國新時期“三農”工作的指南針, 這要求我們必須堅持走出固有的鄉村發展思路, 真正從鄉村本位出發, 轉變思想, 探索出一條鄉村崛起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田園綜合體對於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鄉村經濟發展、農村生產生態融合具有促進作用, 這就對田園綜合體提出了新的要求。村落景觀是田園綜合體的重要體現, 文章通過對田園綜合體的發展背景分析, 進而梳理出這一模式下鄉村村落的景觀營造特徵, 並以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金樂村柑橘園爲例, 探究建設理念、設計目標以及主要規劃與內容, 研究分析出田園綜合體模式下新型村落的景觀設計, 充分利用當地資源, 打造以柑橘爲特色的田園綜合體, 以期作爲村落景區規劃的參考樣本。\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93631becc1347daaa8dbd29a6109435\" img_width=\"605\" img_height=\"375\" alt=\"基於田園綜合體模式的金樂村村落景觀設計研究——“柑橘園”爲例\"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將“田園綜合體”作爲鄉村新型產業發展模式, 原文指出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村合作社爲主要載體, 建設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保障農民充分參與並從中受益。這一發展模式爲現代農業農田農莊生產優化轉型提供了新契機, 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 外融內通, 綠廊相連, 與自然和諧交融, 促進農莊的可持續發展, 真正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高度和諧交融。\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一、田園綜合體的發展背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改革開放的四十多年裏, 將近20多個一號文件與農村改革有關。2004、2005年出臺一號文件關於增加農民收入, 將農村改革放在重要位置。2006年一號文件將目光轉向新農村建設, 將建設重點轉向農村, 建立起“三農”工作基本框架。21世紀以來, 數個一號文件依舊強調鄉村建設爲重中之重, 2012年提出“美麗中國”的生態文明理念, 基於這一理念, 2013年一號文件提出建設“\u003Cu\u003E美麗鄉村\u003C\u002Fu\u003E”。至此推進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農村產業結構得到優化, 深入發掘農業產業多功能化, 融入生態文明、生態保護、\u003Cu\u003E文化\u003C\u002Fu\u003E傳承、民俗\u003Cu\u003E文化\u003C\u002Fu\u003E等精神文化理念, 爲建設生態文明的農業生產奠定物質與文化基礎。2017年一號文件提出“旅遊+”, 形成“鄉村\u003Cu\u003E休閒旅遊\u003C\u002Fu\u003E+農業生產+康養度假”的發展模式, 以此發展出的田園綜合體、生態農莊、創意休閒名宿、農家樂等農業產業新載體層出不窮。由此可以看出田園綜合體是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產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這一模式下鄉村村落的景觀營造特徵\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田園綜合體是以鄉村爲基礎, 以產業休閒旅遊文化發展爲主題, 建設集“休閒文創旅遊+農業生產生活+生態養老度假”爲一體的現代鄉村觀光旅遊發展模式。所以這一模式下的農業發展策略, 譬如農產品生產加工貿易化、休閒文創聚集化、農田田園生產生活化、田園景觀吸引化等多個要素循環配合、緊密相連, 形成具有風俗文化特色的鄉村旅遊綜合體。在這一“生產+生活+生態”營造模式下鄉村村落景觀具有以下幾個特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 基於特定地域環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地域性是指村落景觀呈現出獨特的鄉村風俗風貌地域文化。從鄉村村落鄉土文化中抽取創新素材, 加以整合設計, 以此展現鄉土人情、地域風貌、民俗精神。同時, 需要具備一定的區位優勢, 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和農田景觀與農業生產相結合, 對當地環境與自然資源進行合理綜合開發。譬如成都龍泉驛區山泉鎮以北的休閒度假區設計, 因地制宜, 分類開發, 突出特色。在農業方面利用當地特色優勢分類開發出市民農莊、有機農場、驛站民俗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 文化聚落和特色景觀體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創性是指以該地域特色風俗文化爲基礎, 將其融入田園綜合體的文創產品中, 譬如特色服飾、特色工藝品等。體驗性是指將鄉村田園景觀與人文體驗相結合, 使遊客在觀光時不僅僅是欣賞, 更是參與其中, 更能體驗鄉村的田園風光風貌。譬如藝術展廳、藝術講堂、田園藝術大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 以人爲本的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田園綜合體以農村自然生態元素爲基本立足點, “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 保護好綠水青山的自然田園風貌, 在村落的景觀規劃過程中, 以農民爲主體, 較大可能地保護農民耕地原貌, 運用科技發展現代農業生產。要以把實現生態可持續的綠色發展模式作爲鄉村景觀設計中的重要前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 具有地域特色的產業融合發展理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田園綜合體的核心是將包含農、林、牧、生產、居住、旅遊等第一、二、三產業相互融合。形成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u003Cu\u003E產業鏈\u003C\u002Fu\u003E條, 不僅滿足了農業生產發展需求, 還促進了加工業、服務業、\u003Cu\u003E休閒旅遊業\u003C\u002Fu\u003E等的發展需求, 逐漸構成現代農業發展體系。譬如我國第一個田園綜合體示範基地———上海無錫東方田園, 將三產業進行融合。以鄉村休閒和文化旅遊爲核心, 引領第一、二、三產業互動發展, 奠定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基礎。\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項目標杆——5大主題式遊學考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997bb0985894bf3b42a2c7b2e49e429\" img_width=\"640\" img_height=\"1008\" alt=\"基於田園綜合體模式的金樂村村落景觀設計研究——“柑橘園”爲例\"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小班授課,9月第三週!\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行業大咖——11場互動式實操分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8142edff3284f529c37db75167f59c8\" img_width=\"640\" img_height=\"1008\" alt=\"基於田園綜合體模式的金樂村村落景觀設計研究——“柑橘園”爲例\"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報名,請關注微信公衆號聯繫!\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金樂村村落景觀設計規劃\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 項目概況與目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興山縣隸屬於湖北省宜昌市, 位於三峽工程庫區, 東接宜昌市夷陵區, 北倚神農架林區, 項目所在地的金樂村緊鄰昭君鎮, 屬典型的山區村莊, 全村國土面積7.2平方公里。項目地距興山縣約20公里, 車行時間約30分鐘, 距宜昌市約150公里, 車行時間約2小時。312省道縱向貫穿, 依水而建, 榜山而居, 水陸交通便利, 主導產業以柑橘爲主, 面積1000畝。項目考察實地以農田、果園、村落爲主, 具有良好的自然環境和土地資源, 具有良好的農業發展空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田園綜合體爲參照模式, 實現生產、生活、生態間的有機穿插, 真正尊重土地、尊重自然, 城鄉融合, 環境生態, 有機生長。在設計過程中, 注重對田園風光的保護利用, 從“山、水、路、田、林、園”六個方面着手, 打造“顯山、露水、秀村、融綠”的特色山村風光。第一, 山:以周邊自然山體及水源爲依託的生態保護, 在保護的基礎上對周邊山體綠地進行合理梳理, 打通視線廊道, 將山體的綠植逐步引入村莊, 形成生態的規劃理念。第二, 在保護水體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水系資源, 打造田園景觀, 實現經濟、水景、生態三位一體。第三, 路:採用當地材料改造提升村莊道路, 利用現有道路打造特色親水自行車道。第四, 田:充分利用村莊內農田景觀, 將田間路作爲村莊田園景觀的一部分。第五, 林:嚴格保護現有林地, 打造金樂村田園景觀的優美背景畫。第六, 村:在保護村落傳統建築同時, 將街道空間融入自然元素, 包括建築亭臺等, 與古居民形成綠植互動, 打造自然生態、有歷史痕跡的新型村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 項目設計規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金樂村以其原有資源和農田景觀爲基礎, 以“橘文化”爲鄉村旅遊發展主線, 構建“兩帶、三園、兩區、一林”格局, 打造“橘紅金樂”田園綜合體。外融內通、綠廊相連, 建立與自然的和諧關係。第一, 顯山秀水:利用現有地形水紋, 打造多樣性、趣味性產業集羣。第二, 棹影送橘:充分展現柑橘特色, 以柑橘爲本村文化脈絡。第三, 田園人家:鄉野田園, 看得見鄉愁, 留得住鄉人, 撐得起鄉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 項目規劃內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 兩帶:農業觀光帶、濱水休閒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獨特橘資源爲自然優勢, 建立一條農業觀光帶。以優越的濱水地域條件爲基礎, 建立濱水休閒帶。將山地運動比如山地自行車融入其中, 建立一條休閒綠道。將“親水+競技+活力”作爲主題, 構建湖濱綠道、莊園綠道、田園綠道、山地綠道, 構建一條以山地運動爲主的全民健身綠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 三園:山野探險樂園、知識科普文化園、農業產品孵化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 各種以主題文化形式的農莊層出不窮, 同時以“文化科普+娛樂體驗“的形式呈現出來。山野探險樂園:將鄉村野趣融入到村落建設中, 可構建親子農莊、濱河垂釣、山地自行車道等載體, 在親子農莊裏設置親子互動娛樂項目, 比如親子採摘、親子農莊、親子水上娛樂項目等, 使遊客能夠親自下田採摘, 使其在娛樂的過程中能更好地體驗鄉村生活。另設知識科普文化園與農業產品孵化園。首先知識科普文化園:以農業知識科普館、果子書屋、田園野餐、水上展演、水上集市等載體呈現出來。其次農業產品孵化園:設置有機果蔬屋、果子酒館、果醬小屋、農耕體驗中心、雲銷售體驗中心。沿用農家風情建築, 突出“橘文化”。在玩樂方面, 以“橘”爲主題進行設計, 比如橘餐廳、橘小醬等特色餐廳, 使遊客更加深入農家生活, 體驗鄉村風俗風貌, 享受休閒農業帶來的樂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 兩區:便民服務區、鄉村生活體驗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鄉村生活體驗區:設置一些橘文化市集、文化廣場、果子農莊、主題民宿、匠人手工作坊, 同時增添獨特的鄉村田園風光, 比如梯田景觀、油菜花田。讓遊客通過體驗農業生產的過程, 體驗田園樂趣與鄉村風情活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 一林:柑橘種植示範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利用現代先進農業技術採取標準化千畝示範果園, 建立農業科技標準示範基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四、結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現代村落景觀規劃設計要將現代農業觀光、文創旅遊市集的現代鄉村商業發展模式與鄉村獨特的地域文化相結合, 深入貫徹以人爲本的生態可持續發展道路, 建設和諧美麗鄉村。將康養旅遊、農業生產、娛樂運動、科教普及、文創產品相結合, 爲發展現代農業生產增添趣味性, 同時也爲都市化的居民提供一個更加舒適休閒的鄉村景觀。(作者:石嘉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敬請關注微信\u003Cstrong\u003E weimeicountry(唯美鄉村)\u003C\u002Fstrong\u003E專注三農、鄉村振興、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田園綜合體與特色小鎮等項目諮詢與策劃、規劃設計、研學培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開發到運營,選項目,抓政策,打市場,盯運營;這裏項目扎堆,這裏專家扎堆,這裏方案扎堆!\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98021877986151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