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圳海关:口岸“限时作业” 出口通关再提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深圳10月9日讯 (记者 杨阳腾)围绕推进贸易便利化,深圳海关扎实推进“减单证、优流程、提时效、降成本”,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进一步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据统计,今年1-8月,深圳关区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21.94小时,较2017年缩短15.7%,为全国最短;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6.82小时,缩短42.7%,实现压缩三分之一目标。便捷的通关带来了外贸的稳步增长,今年1-8月,深圳市进出口1.8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2%,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9.6%。

  今年9月,深圳中永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从深圳海关隶属大鹏海关申报出口一批原木,从申报到查验放行的时间相较以往大幅缩减一半以上。企业负责人表示,整体通关时间的缩短得益于海关在口岸推行规范流程的“限时作业”。

  据悉,深圳海关根据货物通关准备、报关报检、货物提离等作业环节操作要求,在各个环节均设定了“当天办结率”等时效管控指标,并最大限度压缩内部核批事项办理层级,要求各个业务现场必须在对外承诺时限内完成作业。口岸现场还推行“即到即办”“首问责任制”等办理制度,建立“7×24”小时通关保障机制,方便企业办理当天提货,对紧急货物随到随检随放、及时提离。

  此外,深圳海关积极推进进口货物抵达口岸前“提前申报”比例,将大量的单证审查和风险分析环节由事中推向事前,进一步压缩了货物通关时间。目前,深圳公路口岸已经适用“提前申报、货到验放”模式,海运口岸前期已开展试点。

  此外,今年以来,深圳海关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中的单证规定,分批次推进取消单证。在办理进出口业务时,不再要求企业必须提交纸质单证和交验单证原件,对确需企业提交的单证也具体列明,不再设置“兜底条款”。同时,对已具备无纸化办理条件的海关业务,全面推行无纸化,以电子单证替代纸质单证,降低企业单证负担。据深圳海关估算,从今年7月1日起,需企业和群众提交的单证材料由132种大幅缩减至40种。沙头角通关车辆司机刘先生告诉记者,原来需要提供的多种纸质单证材料现在基本都取消了,确实减轻了负担。

  在压缩整体通关时间的同时,深圳海关还通过制度创新,不断为企业降低成本,先后开展了税收担保方式创新、加贸管理的顺势监管等,通过制度的灵活性安排,解决因制度要求高而产生的一些成本。在今年6月和9月,深圳海关分别启动了“银关保”“关税保证保险”等试点,推进多元化税收担保改革,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通关纳税成本。对于因市场化运作需要,由中介服务产生的交易成本,则通过提供免费的公共服务,推动海关服务直通货主企业,挤压第三方有偿性服务带来的通关成本。2017年以来,深圳海关已经率先实现了服务“零收费”,有关数据传输交换等服务均已完全免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