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此,種植戶、貿易商、加工企業等在經營中都會面臨更大的價格風險,具有切實避險需求,上市粳米期貨,可助力相關主體規避風險、獲得穩定收益,用市場化手段改變種植戶、加工企業對最低收購價政策的依賴,利於此項改革持續推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位長期研究國內稻米市場的分析師表示,上市粳米期貨,可爲加工企業營造更爲有利的發展環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其經營壓力:一是提供前瞻性的期貨價格信息,加工企業可據此更爲合理的安排生產經營。

"\u003Cp\u003E上市粳米期貨,提供價格信息及避險手段、助力粳米加工企業穩定生產經營,利於其整合升級、做大做強,進而提高整個行業的規模化程度及發展水平。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5日,證監會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批准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於2019年8月16日上市交易粳米期貨合約。這是大商所推出的又一個重要農產品品種。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粳米上游聯繫着粳稻種植戶,下游聯繫着衆多的貿易商和終端消費者。目前粳稻加工企業行業集中度較低,涉及面廣,行業面臨着較大的經營風險,上市粳米期貨十分必要。業內人士認爲,目前全國前10大加工企業年處理粳稻能力合計約1000萬噸,僅佔全國粳稻總處理能力的11%。上市粳米期貨,提供價格信息及避險手段、助力粳米加工企業穩定生產經營,利於其整合升級、做大做強,進而提高整個行業的規模化程度及發展水平。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市場人士指出,粳米是東北地區重要的農業優勢品種,上市粳米期貨,有助於完善粳米價格形成機制,有助於創新粳米生產和貿易方式及產業升級,發揮區域農業優勢服務東北振興戰略。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粳米期貨上市條件已具備\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米是我國城鄉居民的主要口糧,我國60%以上的人口食用大米,粳米是我國重要的大米品種,約佔大米總產量的33%。2018年全國粳米產量約4700萬噸,按平均價4300元\u002F噸計算,我國粳米市場規模超2000億元。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國是世界第一大粳米生產國,產量約佔全球總產量的68%。近年來,我國粳米產量逐年增加。由於粳米口感好、飯味香,粳米在大米總比例中的佔比逐年提高,由2003年的23.5%提高到2017年的33%。粳米商品化率較高,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測算,粳米的商品化率約爲80%。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粳稻主要分佈於我國北方省區和華東地區,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江蘇、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等省區。依據粳稻分佈的地理區位,我國粳稻生產地區主要分爲東北粳稻生產區、華北黃淮粳稻生產區、西北粳稻生產區、華東地區長江中下游粳稻生產區。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幾年我國粳米產量總體呈增長趨勢。近十年來,受科學技術水平提高以及託市收購政策推動,我國粳稻播種面積和單產均有明顯提高。我國粳米生產區域集中度非常高,東北和華東地區是我國粳稻的主要產區。東北和華東地區產量分別佔據全國總產量的51.7%和30.0%,兩個區域產量合計佔全國總產量的81.7%。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2010年以來,我國粳米消費呈增長態勢,其中食用消費和工業消費是拉動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由於粳米用於飼料的性價比差,飼用消費量近幾年呈下降態勢。2017\u002F2018年用於飼料加工的粳米佔國內消費總量的比例僅有2.1%。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統計顯示,目前,華北、華東和東北地區是我國主要的粳米消費區域,三大區域合計消費量爲3025萬噸,佔全國消費總量的76.8%。江蘇是我國粳米消費量最大的省份,2017\u002F2018年度粳米消費量達到499萬噸,其次是遼寧省,消費量爲305萬噸,山東佔據第三位,消費量爲288萬噸。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我國粳米消費量不斷增加,佔大米消費比重還會進一步提高,粳米消費區域也將進一步擴大。同時,粳米消費偏好不斷提高。儘管粳米價格稍高,但以其口感好、飯味香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南方市場份額。”有業內人士預計說。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調查,目前我國城鎮居民選擇粳米作爲第一消費偏好的佔被調查者的54.65%,其次是秈米和麪粉;農村居民選擇粳米作爲第一消費偏好的佔被調查者的46.64%,其次也是秈米和麪粉。當前,秈米產區和銷區總體上仍然基本吻合,但粳米消費區域正在向麪粉消費區域和秈米消費區域不斷滲透。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粳米現貨市場規模適中,可供交割量充足。據瞭解,東北三省擬設置爲粳米期貨的主要交割區域,2018年東北三省粳米產量約爲2600萬噸,平均價格約爲4400元\u002F噸,符合交割質量標準的粳米約佔總產量的80%,據此計算,可供交割量達到2080萬噸,市場規模約915億元。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時,粳米標準化程度高,檢驗方法成熟穩定。我國粳米具有明確的國家標準《大米(GB\u002FT1354-2018)》,該標準從加工精度、不完善粒、雜質最大限量、水分、互混比例、色澤、氣味等方面,對粳米等級進行明確劃分。隨着大型加工企業的增加,粳米生產加工技術和包裝技術逐步提高,目前現貨市場中近97%的粳米能滿足國標一級要求,標準化程度較高。粳米與其他品種的大米外形差別明顯,不易混雜,不同品種、不同產地、不同等級的大米可通過客觀的指標進行鑑別,檢驗方法成熟穩定,操作簡便。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商所從產業需求出發,對粳米進行了系統研究後認爲,粳米市場規模適中、競爭充分,適宜開展期貨交易。上市粳米期貨,能夠爲產業提供有效的價格信息和風險管理工具,對於行業穩健經營,以及期貨市場服務“三農”和實體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加工企業期盼產業新變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國的大米加工企業主要分佈在稻穀主產區,屬於原糧依賴程度較高的行業。市場多元化經營競爭格局逐漸形成。近幾年,大米行業正逐步向規模化、品牌化、產業化方向發展。特別是在東北地區,這一趨勢更加明顯。據不完全統計,中糧、益海和北大荒三家企業已經形成年加工能力20萬噸以上的工廠19家。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黑龍江省的粳稻產量佔到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由於距離主銷區運輸距離長,所以在市場價格相同的情況下,黑龍江的粳稻並不具有市場優勢,所以目前黑龍江當地的庫存量也比較大。”黑龍江春華秋實糧油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那立新向記者介紹說。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長期以來,因受“稻強米弱”、供給過剩等因素影響,我國大米行業面臨兩大困難:一是加工利潤低,二是價格波動大,經營風險高。隨着稻穀最低收購價的不斷上漲,我國粳米價格總體也隨之呈穩步上揚的趨勢,但增幅低於粳稻價格上漲幅度,加上生產成本和人力價格的上漲,粳米加工企業的利潤非常低。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稻強米弱”的格局加上水電、工資成本逐年上升,導致粳米企業利潤長期偏低,目前加工利潤爲80~100元\u002F噸,淨利潤率2%~3%左右。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此之外,東北地區的大米加工企業還面臨着更多的不利條件。在採訪中,那立新分析說,我國的粳稻產區也比較多,然而黑龍江當地的粳稻每斤運費要比其他地區高2~3毛錢。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一直在倡導企業的下游客戶參與期貨交易。”那立新表示,雖然現在大米市場中,小型米廠居多,規模化的大米加工企業少,一些小型米廠當前的經營情況還不錯,但是未來一定是規模化的加工企業會有更大的市場空間。上市粳米期貨,提供價格信息及避險手段、助力粳米加工企業穩定生產經營,利於其整合升級、做大做強,進而提高整個行業的規模化程度及發展水平。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個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都需要重新調整、重新佈局。未來,大米行業一定會出現洗牌。”北大荒米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鵬認爲,現在整個大米行業,特別是黑龍江地區一些小型米廠無序競爭,而且基本上沒有風險管理意識。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孫鵬預計,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風險管理或將會成爲一些大米加工企業的“必修課”,因爲一個企業要想生存必須要重視風險管理,現在北大荒米業集團也在積極的學習,做好風控,以應對行業的新變化、新挑戰。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受市場上“稻強米弱”的影響,北大荒米業集團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也面臨着一定的困難。“上市粳米期貨的好處在於生產加工企業、貿易企業可通過套期保值規避價格波動風險,希望粳米期貨能夠帶動整個大米行業發生積極的變化,”談及即將上市的粳米期貨,孫鵬充滿希望地說道。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東北地區作爲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東北振興的重點任務之一是農業現代化,通過創新現代農業發展體制,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鞏固提升商品糧生產核心區地位。粳米是東北地區重要的農業優勢品種,粳米期貨的上市,有助於提升粳米產業的抗風險能力,發揮區域農業優勢服務東北振興戰略。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瞭解,粳米期貨的交割基準地將設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地區,其附近有多個重要的粳米產地。黑龍江省2018年粳米產量約爲1830萬噸,約佔全國粳米總產量的39%。黑龍江省虎林市和密山市是沿邊重點地區(國家級公路口岸),同時也是粳米主產地,這兩個市2018年粳米產量均佔黑龍江省粳米產量10%以上,合計300多萬噸。上市粳米期貨後,將爲這兩市粳米相關企業提供有效避險工具,促使其生產經營更爲穩健,促進這些企業發展壯大,服務當地經濟繁榮。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位長期研究國內稻米市場的分析師表示,上市粳米期貨,可爲加工企業營造更爲有利的發展環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其經營壓力:一是提供前瞻性的期貨價格信息,加工企業可據此更爲合理的安排生產經營;二是提供避險平臺,加工企業可通過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獲得穩定的經營利潤。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粳米期貨上市恰逢其時\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受種植成本剛性上漲、加工企業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粳米加工企業利潤微薄,且波動較大,處於夾縫中求生存狀態,這不利於整個稻米產業的健康發展。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粳米價格波動呈逐年加大之勢,粳米加工企業存在着較大的經營風險。以黑龍江省建三江地區近三年粳米出廠價爲例,最低價爲3240元\u002F噸,最高價爲4500元\u002F噸,價格波動幅度達39%。對於加工利潤僅爲2%左右甚至虧損的粳米加工企業,這樣大的價格波動率使粳米加工企業面臨着較大的經營風險。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粳米期貨上市恰逢其時。”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慧卓說,我們從事農產品加工行業的一些企業,非常期盼粳米期貨上市,像大豆、玉米等其他農產品企業一樣,用期貨來支撐企業穩健發展。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粳稻已上市期貨,但是大米卻一直沒有。像我們這樣以品牌產品爲主的大型企業,通常要在10、11、12三個月收購全年的原糧,這樣後續全年大米價格變化就給企業帶來很大的潛在風險,有了期貨做保障,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就會增強。”談到即將上市的粳米期貨,張慧卓這樣表示。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慧卓進一步分析說,由於加工企業有很多大的終端客戶及經銷商,有的會簽訂全年訂單,有的可能一次籤幾千噸的長期訂單,因爲影響市場的因素有很多,簽署訂單後的市場價格如何波動,企業很難把控,而期貨上市之後,企業就可以通過期貨價格來預判未來市場價格,從而能更準確的建立原料頭寸和銷售訂單。“加工企業是產業的核心與樞紐,前端能夠聯繫着種植農戶,後端聯繫着消費市場和客戶。”張慧卓認爲,期貨上市能夠帶動整個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另外,產業集中化之後也有利於更加有效地保證食品質量和安全。相關業內專家預計,上市粳米期貨,可與粳稻形成合力更好地服務產業:第一,粳稻期貨可解決農戶銷售稻穀和米廠採購稻穀環節的避險需求,而粳米期貨可解決米廠銷售大米和消費客戶採購環節的避險需求,二者結合起來,才能形成完整的稻米產業鏈避險體系;第二,從現貨市場的貿易流通來看,粳米的貿易流通量佔近80%,更適合開展期貨交易、粳米期貨具有更廣泛的市場需求;第三,從國內外已開展的稻米類期貨交易看,基本上都是以大米爲交易標的,上市粳米期貨在標的選擇上與國內外期貨市場普遍做法保持了一致。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2月9日,國家發改委等5部門發佈《關於公佈2018年稻穀最低收購價的通知》,將粳稻最低收購價下調爲1.3元\u002F斤,這標誌着稻穀價格形成機制改革邁出了關鍵一步,也將大幅增加粳米價格波動區間。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此,種植戶、貿易商、加工企業等在經營中都會面臨更大的價格風險,具有切實避險需求,上市粳米期貨,可助力相關主體規避風險、獲得穩定收益,用市場化手段改變種植戶、加工企業對最低收購價政策的依賴,利於此項改革持續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期間,玉米期貨市場運行平穩、交割順暢,滿足相關企業避險需求,有力服務了收儲制度改革,未來粳米期貨在這方面同樣會做得很好。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粳米期貨上市準備期間,大商所根據商品屬性和市場特點形成設計方案,並就設計方案徵求意見。據瞭解,近年來,大商所在涉農產品的設計和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粳米在品種屬性上具有農產品品種的典型特點,可以借鑑已有品種的成功設計經驗。結合粳米現貨市場運行特點,大商所以粳米國家標準爲基礎制定交割質量標準,沿用大商所目前成熟的倉庫與廠庫並行的交割制度,形成了粳米合約初步設計方案。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瞭解,大商所爲粳米期貨上市做了大量基礎工作。從2004年開始,大商所持續跟蹤稻米現貨市場情況,對國內外大米期貨合約和制度進行研究。“在粳米期貨研發過程中,大商所通過與權威機構開展課題研究、組織大量產業調研、多次召開企業和會員論證會、組織市場質量摸底檢驗等多種方式,深入瞭解現貨市場情況,力求粳米期貨合約及相關制度的設計能夠貼合產業實際、滿足產業需求。”大商所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者:張建光 周鄲寧;來源:糧油市場報;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爲傳播更多信息爲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爲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33040279787981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