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right\"\u003E 金寨縣白塔畈鎮退役軍人創業側記\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金寨縣白塔畈鎮項衝村汪仁友,作爲一名退伍軍人,他退伍不褪色,在脫貧攻堅戰中,通過自身的示範帶動,積極引導、幫助羣衆發展白鵝、養雞等特色產業,帶領羣衆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產業“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時下,走進金寨縣大山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一口口水塘呈梯度鑲嵌在白塔畈鎮項衝村大山村的土地上,水面上白色一片,是汪仁友養殖的10000多支白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48歲的汪仁友,出生於白塔畈鎮項衝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90年他時值風華正茂,爲響應國家的號召義無反顧的投身到火熱的軍營,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長爲一名合格的軍人。13年的軍營中他由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爲副班長、士官,先後榮獲連隊嘉獎3次,被評爲“優秀士兵”。2001年退出現役,回鄉創業,目前他的合作社已發展爲佔地20畝、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固定資產達200萬元的標準化養殖場。帶動143戶貧困戶參與養殖,解決40多人就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2010年汪仁友在外創業失敗後,回到家鄉,看到家鄉合作社辦的如火如荼,於是也動了試一試的念頭,他找到當初一起當兵的戰友,諮詢了辦理合作社的程序,在白塔畈工商所的幫助下,很快他拿到了大山合作社的營業執照,並辦理了10萬無息貸款,有了成本更是提振了他創業的信心。通過縣農委農業開發項目,擴大了合作社的經營規模。經過幾年的奮鬥,汪仁友的合作社越做越大,但他並不覺得開心,因爲作爲一名軍人,他感覺到自己富不算富,項衝村是全縣71個貧困村之一,還有很多生活困難的羣衆需要黨員的關心和幫助。2016年3月,經縣扶貧移民局搭橋,與六安萬乘集團溝通,採取“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以白鵝養殖爲依託,項衝村所有貧困戶的白鵝都寄養在汪仁友處,由其負責養殖後出售給萬乘集團,貧困戶僅需出幾十元本錢,不需要技術和人工,就能獲得固定的收益,當年全村的貧困戶因寄養白鵝,就戶均增收3000元。2017年精準扶貧政策出臺後,汪仁友發現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於是他開始免費傳授發展養殖業的貧困戶養鵝、養雞技術,並拿出部分崗位專門招收有勞動力的貧困勞動者,並與有發展產業的養殖戶簽訂幫銷協議,主動幫助貧困戶解決銷售難題。每逢節假日,他都會帶上新鮮的鵝肉、雞肉和蔬菜等去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2019年汪仁友的白鵝在規模、技術和成本上已經不愁了,但是銷路卻難住了這個農村漢子。白塔畈鎮政府得知這一難題後,果斷爲其申報了專項扶貧資金,投資40萬爲其採購了白鵝宰殺、加工、包裝一體化設備,實現了低端銷售轉爲高端供給。縣科技局也主動上門,通過電商平臺,爲其打開了網絡銷售渠道。汪仁友的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他說道:“黨和政府一直在不斷的幫助我,我一定會把這種愛心傳遞下去,弘揚了革命軍人特別能喫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優良作風,在脫貧攻堅這場攻堅戰中發揮示範作用,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06498148619111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