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古城,是我國著名的古城之一,又古宛城/建國前的南陽城。古宛城爲夏,周、秦歷朝興建,兩漢時代盛極一時,距今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夏朝時代南陽曾作爲夏朝的都城,西漢時南陽爲天下五大都會之一,東漢時南陽曾作爲陪都爲中國第二大城市,漢末時期一躍爲天下第一大城市。

漢朝南陽城遺址位於南陽市城區的東北部,現存有城垣遺蹟、高臺建築遺蹟等,故址面積約4萬平方米。

明洪武三年(1370年)時,南陽城有四門,東門名延曦,南門名淯陽,西門名永安,北門名博望。

咸豐四年(1854年),南陽知府顧嘉衡爲防備太平天國義軍和捻軍,對南城牆進行大修;同治二年(1863年)南陽知府傅壽彤又在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外修築了四座獨立的寨堡。延儀門外叫萬安寨,淯陽門外叫淯陽寨,永安門外叫永安寨,博望門外叫人和寨。又連通四寨築廓(即外城牆皆板夯土牆),周圍9公里,建空心炮臺16座,沿外城牆劃爲六段,稱六關(大東關、小東關、大南關、小西關、大西關、大北關)。靠近護城河的叫內寨,靠四郊的叫外寨,有寨門當處。由於四關土寨呈梅花形,故有"梅花寨""梅花城"之稱。

"梅花城"作爲一個城市防禦工程,出現在中國數千年城市防禦工程發展的最後階段,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它不僅繼承了中國歷史上內城、外城的傳統構築方式,同時結合南陽特殊的自然地形,因地制宜地構築了這一既有防衛,又有防洪、航運功能的城市防禦工程。因此,它對中國城市防禦工程建築技術的繼承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科學研究價值。"梅花城"雖大部破壞,但現存的南寨牆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它是南陽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誌。

古宛城是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古城,原有兩重,即外城和內城。外城即郡城,也稱"廓城",城周18千米,當爲生產區、生活區和工商貿易區;內城即小城,位於大城西南隅,應是封建官吏的宮殿區。

漢代宛城遺址,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它對研究漢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以及古代城市的形成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