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交际应酬,朋友相聚,婚嫁丧礼都离不开酒。高兴时可以“狂歌痛饮三百杯”,失意时“举杯消愁愁更愁”,伤感时还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可见古人对于酒的热衷和喜爱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自古诗酒不分家,有诗怎么少得了酒,“诗圣”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就描写了当时的八位酒中仙人。

饮中八仙图一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这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贺知章的醉意和醉态,摇摇晃晃如同乘船一般,跌入井里竟然都能在井底睡着。贺知章是初唐时期著名诗人,书法家,其人潇洒旷达,尤其好酒。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汝阳王李进要饮酒三斗才去朝见天子,路遇酒车竟然会忍不住流口水,恨不得把自己封到甘肃酒泉之中。汝阳王是玄宗侄子,皇亲国戚同时又被受玄宗宠爱,所以才会有饮酒三斗始朝天,也唯有他才敢如此狂放。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左相李适之也是一位酒中豪客,每日饮酒花费万钱,酒量亦如鲸鱼吐纳百川之水一般海量。受李林甫排挤罢相之后酒兴仍然不减,酒至酣处不免发些牢骚称自己乃是退位让贤,其意略带些讽刺意味。

这三位酒中仙都是当时知名的权贵,同时也反映了贵族奢侈的生活方式。

饮中八仙图二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第四仙是翩翩美少年崔宗之,每次饮酒时总是一副高举酒杯白眼望苍天之举,醉酒之后又宛如玉树临风般顾盼生辉,迎风摇曳不能自持。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第五仙是为苏晋,苏晋喜禅礼佛吃斋但又好酒,所以经常处于“斋戒”和醉酒的斗争之中,且往往是”酒“战胜“佛”,所以只能“逃禅”了。

这两位算是少年即有才名的酒中豪客,恣意潇洒,放荡不羁。

饮中八仙图三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嗜酒如狂是出了名的,这四句诗更是充分的把李白醉酒之后的那种狂放不羁,不畏权贵的姿态放大,连天子召见都敢以臣是酒中仙回拒。这种洒脱和豪迈不是一般人能够表现的出来的,诗中虽然有些夸大,但李白的这种形象正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喜爱的。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的狂草为史上一绝,狂傲奔放行云流水,酒品亦如人品,醉酒之后敢于在王公面前脱帽挥毫,落笔如同烟云般潇洒不拘一格。从诗句也可以看出张旭为人洒脱,狂放不羁,这倒是与李白性格及其相似。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焦遂乃一介布衣喝酒五斗之后方有醉意,能于半醉半醒间高谈阔论,雄辩四座。从诗中可以看出杜甫对焦遂的才情和辩才是相当赞赏的。

酒仙李白

杜甫这首《饮中八仙歌》以不诙谐幽默的语调分别描写八位“酒仙”醉酒之后的不同形态和性格,前三位从显贵着手,然后辅之潇洒奔放之人重点突出了李白,张旭和焦遂不畏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以及惊人的才情和技艺。

中国的酒文化传承已久,但我们不能只图一时贪杯而丢失文化传承,文化才是一个民族能够永久传承的根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