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交際應酬,朋友相聚,婚嫁喪禮都離不開酒。高興時可以“狂歌痛飲三百杯”,失意時“舉杯消愁愁更愁”,傷感時還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可見古人對於酒的熱衷和喜愛程度絲毫不亞於現在。自古詩酒不分家,有詩怎麼少得了酒,“詩聖”杜甫的《飲中八仙歌》就描寫了當時的八位酒中仙人。

飲中八仙圖一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這句用誇張的手法描寫賀知章的醉意和醉態,搖搖晃晃如同乘船一般,跌入井裏竟然都能在井底睡着。賀知章是初唐時期著名詩人,書法家,其人瀟灑曠達,尤其好酒。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汝陽王李進要飲酒三鬥纔去朝見天子,路遇酒車竟然會忍不住流口水,恨不得把自己封到甘肅酒泉之中。汝陽王是玄宗侄子,皇親國戚同時又被受玄宗寵愛,所以纔會有飲酒三鬥始朝天,也唯有他纔敢如此狂放。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左相李適之也是一位酒中豪客,每日飲酒花費萬錢,酒量亦如鯨魚吐納百川之水一般海量。受李林甫排擠罷相之後酒興仍然不減,酒至酣處不免發些牢騷稱自己乃是退位讓賢,其意略帶些諷刺意味。

這三位酒中仙都是當時知名的權貴,同時也反映了貴族奢侈的生活方式。

飲中八仙圖二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第四仙是翩翩美少年崔宗之,每次飲酒時總是一副高舉酒杯白眼望蒼天之舉,醉酒之後又宛如玉樹臨風般顧盼生輝,迎風搖曳不能自持。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第五仙是爲蘇晉,蘇晉喜禪禮佛喫齋但又好酒,所以經常處於“齋戒”和醉酒的鬥爭之中,且往往是”酒“戰勝“佛”,所以只能“逃禪”了。

這兩位算是少年即有才名的酒中豪客,恣意瀟灑,放蕩不羈。

飲中八仙圖三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嗜酒如狂是出了名的,這四句詩更是充分的把李白醉酒之後的那種狂放不羈,不畏權貴的姿態放大,連天子召見都敢以臣是酒中仙回拒。這種灑脫和豪邁不是一般人能夠表現的出來的,詩中雖然有些誇大,但李白的這種形象正是千百年來人們所喜愛的。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張旭的狂草爲史上一絕,狂傲奔放行雲流水,酒品亦如人品,醉酒之後敢於在王公面前脫帽揮毫,落筆如同煙雲般瀟灑不拘一格。從詩句也可以看出張旭爲人灑脫,狂放不羈,這倒是與李白性格及其相似。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焦遂乃一介布衣喝酒五斗之後方有醉意,能於半醉半醒間高談闊論,雄辯四座。從詩中可以看出杜甫對焦遂的才情和辯才是相當讚賞的。

酒仙李白

杜甫這首《飲中八仙歌》以不詼諧幽默的語調分別描寫八位“酒仙”醉酒之後的不同形態和性格,前三位從顯貴着手,然後輔之瀟灑奔放之人重點突出了李白,張旭和焦遂不畏權貴,狂放不羈的性格以及驚人的才情和技藝。

中國的酒文化傳承已久,但我們不能只圖一時貪杯而丟失文化傳承,文化纔是一個民族能夠永久傳承的根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