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此,我們需要在促進科技金融進步的過程中,在推動銀行業轉型發展的過程中,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幾個關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理念也從市場營銷起步,由外而內逐步延展到運營管理領域,正在推動商業銀行構建面向全客戶、支持全業務、覆蓋全渠道的線上線下無縫銜接的運營流程、服務模式和管理體系,尤其是面對5G技術使用的越來越廣泛,不少銀行正在努力構建集業務受理、智能處理和精益管理於一體的智慧型運營體系,它們的目標是要爲客戶提供“一點接入、全網響應、體驗一致、高效順暢”的高品質金融綜合服務。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69Q2Y5EKaGijZ\" img_width=\"640\" img_height=\"60\" alt=\"供應鏈金融除了風控還要解決這些問題\"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作者: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本文爲作者在神州信息2019Fintech高峯論壇上的發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文章來源:\u003C\u002Fem\u003E\u003Cem\u003E第一財經\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當今正處於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浪潮之中,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金融科技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探討的話題,它關係到整個金融業、銀行業未來的發展格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實際上它已經成爲銀行在新的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模式下的一種生存能力。今天我想利用這個機會,從歷史和發展的角度,談談自己對這個問題的一些思考和看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面對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我國的銀行紛紛加快了轉型的步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固然是形勢使然,在某種意義上確實可以說這是一種“倒逼”的結果。但回顧這些年來銀行的發展歷程,也應該說這是我國銀行業自身與時俱進、不懈努力的結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說起銀行的技術進步和管理提升,人們往往多從銀行只是爲了應對競爭和發展需要而不得不爲之的角度來看待和分析這個問題。似乎銀行就是一個偏傳統偏保守的行業,面對科技進步只能是被動地適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實,銀行業一直是對技術創新和社會進步非常敏感的一個行業。歷史上每次重大科技變革總會深刻地反映在金融業、銀行業的發展軌跡之中。例如最近的一個熱門話題Libra,實際上就是一些市場主體想把一種新的技術與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相融合的欲求和衝動。當然對Libra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入探討,有些事可能並不會那麼簡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些年來金融科技直接觸發了銀行業的三次重大轉型和變革。第一次是電子化轉變,上世紀60~70年代,銀行主要還是通過手工方式記賬和處理業務。到了80~90年代,金融作業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革,告別了手工記賬、算盤計數的歷史,實現了業務自動化、電子化處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緊接着,我國的商業銀行陸續設計開發了自身的核心業務系統,將客戶經理、資金結算、風險控制等功能進行了整合,形成了“以賬戶爲中心”的金融服務體系,爲金融服務的轉型升級以及後續的業務流程再造打下了基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次是網絡化轉變,進入21世紀,互聯網逐步成爲金融機構之間以及金融機構與客戶之間連接的關鍵紐帶。銀行業通過網絡渠道不斷創造金融產品,不斷改造內部管理模式以及對外服務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將傳統金融業務遷移至內部網絡、公共網絡和移動終端,這不僅實現了對社會公衆的全天候一站式的服務,也推進了銀行內部管理、風險把控、資金清算等方面效率的大幅提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銀行業普遍實現了資金異地的實時匯劃,做到了對營業櫃檯一線員工的遠程授權,對不少業務實施了網上審批,客戶對許多業務可以通過移動終端和自助設備進行操作和處理,等等。這不僅是管理手段的改進,不僅是經營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這是從“以賬戶爲中心”到“以客戶爲中心”的經營理念的一種轉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三次是服務場景化轉變,最近幾年來,以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爲代表的新興技術與金融業務開始深度融合,金融服務的觸達面、惠及面明顯擴大,金融成爲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引擎。金融服務更加智能化,已經開始嵌入到衣食住行、供產儲銷等生產生活的各種場景領域。銀行在“以客戶爲中心”的基礎經營理念中,又進一步拓展和延伸了“圍繞客戶所涉及的各種場景提供金融服務”的現代內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人類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不會停滯的,銀行業的轉型和發展也不會止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據觀察和分析,我國銀行業在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進程中正在朝着四個方面不斷努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生態構建:由自建自營向共建共贏發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面對平臺經濟下互聯網場景建設的需求,商業銀行一開始是以自建平臺、自建場景的思路來應對的。當時不少銀行致力於建設自己的移動金融平臺、電商服務平臺、信息交互平臺、民生繳費平臺等,希望通過這些措施將各類生產服務企業與社會居民大衆吸引到銀行建立的自營生態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應該說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業銀行仍然延續着網點時代的競爭策略,主要還是以自身在數據信息、業務處理、風險管控、遠程服務等方面的大集中能力,不斷擴大“規模效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舉措對銀行擴大服務客羣、提升自身競爭力有一定積極作用,但其本質上仍然是一種封閉生態圈思維。隨着實踐發展和商業模式的演進,開放、合作、共贏逐步成了一個方向,銀行業進一步意識到了需要積極拓展外部各界商業夥伴,要將服務網絡和市場觸角延伸到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與各方面的參與者共同打造開放化的新生態。銀行業務已經開始嵌入各類生產生活場景並以此來延展客戶服務半徑,打造平臺經濟下的開放金融生態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服務範式:由標準普適向差異定製發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興起,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費成爲過去,個性化、差異化、定製化的消費時代已經到來,這種模式正在從零售端向小微商戶包括一些大中型商戶市場延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傳統的網上銀行、移動銀行、線上支付等銀行產品大多以標準化、通用化爲主要特點,在原先的技術條件下,這樣做的好處是開發成本低,風險相對易於把控。但其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最重要的就是難以兼顧不同客戶羣體之間共性與個性的平衡。這不符合大數據時代以客戶爲中心的經營理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一些銀行藉助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依託雲計算技術能力和銀行相對比較完善的管理制度及社會公信力,爲一些優質客戶提供雲承載,進而對各類客戶進行細分行業和細分服務需求,努力提供定製化個性化的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商業銀行“金融生態雲”體系已經誕生並正在迅速發展。可以預料,這將成爲銀行轉型的一個新方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渠道佈局:由雙線作戰向融合互通發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渠道創新方面,各商業銀行在早期大都是線上、線下兩條腿前進,在部門管理、產品布放、考覈激勵等方面線上線下相互獨立,這樣的好處是分工明確,各自都有發展的動力。但隨着互聯網金融的滲透不斷加劇,線上線下的界限逐漸模糊,這種現象發生了變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少銀行進一步意識到與互聯網企業相比,龐大的線下網點體系是自身不該丟棄的優勢所在。目前以智能網點建設爲陣地,大力推動O2O立體協同的互聯網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成爲不少銀行持續創新和差異化競爭的重要策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理念也從市場營銷起步,由外而內逐步延展到運營管理領域,正在推動商業銀行構建面向全客戶、支持全業務、覆蓋全渠道的線上線下無縫銜接的運營流程、服務模式和管理體系,尤其是面對5G技術使用的越來越廣泛,不少銀行正在努力構建集業務受理、智能處理和精益管理於一體的智慧型運營體系,它們的目標是要爲客戶提供“一點接入、全網響應、體驗一致、高效順暢”的高品質金融綜合服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科技賦能:由服務內部向對外輸出發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金融科技的發展培育和鍛鍊了銀行的專業科技團隊。傳統銀行裏原來只是作爲中後臺支持的IT開發部門,已逐漸從幕後走向臺前。銀行專業科技團隊以往主要服務集團內部、主要負責提升銀行信息化水平的職能,已經擴充到了外部市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截至目前,國內已有多家商業銀行先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其中既有國有大型銀行,也有股份制銀行,還有城商行。這些科技子公司背靠母公司的龐大客羣、品牌溢價、信用背書,特別是利用自身比較熟悉金融業務、瞭解監管規則的優勢,快速切入企業運營的前、中、後臺,爲客戶全面提供戰略規劃、流程梳理、內部管理等金融諮詢服務和技術支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總的來講,銀行的科技業務採用公司化運作模式不僅可以對外輸出金融科技能力,並且也有可能帶動銀行內部體制機制的改革和升級,從而爲銀行業激發創新潛能、開拓市場藍海,開啓一扇新的窗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如何加快金融科技的發展,如何在金融科技的風起雲湧之中實現銀行的轉型,固然需要我們從多方面下功夫,但在這個當口,首要的還是應該確立正確的發展觀念。\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現在談到某一方面改革的時候,經常會說到這是對存量的改革,或者說那是對增量的改革,但我認爲對於金融科技的發展,我們不宜這樣來認識和理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繼承和創新有機融合的一種發展過程。我不贊成把它說成是對金融業、銀行業以往經營觀念、經營模式的徹底改變,甚至把它說成是一種顛覆。如果那樣認識,就很容易把金融科技搞成了不遵從金融原理,甚至違背金融常識,漠視金融法規的東西。前幾年出現的某些金融亂象與這方面的認識偏差是有關係的,有些經驗教訓值得我們認真汲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一方面,我也不贊成把金融科技的發展僅僅理解爲就是推出一些新的金融產品和新的金融服務模式,它帶來的確實是金融業企業文化、經營理念、管理體制、運營機制等方面一系列的深刻改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總之,科技發展會賦能於金融,讓金融更貼近社會生活,更植根於百姓大衆。同時,金融運行會進一步促進科技水平的提升,讓金融科技的發展時刻接受金融實踐的檢驗,讓金融科技的進步更具有實踐的支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此,我們需要在促進科技金融進步的過程中,在推動銀行業轉型發展的過程中,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幾個關係。例如積極創新與繼承傳統的關係;大膽開拓和堅守風險底線的關係;勇於突破和遵從監管的關係;加快自身發展和努力服務實體經濟的關係,等等。只有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好這些關係,科技金融的發展和銀行業的轉型才能夠不走彎路,少走彎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長期堅持提供乾貨不易,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鳴、對大家有幫助,請大家贊並轉發,以支持我們提供更多幹貨,謝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專注十年,持續打造全面有價值的貿易金融知識庫\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工行入股錦州銀行 | \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招行基層的“蛋殼平臺” | \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四國統一貨幣 | \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2019下半年產業互聯網趨勢 | \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176個超級金融知識大全 | \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融資租賃公司應收賬款融資解析 | \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中小銀行流動性情況調查 | \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供應鏈金融風險頻發背後 | \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金融控股公司注意!央行放大招,超嚴監管要來了!(20大要點) | \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農業銀行王豔:緊跟政策、貼近市場推進跨境人民幣新發展 | 貿易金融雜誌 | \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更多\u003Cstrong\u003E關鍵詞,\u003C\u002Fstrong\u003E請到公衆號\u003Cstrong\u003E對話框\u003C\u002Fstrong\u003E輸入,獲取更多\u003Cstrong\u003E乾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商務合作請聯繫手機號同微信:18501955840、13581626425、15201195871(備註合作事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Uy1I5z19ouxlJ\" img_width=\"640\" img_height=\"739\" alt=\"供應鏈金融除了風控還要解決這些問題\" inline=\"0\"\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15507927167846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