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垃圾

……

随着上海垃圾分类步入强制时代,

垃圾分类成为百姓常谈的话题。

垃圾分类这道题,

三明是怎么做的?

2018年11月21日,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颁发了《三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梅列区作为三明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区,2018年底前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到2020年,扩展到市区建成区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处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其他各县(市)参照试点做法,逐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亭与智能回收桶

作为试点,

梅列区的垃圾分类工作

进行到哪一步了?

目前进展如何?

存在哪些难题?

如何推广?

记者进行了采访。

△梅列。(资料图)

迈出垃圾分类第一步

“剩饭、剩菜、果皮这些都属于厨余垃圾,要丢进专门的厨余回收桶里。”7月25日上午,家住梅列区碧桂园观澜苑的王素香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将吃剩的稀饭倒进了桶里,然后拎起早已收拾好的可回收物和其余垃圾,分别丢进了楼下放置的分类垃圾桶里。

“垃圾分类后,小区卫生更干净,空气也更清新了。”对于这一变化,王素香很是欢喜。

△王素香正在倒厨余垃圾

2018年,梅列区成为我省6个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试点区域之一。

垃圾分类处理问题到底有多重要?

先来看一组数据,以梅列区为例,全区人口总数为186634人,如按人均日产生活垃圾量0.9~1.2公斤测算,全区日产生活垃圾量170~190吨,年产生活垃圾量6.0万吨~6.8万吨,年转运处理垃圾量为5.5万吨~6.5万吨,转运处理垃圾量小于实际生活垃圾量。垃圾分类处理迫在眉睫!

“作为省级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之一,梅列区专门成立了梅列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梅列区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2018-2020年)》。”梅列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戴建文介绍。

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后,梅列区在全区范围内以点带面分不同层面实施垃圾分类工作。第一层面:选取列东梅岭社区、列西富华社区、徐碧碧桂园小区为试点,先行实施垃圾分类。第二层面:辖区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第三层面:辖区大型商场、超市、三星级以上酒店及农贸市场。

“它们分别代表了我市不同的小区类型。”戴建文说。

“徐碧碧桂园玖珑社区是新建社区,配套设施完善,且整个社区是封闭型,易管理,只要加以引导,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快;富华社区大多为安置房,人员复杂,但因是半封闭型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起来难度在可控范围内;最难的要属梅岭社区,小区内大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房子,没有统一的物业,整个小区四通八达,管理不易,遇到的问题会更多。”戴建文表示,鉴于梅岭社区的复杂性,打算准备充分后再全面铺开梅岭社区垃圾分类工作。

△厨余垃圾收集架

从分类到运输再到终端,垃圾处理分类吗?

“这是厨余回收桶,倒完厨余垃圾,把它放在厨余垃圾收集架上,会有清洁工把桶洗干净。”王素香介绍,像这样的收集架,每幢居民楼的楼下都有安装。

和上海、厦门等城市向居民发放垃圾袋不同,

梅列区采取每户免费发放两个8升厨余回收桶的方式。“发放垃圾袋的话,每年最少要花2000多万元,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我们要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戴建文介绍。

每个居民楼楼下设有一个厨余垃圾投放点,上面还标明了厨余垃圾的投放时间,7:00——9:00、19:00——20:00。

“时间一到,厨余垃圾桶就会被撤走,如果还有厨余垃圾要投放,只能到距离较远的垃圾分类亭去投放了。”梅列区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副主任罗维木表示,这样做能培养居民定点、定时投放垃圾的习惯。

△居民将纸皮投入可回收桶

在玖珑社区,每隔几幢居民楼才有一座垃圾分类亭。垃圾分类亭内共有蓝、红、绿、黄4个颜色的垃圾桶,分别对应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这四大类生活垃圾。

厨余回收桶的发放、厨余垃圾收集架和垃圾分类亭的安装,是健全和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的第一步。截至目前,梅列区共发放厨余垃圾桶(8升)5106个,垃圾分类240升四分类桶34组136个,垃圾分类亭24座,厨余垃圾收集架500个。

居民对垃圾进行有效分类,是垃圾分类的前端基础,而中后端的运输和处理环节则是关键与保障。夯实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发挥垃圾分类的最大作用。那么,垃圾分类后,如何进行处理呢?

“垃圾分类试点以干湿分离为主,主要就是将厨余垃圾分出来,让厨余垃圾不要污染其他垃圾,让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有害垃圾能更便捷分类。”垃圾分类购买服务中标单位工作人员廖传钰介绍。

“厨余垃圾分出来后会运送至厨余垃圾处理中心,制成有机肥后,运送到有机农场,而种出来的有机蔬菜则会让老百姓用积分进行兑换,形成生态闭环。”罗维木介绍,目前,梅列区规划的3座新建厨余垃圾处理中心已完成设计,即将施工建设。

1

“在这之前,厨余垃圾暂由紫阳置业运用专门的餐厨垃圾车转运至福建利洁环卫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分离、堆肥、发酵,利用微生物降解生成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罗维木说。

2

至于可回收物,居民可以自主投放到相应的回收点,也可通过中介服务公司,由其上门收取兑换积分。有害垃圾目前由社区统一收集存放,定点集中。存到一定量后,由环保部门请具有危废收运处置资质的企业统一处置。

3

“其他垃圾则延续现行办法,运输到市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发电,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廖传钰介绍,分类完的其他垃圾数量减少,并且因没有湿垃圾,热值高,不容易产生二恶英。

“垃圾分类是一场攻坚战”

“垃圾分类别,资源不浪费”“垃圾分类靠大家,健康生活你我他”“垃圾分类,让生活更美好”……走进徐碧碧桂园玖珑社区,类似这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标语牌在路边绿化地上随处可见。

“截至目前,我区共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5000张、致居民的一封信1000张、垃圾分类志愿服70件。”罗维木介绍。

△工作人员在给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把垃圾分好几类太麻烦了,因此,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抱怨了一段时间。”王素香表示,后来通过社区的宣传,知道了很多垃圾分类的知识,一段时间后大家心态慢慢转变了,也适应了垃圾分类。现在,她已经能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

记者在玖珑社区看到,一些垃圾分类亭旁还摆放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智能箱。居民通过刷卡或扫码,将塑料瓶、纸皮等可回收物投入箱内,机器就会自动计算投入的垃圾数量或重量,为居民累计积分,鼓励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回收。

“这相当于一个24小时服务的垃圾回收站,家里的废品再也不用攒上很长时间再卖给收废品的了。”家住碧桂园的罗女士开心地说。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使用厨余回收桶进行积分。每个桶上标有居民的房号和二维码,工作人员每天两次进行扫码积分,一次15分。”使用厨余回收桶半年多,王素香已经攒了1000多个积分。

“15积分相当于0.15元,居民攒够了积分后可以兑换花生油、卷纸等生活用品。”廖传钰介绍,通过“积分奖励”的形式,可以激发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热情,提高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垃圾分类不可能一蹴而就,实施过程中必然面临各种困难。罗维木对此深有体会,他说,以碧桂园玖珑社区为例,有2000多户住户参与到垃圾分类中,但真正有实行分类的约有1000户。

“有些居民的分类意识还不高,甚至还有一些居民不肯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前一段时间,碧桂园玖珑社区实行撤桶并点,引起了很多小区居民的不满。”罗维木说,玖珑社区的部分居民认为小区物业费高,就必须服务到位,撤桶并点有损他们的利益。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好分步实施撤桶并点计划,先将地下室的桶撤走,同时城管局、街道办等组织队伍入户宣传。”罗维木表示。

“因垃圾分类处理涉及到公共利益,单靠市场机制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所以,想达到全民参与还是要依靠法律。”罗维木表示,只有将垃圾分类的法律贯穿于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中,使垃圾分类开展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避免生活垃圾分类因缺乏强制约束力而流于形式。

(三明日报记者 黄宝琴 通讯员 陈祁文 实习生 林晓妍 文/图)

△收集员入户向居民收集厨余垃圾

延伸阅读

三元区目前虽不是省级生活垃圾

强制分类试点区,

但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上作了有效探索。

作为三元区垃圾分类试点镇,去年底,岩前镇引进千禧环保公司,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干湿分离工作,迈出垃圾分类第一步。公司首先在镇本点的岩前村试点,在每家每户放置一个8升的墨绿色小桶,村民把餐厨垃圾倒入桶中,收集员每天早晚各收一趟,一桶换5个积分。公司实行实名制,录入收集系统,村民可凭积分兑换纸巾、洗衣液、红枣等生活用品和零食。目前,岩前村共有500多户村民参与其中,占全村总户数的80%。

△岩前镇的智能厨余垃圾处理机器。通过这台机器,厨余垃圾变有机肥。

在岩前镇农村垃圾分类资源化站点

取得一定进展和经验后,

三元区把治理垃圾分类的目光

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目前,三元区垃圾分类坚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处置量,实现垃圾循环资源化利用”为导向,遵循由易到难和以点带面的原则。2019年共选了4个小区作为垃圾分类试点:左岸一期、江滨豪园、东霞新村、三水小区,根据苏州(伏泰)模式、德清(中源)模式、平潭(尚享)模式、梅列(千禧)改进模式,并结合三元区实际编制了4个垃圾分类服务方案。

△收集员在圩日结束后向商贩收集剩菜垃圾

(三明日报记者 陈雪珍 实习生 张 越 文/图)

来源:三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