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僅由產品價格變化看,平高電氣產品售價和成本價是非常不穩定的,考慮到該公司大部分產品是銷售給關聯企業原因,不禁令人質疑其產品售價是否受關聯大客戶左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財報數據顯示,平高電氣主要營收來源爲高壓板塊和中低壓板塊,兩者貢獻合計約佔總營收的75%左右,其中高壓板塊的營收貢獻在2017年、2018年分別下滑了8%和11%,佔比由原先的56%降至41%,而中低壓板塊同期營收分別增長了8.8%和162%,佔比從原先的18%升至39%。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7V8CCs8owQxWK\" img_width=\"640\" img_height=\"102\" alt=\"平高電氣:關聯方貢獻明顯過高,存“虛擬收入”之嫌\"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u002F周月明\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編輯\u002F承承\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密切的關聯交易以及對大客戶銷售的過於依賴,使得平高電氣大部分營收都只是停留在“紙上富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神霧環保,平高電氣同樣具備大客戶集中度高、應收賬款佔營收比例高,且公司與大客戶關係頗深的特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財報顯示,平高電氣主營業務爲高壓開關業務、配電網開關業務、國內外電力工程總承包業務等。2017年和2018年,其前五大客戶貢獻佔營收比例分別高達89%和94%,其中,前兩大客戶佔比最重,2017年、2018年分別達到了89%、84%。然而對於如此重要的角色,平高電氣在財報中一直未披露相關公司名稱,僅以客戶一、客戶二來代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比神霧環保,平高電氣的關聯交易都是“明擺”在財報上,且往來金額非常高。財報披露,2018年,平高電氣向關聯方銷售產品金額達到了88億元,而其當年的營收總共爲108億元,佔比達81%。《紅週刊》記者統計平高電氣近幾年關聯交易數據,發現其向關聯方銷售金額佔總營收的比例是不斷增高的,2016年、2017年、2018年,比例分別約爲62%、75%和81%,兩年多時間,關聯客戶貢獻佔比就上升了近20個百分點。查看關聯交易,《紅週刊》記者發現其關聯交易對象基本都是平高集團以及集團旗下的各種子公司。由關聯客戶貢獻佔比看,不難讓人猜測平高電氣神祕的大客戶很可能就是平高集團或者其旗下子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查看平高集團資料,可以發現其背景還是相當雄厚的,“成立於1970年,是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直屬產業單位,通過4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爲我國高壓、超高壓及特高壓開關重大裝備研發製造基地,是首家通過中科院、科技部雙高認證的高壓開關行業高新技術企業”。如此來看,平高電氣背靠的“大樹”可謂是實力雄厚,按理說應該不用再愁業績增長問題,然而查看其近幾年的業績表現,似乎並不理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平高電氣營收分別達到88.7億元、89.6億元和108.16億元,同比增長了31.4%、1%和20.7%,其中2017年的營收增速近乎停滯。值得注意的是,在營收波動增長的背景下,其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2.2億元、6.3億元和2.86億元,呈現出逐年大幅下降趨勢,下滑幅度分別達到48%和54%。“增收不增利”的經營現狀不禁讓人對平高電氣的實際經營情況感到擔憂,那麼,其業績表現不佳與其大客戶貢獻佔比過高又是否有關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財報數據顯示,平高電氣主要營收來源爲高壓板塊和中低壓板塊,兩者貢獻合計約佔總營收的75%左右,其中高壓板塊的營收貢獻在2017年、2018年分別下滑了8%和11%,佔比由原先的56%降至41%,而中低壓板塊同期營收分別增長了8.8%和162%,佔比從原先的18%升至39%。\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依據財報披露的銷售量及銷售收入推算,高壓板塊2016年至2018年的平均售價分別爲\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79\u003C\u002Fi\u003E.2萬元、80萬元、72.5萬元,平均成本價分別爲52萬元、60萬元、63萬元。而中低壓板塊2016年至2018年的平均售價爲8.8萬元、5.8萬元、12.5萬元,平均成本價爲7.2萬元、5.2萬元、10.51萬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僅由產品價格變化看,平高電氣產品售價和成本價是非常不穩定的,考慮到該公司大部分產品是銷售給關聯企業原因,不禁令人質疑其產品售價是否受關聯大客戶左右?比如以附加值較高的高壓板塊來說,其2016年到2018年成本連續攀升,但售價前兩年卻幾乎沒變,而到了2018年卻突然下降,如此的售價趨勢是否符合市場價格變動趨勢?若認爲這與產品種類結構變化相關,那麼其具體又是怎麼變化的,是否與中標的訂單情況相符?此外,高壓板塊成本價連年攀升,中低壓板塊成本價起伏不定,這是否也與其產品結構種類變化相符?又是否與材料成本變化相符(記者瞭解到,主要原材料爲銅、鋁等)?而這些,都是需要平高電氣進一步解釋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紅週刊》記者從業內一名證券研究員處瞭解到,平高電氣之所以與平高集團關聯交易甚密,是因平高電氣的終端大客戶國家電網需分期返款,但這對於上市公司來說資金壓力較大,所以先由平高集團與平高電氣結算,後平高集團再與國家電網分期結算,這相當於把平高電氣的資金壓力轉移到平高集團上。但是平高電氣作爲一家在\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2\"\u003E公衆平臺\u003C\u002Fi\u003E上市的公司,與平高集團賬務分明,平高集團是否能“白白擔起資金壓力”,“無償無私”幫助平高電氣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無論怎樣,平高電氣產品的售價、成本價和銷售走勢都是引人聯想的,其價格變化是否依據市場規律還是有關聯大客戶的意向?是需要公司予以解釋的。而上市公司與大客戶關係如此密切,利益也緊緊捆綁在一起,一不小心還可能成爲互相調節業績的“雙向工具”。要知道,在A股市場上,很多風險的爆發與過高的關聯交易密切相關,而平高電氣是否也存在這方面隱憂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即使爲減輕上市公司壓力,平高集團先與平高電氣結算,但是這個所謂“結算”也大多數是應收賬款。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8年,應收款項佔平高電氣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高達96%和106%。其中,在2018年所有的應收賬款中,關聯方平高集團就高達56億元,佔比約48%。這種情況也不得不讓人聯想這些應收賬款的真實性,其中不排除爲讓平高電氣營收好看而刻意做出“虛擬收入”的可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此質疑,《紅週刊》記者還特意覈算了平高電氣2018年營收與現金收入以及債權之間的勾稽關係,發現其中的數據勾稽關係確實存在一定的異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平高電氣營收爲108.16億元,估且按17%的增值稅率來計算(不考慮稅率變化情況),含稅營收大體爲126.55億元。與此同時,平高電氣2018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爲\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79\u003C\u002Fi\u003E.28億元,扣除預收款項新減少金額之後,現金收入達到82.77億元,將含稅營收與現金收入勾稽,未獲得現金流入的43.78億元含稅營收理論上將形成新增債權,體現在當年的應收款項增加額上。但是,平高電氣2018年應收款項共增加了29.21億元,遠遠小於理論債權,這意味還有14.57億元的含稅營收是缺少相關數據支撐的。那麼,這部分營收又是如何獲得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還值得注意的是,平高電氣2018年只披露了8.02億元應收賬款的賬齡,而其所有應收賬款合計卻爲117億元,這意味着還有100億元應收賬款未曾披露賬齡情況,如此做法的用意是值得深思的。僅從已披露的8億元應收賬款賬齡來看,5年以上的應收賬款達到1.8億元,佔比約22%。而餘下的100多億元未披露賬齡的應收賬款還有多少賬齡是在幾年以上的呢?壞賬計提又是如何安排的?種種問題同樣需要上市公司給予合理解釋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文已刊發於7月27的《紅週刊》) \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392591000896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