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自章回小說《西遊記》誕生以來,有關該書作者之爭就未曾停歇,代表性觀點有丘處機、陳元之、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吳承恩等諸說。近年來,學者曾多次就此書作者有所討論,但仍聚訟紛紜,未成定論。\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u003Cstrong\u003E作者付之闕如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從文獻學知識規範來看,判斷一部作品的作者身份,最主要依據是作品版本卷端的題署,其次是版本的內封、目錄、序跋等,再就是同時之人的札記。\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19eac85e-0b60-41b9-82a2-f5bcd9143ed1\"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82\" alt=\"《西遊記》小說的作者之爭\"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在章回小說《西遊記》明代版本中,最早的“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二十卷》,並未提及《西遊記》的作者。該本所錄陳元之《序》曾說:“《西遊》一書,不知其何人所爲。或曰:出天潢何侯王之國,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餘覽其近意跅弛滑稽之雄,卮言漫衍之爲也。舊有《敘》,餘讀一過,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豈嫌其丘裏之言與?”可見,在明萬曆二十年(1592)刊刻“世德堂”本時,時人已不清楚章回小說《西遊記》作者是誰。爾後,書商楊閩齋所刊《鼎鍥京本全像西遊記二十卷》、託名李贄的《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一百回不分卷)及《唐僧西遊記二十卷(百回本)》,亦未著錄作者。諸多明代刊本,均只提及“華陽洞天主人校本”。\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在明代書目中,徐■《紅雨樓書目》子部“釋類”著錄“《西遊記》二十卷”,亦不言撰者。即如謝肇淛《文海披沙》稱“俗傳有《西遊記演義》”、盛於斯《休庵影語·西遊記誤》亦只作“《西遊》作者,極有深意”,此類提及章回小說《西遊記》的明代早期札記均未言及作者的具體名氏。甚至,“俗傳”云云,側面說明彼時對章回小說《西遊記》的關注重點並不在作者名氏上,而是以玩娛的心態閱讀小說作品。另外,從廬陵人李昌祺因“不能端正風俗,乃作猥褻怪亂之語”的《剪燈新話》而導致其“不祠鄉賢”,此類明代鄉邦規訓及社會輿論加重了《西遊記》作者歸屬權認領的風險性,以至於彼時閱讀者與小說創作者對作品署名問題諱莫如深。\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上述有關章回小說《西遊記》文獻傳播的載體形式,包含版本題署、目錄學著述、明人札記三種,有效構成該書作者之說既可被“證僞”又可“求真”的多重證據鏈。但上述三種文獻載體付之闕如的事實,表明在章回小說《西遊記》流傳初期,明人並不知道作者爲誰。\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作者諸說文獻依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由於明代章回小說《西遊記》作者付之闕如,導致後世提出原始文獻缺乏可追本溯源的諸多說法。如明末伍守陽《天仙正理》說:“邱真人西遊雪山而作《西遊記》,以明心曰心猿,按其最有神通。禪宗言獼猴跳六窗,狀其輪轉不住,其劣性難純,惟煉可制。”較早將“長春真人”丘處機當作章回小說《西遊記》的作者,以至於該書清代版本多署爲丘處機。\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伍守陽之論,使道教信徒看到藉助章回小說《西遊記》進行道教普及化傳播的巨大宣傳效果。因此,清代之人不斷在刊刻過程中加進與道教相關的成分,以“自神其教”。如汪象旭在康熙二年(1663)刊刻的《西遊證道書》,即屬此類。然而,“長春真人”丘處機所撰名爲《西遊記》的作品,並非通俗章回小說《西遊記》。清人錢大昕《長春真人西遊記·跋》指出:“《長春真人西遊記》二卷,其弟子李志常所述,於西域道里風俗,頗足資考證,而世鮮傳本,予始於《道藏》抄得之。邨俗小說有《唐三藏西遊演義》,乃明人所作。蕭山毛大可據《輟耕錄》以爲出邱處機之手,真郢書燕說矣。”今胡義成、李安綱等人,基於章回小說《西遊記》文本而尋求道教之人(尤其是全真教)寫作證據的做法,不僅未注意到該書是在唐代以來諸多小本“西遊”故事、“西遊”戲等基礎上創作的成書過程,而且意圖以明末以降道教徒的做法抹殺明人不知該書作者的客觀事實。\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章回小說《西遊記》在成書過程中,受到佛教、道教及“羅教”“黃天教”等民間宗教諸多影響。楊悌《洞天玄記前序》曾說:“其曰唐三藏者,謂己真性是也;其曰豬八界者,玄珠謂目也;其曰孫行者,猿精謂心也……人能先以眼力看破世事,繼能鎖心猿、拴意馬,又以智慧而制嗔怒、伏羣魔,則成道有何難哉!”可見,嘉靖年間之人已將章回小說《西遊記》進行“證道”解讀。故而,伍守陽、毛大可等人不過是順“勢”而言,並不足以構成判定該書作者的科學證據。\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後世學者更提出陳元之、“華陽洞天主人”等人爲該書作者。如附會號“華陽洞天主人”的嘉靖“青詞宰相”李春芳,以爲與“華陽洞天主人校本”是同一人。此類說法的證據鏈構成,仍是從章回小說《西遊記》文本中尋求“蛛絲馬跡”。但同樣缺乏能夠有效證明其論的證據,也缺乏輔助其說的證據。除非能從“世德堂”本中找到具有鮮明的時間座標信息或獨一無二特徵的文本證據,才能進行基於文本視域的作者求證。就今存有限文獻材料而言,從文本“內證”法探討《西遊記》等“世代累積型”章回小說的作者,難以令人信服。\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吳承恩與章回小說《西遊記》關聯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魯迅、胡適等人從《天啓淮安府志》所載“吳承恩《射陽(先生)集》四冊□卷,《春秋列傳序》《西遊記》”,斷定淮安府人吳承恩即是章回小說《西遊記》作者。此說影響甚大。但我們無法判定《天啓淮安府志》的文獻依據,更無法從淮安府人吳承恩的《射陽先生集》等作品中找到其寫作章回小說《西遊記》的明顯或直接證據。不少學者爲坐實淮安府人吳承恩寫作章回小說《西遊記》,不斷將《射陽先生集》有關作品與章回小說《西遊記》聯繫,試圖從文本“內證”加以尋求。這種思路的有關“證據鏈”及其考辨方法,缺乏足夠“旁證”,反而不如主張“丘處機說”可靠。\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要確定吳承恩與章回小說《西遊記》關聯度,繞不開兩條文獻。一是章培恒指出,清初黃虞稷《千傾堂書目》著錄唐鶴徵《南遊記》、吳承恩《西遊記》和沈明臣《四明山遊籍》三部作品。從《南遊記》等書性質看,《千傾堂書目》著錄的《西遊記》系一部遊記。從《天啓淮安府志》將《射陽集》《春秋列傳序》與《西遊記》並列看,《西遊記》更像一部札記而非章回小說。而《千傾堂書目》明確將吳承恩與《西遊記》聯繫起來,依據書目作者著錄源於作品版本卷端題署或版本內封的一般做法,吳承恩寫作遊記類《西遊記》是可信的。若《千傾堂書目》所載吳承恩與淮安府人吳承恩並非同一人,則創作者同名同姓與作品同名的歷史事實,應引起從鄉邦文獻、明人札記等文獻載體進行“旁證”論述的學者充分注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二是章回小說《西遊記》好寫入贅之事與淮安府人吳承恩《先府君墓誌銘》的矛盾。陳大康《〈西遊記〉非吳承恩作別解》(《復旦學報》2018年4期)指出,豬八戒進高老莊當招女婿的故事,“全爲《西遊記》改定者所添加”,並認爲“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以《西遊記》故事爲題材的元雜劇以及《西遊記平話》殘本中,並無有關招女婿的描寫,而今本《西遊記》中,這類故事卻是一個接一個”,甚至作品“描寫那些招女婿故事時的揶揄、調侃、譏笑乃至挖苦,語氣則是輕慢與不恭敬,恰與社會上對招女婿歧視性的輿論相一致”。今本《西遊記》此類內容與淮安府人吳承恩《先府君墓誌銘》追悼其父吳銳時所言“弱冠,婚于徐氏。徐氏世賣採縷文縠,先君遂襲徐氏業,坐肆中”,顯然多有違礙禮儀之處。吳銳正是做了“招女婿”,才得以改變自身命運。若是今本《西遊記》果真是淮安府人吳承恩所作,那又該作何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由此看來,淮安府人吳承恩寫作的《西遊記》,並不能肯定是章回小說《西遊記》。\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吳承恩和丘處機只是章回小說《西遊記》作者的一個“符號”。在現有文獻不足的情況下,我們應依照明人付之闕如的做法,避免因鄉邦文獻的整理或旅遊開發熱潮而引發對章回小說《西遊記》作者的過度闡釋乃至斷章取義。\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本文受揚州大學“高端人才支持計劃”資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文學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原標題:章回小說《西遊記》 作者之爭\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溫慶新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官方微信公衆號cssn_cn。\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25868951922331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