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作者:丁新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日, 美國《財富》雜誌發佈2019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上榜企業總營業收入近32.7萬億美元,同比增加8.9%,總利潤再創紀錄達到2.15萬億美元,同比增加14.5%。從本年度榜單數量方面來看, 中國有129家企業上榜(包括臺灣10家企業),美國有121家企業上榜,《財富》英文官網發佈的It’s China’s World提及自1990世界500強榜推行發佈以來,中國成爲第一次美國以外的國家在全球大企業中處於領先地位,首次實現在數量方面趕超美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榜單數據統計,共計20家醫藥企業上榜,其中包含麥克森、CVS Health、美源伯根、嘉德諾、沃博聯等知名連鎖巨頭;有11家傳統制藥企列位其中,其中中國企業有2家,中國華潤有限公司排名第80位,同比去年提升了6個名次;中國醫藥集團排名194位,較上一年提升了25個名次。\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hMc27WoQMbn\" img_width=\"915\" img_height=\"696\" alt=\"藥企500強之間的差距是怎麼拉大的?\" inline=\"0\"\u003E\u003Cp\u003E2019年度世界500強傳統制藥企業上榜名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國外藥企有強生、瑞士羅氏集團、輝瑞製藥有限公司、諾華公司、拜耳集團、默沙東、賽諾、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艾伯維9家,營業收入均超過500億美元;其中拜耳排名下滑最大,從上一年193位下滑至240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上榜醫療領域運營良好的企業,淨利潤大多在營業收入的15%~20%之間。其中,強生淨利潤以153億美元佔據榜上醫療企業榜首,成爲最賺錢的醫藥企業,瑞士羅氏集團緊隨其後,淨利潤額爲107億美元;美國連鎖藥店寡頭CVS Health則出現了虧損情況,金額達5.94億美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隨着內需市場迅速擴大,爲中國企業擴張版圖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如何集體做強,如何成爲具有跨國競爭力的全球性大企業——這些都將成爲中國醫藥企業所關注的話題。對比此次榜上排名上下變動幅度較大的企業,或許值得借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拜耳成跌榜之最 轉型市值縮水官司纏身遇考驗\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年度上榜的醫藥企業中,拜耳從上一年排名193位下滑至240位,下滑程度最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由於多數重磅藥物專利即將到期,藥企銷售收入註定將大幅縮水,拜耳這個150多歲的老牌企業也不例外,當其常青產品阿司匹林、維C泡騰片等無法維持高額利潤時,擴張轉型是必然的選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6月7日,拜耳以625億美元完成對全球農化巨頭孟山都的收購,成爲德國近20年裏最大的跨國收購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在拜耳大刀闊斧的擴張版圖,排除萬難執意收購孟山都之餘,伴隨而來的還有萬餘起訴訟案件,截止到目前綜合來看,讓這場跨國“聯姻”收益懸而未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拜耳公佈的2018年財報數據顯示,拜耳集團實現總收入395.86億歐元,相比2017年增長13.1%。其中製藥業務總收入167.46億歐元(-0.6%),消費者保健業務收入54.50億歐元(-7%),農作物業務收入142.66億歐元(+49%),動物保健業務收入9.24億歐元(-2.8%)。2018年拜耳研發總投入52.46億歐元,相比2017年增長16.5%。\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儘管併入孟山都之後,作物科學業務部取代醫藥業務成爲拜耳息稅前利潤最多的業務部門,但不可忽視的是拜耳自去年6月宣佈完成收購孟山都以來,拜耳的股價蒸發了近40%,相當於380億歐元的市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顯然與收購“毒”名昭著的孟山難脫干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開資料顯示,指控孟山都除草劑農達(Roundup)致癌的原告贏得了三場陪審團判決,到目前爲止拜耳支付損害賠償金已逾20億美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8月拜耳因農達致癌首次敗訴,陪審團認定拜耳應對一名場地管理員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負責。當時,距離拜耳完成對孟山都的收購才僅僅兩個月,當日拜耳股價暴跌。接下來在2019年3月和5月,拜耳接連輸掉類似的農達致癌訴訟案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拜耳公佈的數據顯示,其製藥業務整體增長乏力,北美和拉丁美洲地區呈衰退趨勢,亞太新興市場的增幅也僅爲3.8%。在新產品裏面,前列腺癌新藥Xofigo市場萎靡。降糖藥Glucobay (阿卡波糖)、Eylea和Xarelto等“老中青年”產品成爲拉動業務增長的主力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拜耳在製藥業務上的研發投入是28.93億歐元,佔其全部研發投入的55%,相比2017年沒有增長。與其他以製藥爲主業的巨頭相比就顯得不夠了。另有19.5億歐元的費用是在農作物業務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綜合以上,不難發現,目前拜耳的擴張轉型之路正在面臨嚴峻考驗,曾經引以爲傲製藥業務正面臨多數重磅藥物專利即將到期,藥品銷售收入縮水現況。轉型擴大作物科學業務,卻將孟山都揹負的致癌訴訟攬到肩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集中精力研發抗癌藥物方面,拜耳雖用“廣譜抗癌藥”震驚了全球醫藥行業。據報道,該藥物名爲Larotrectinib(商品名爲Vitrakvi),由拜耳和精準醫療公司Loxo Oncology共同研發,是FDA批准的首個“不區分種類腫瘤類型”的抗腫瘤化學藥物。據拜耳介紹,在參與實驗的成人和兒童所患多種類型的實體瘤中,總體緩解率達到75%。\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這款抗癌藥單價高達3萬多美元,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在佔領市場方面將是不小的阻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稱,德國當地媒體報道拜耳也籌劃將對業務開始大幅調整,對包括動物保健、消費者保健、製藥在內的所有業務部門進行大規模的人員調整,將裁減約12000個崗位。另外,美通社消息稱,拜耳還打算出售動物保健業務部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舉措是否是應對特殊轉型有利方式,還有待時間驗證,但似乎留給拜耳的時間已經不多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艾伯維成最有潛力“黑馬” 多領域全面出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年度上榜的醫藥企業中,艾伯維從上一年排名422躍居381名,成爲年度上升最爲迅速的 “黑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艾伯維是一家成立僅6年左右醫藥企業新秀,短短几年儼然成爲全球製藥巨頭。這一切除了強勁的市場外,還艾伯維產品不斷更新迭代密不可分,自成立以來推出的一系列新產品(包括VENCLEXTA、MAVIRET及DUODOPA),且在2019年第一季度實現超過20億美元的盈利,佔全球銷售額的25%以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艾伯維的前身是全球頂級醫療巨頭企業雅培創新藥部門。據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初,雅培創新藥部門從雅培剝離出來組建成一家全新的公司——艾伯維,原雅培的首席運營官Richard Gonzalez擔任CEO和董事長。分家之後,雅培保留了營養品、醫療診斷用品和非專利藥品的業務,而艾伯維則帶走幾乎所有的專利藥物,包括修美樂、Niaspan、Creon和Tricor等暢銷產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艾伯維成立後,很快就把研發投入提高至與製藥巨頭的平均水平,與此同時積極對外投資,通過合作的形式彌補研發效率方面的不足。歷年來,也取得了一定成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4年,艾伯維與Enanta聯合研發的丙肝雞尾酒Viekira成功上市,使投資者信心大幅增強,2014年底艾伯維的市盈率達到53%。\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年之後,艾伯維分別以210億美元和98億美元爲代價,相繼收購了Pharmacyclic和Stemcentrx,換回重磅藥ibrutinib和在研新藥Rovalpituzumab tesirine,並分別獲得銷售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此以外,艾伯維抗腫瘤管線產品逐漸形成,其中研發管線中積累了多個比較有潛力的產品,包括婦科新藥Elagolix,抗腫瘤新藥Veliparib、Depatuxizumab Mafodotin、Rovalpituzumab tesirine和elotuzumab,免疫和炎症新藥Upadacitinib和Risankizumab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艾伯維2018年財報顯示,該公司去年總收入達327.33億美元,增幅15.2%。業績的增長得益於其常青產品修美樂的穩步增長以及腫瘤和丙肝方面業務快速增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值得注意的是, 2018年修美樂賣了199.36億美元,佔艾伯維總收入的60.9%,連續七年蟬聯免疫藥物冠軍,累計創造超過130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修美樂雖然也將面臨專利到期、生物仿製藥威脅等問題,而艾伯維方面除了積極採取專利保護外,同時也將陸續推出SKYRIZI、Venetoclax、MAVIRET等多領域重磅藥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免疫領域,艾伯維早已不是僅靠營收冠軍修美樂打拼,近期其他重磅產品也捷報頻出。SKYRIZI已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適合系統治療或光療的成年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患者;日本厚生勞動省(MHLW)已批准,SKYRIZI可用於治療對傳統療法反應不充分的斑塊狀銀屑病、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紅皮病型銀屑病和銀屑病關節炎成人患者;2019年4月底,SKYRIZI又獲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批准,將其用於適合系統治療的成年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患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這兩款明星產品,艾伯維的在研產品同樣值得期待。2019年2月,艾伯維公佈FDA已受理upadacitinib用於治療成年中重度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新藥申請(NDA)並授予優先審評資格。upadacitinib是一款在研的、每日一次的、口服選擇性JAK1抑制劑,正用於研究治療多種免疫介導疾病。無疑艾伯維在免疫領域的產品朝氣蓬勃,其市場的“王者”地位短時間難以撼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在近幾年裏,艾伯維已成功建立起了其他特許專營權,特別是血液腫瘤學療法,這一投資組合淨收入已大幅上漲,其中Imbruvica全球淨收入35.9億美元,同比增長39.5%;Venclexta全球淨收入3.44億美元,保持積極增長態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Venetoclax是一款具有首創性的、選擇性結合和抑制B細胞淋巴瘤因子-2(BCL-2)的藥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2018年11月21日,獲得FDA加速審批,批准了Venetoclax與阿扎胞苷(azacitindine)、地西他濱(decitabine) 或低劑量阿糖胞苷(LDAC)聯用以治療75歲及以上新確診爲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患者,或因合併症不適合使用強誘導化療的患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肝病方面,艾伯維的創新丙肝藥物MAVIRET於2019年5月份在中國獲批上市,用於治療基因1、2、3、4、5或6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無肝硬化或代償期肝硬化成人患者。8周治癒丙肝,Maviret憑藉\"較上市產品有治療優勢\"納入國家局發佈的第二批臨牀急需境外新藥名單中,無疑這又是一款艾伯維強勁的產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百舸爭流千帆競,借海揚帆奮者先。”,在接下來的日子,艾伯維是否能夠一路高歌猛進、讓我們拭目以待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注:據相關公開資料整理 數據來源:財富中文網、上市公司公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40972196030106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