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He849nW47D3\" img_width=\"788\" img_height=\"500\" alt=\"勇於立“潮頭”善於趕“山路”——安徽農村電商發展啓示錄\"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圖爲許靜正在給酥梨拍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許靜決定先從摸清產品特性入手。\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HeOh5Z2lHIE\"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810\" alt=\"勇於立“潮頭”善於趕“山路”——安徽農村電商發展啓示錄\"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圖爲陳嬌帶着自創品牌參展。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He6yEqhKsKN\"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21\" alt=\"勇於立“潮頭”善於趕“山路”——安徽農村電商發展啓示錄\"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網絡上的徽杭古道照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3歲的胡雪巖決定走出大山。這是1836年,少年將穿越著名的徽杭古道:一條長40公里,從績溪縣伏嶺鎮到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清涼峯鎮的曲折山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儘管山路難行,在當地人看來這依然是條填飽肚子與荷包的捷徑。於是,一輩又一輩肩挑背扛,源源不斷地將竹、木、瓷土、生漆和文房四寶等帶出深山,締造了稱雄300餘年的“徽商”羣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祖輩們一樣,徽杭古道也成了胡雪巖的發跡之路。這個年輕人到了杭州,從雜糧行夥計幹起,最終靠着政商關係和對商業的敏銳嗅覺,成爲中國近代著名的紅頂商人、徽商傳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日,幫助“胡雪巖們”走向世界的道路四通八達,其中一條依然與杭州有關:2003年,在錢塘江畔誕生的淘寶網初登中國互聯網舞臺,打開了產品銷售的新通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條路同樣崎嶇。但壓在肩頭的扁擔已經變成放在案頭的鼠標,帶貨出山的新徽商將用它點開鄉村的未來。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風起青萍到風生水起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1年11月18日,合肥媒體人徐旻昊收到了一件來自寧國市外環路6號的快遞,她迫不及待地打開包裹與家人分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款包含寧國山核桃等產品的堅果禮盒,是當年詹氏旗下殼殼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拓展線上業務的試水之作。牛皮紙手拎袋的環保包裝,加上“新鮮、限時達”承諾,都讓人眼前一亮。僅用8個月,它就成爲全省首個網銷千萬元的品牌。\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He7PEhj0oLx\" img_width=\"800\" img_height=\"800\" alt=\"勇於立“潮頭”善於趕“山路”——安徽農村電商發展啓示錄\"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殼殼果產品圖片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殼殼果”一鳴驚人的背後,是互聯網新載體上消費者對農產品購物需求的釋放。2011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7萬億元。在屋裏擺滿了淘來的家用電器、數碼產品後,網購大軍調轉鼠標,開始將土特產塞進購物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一年,也是章燎原在 “殼殼果”任職的最後時光。公司內部會上,他覺得互聯網是快速發展的唯一機會,要加大投入乘勝追擊。而高層認爲實體店鋪、商超關係和穩定客戶羣更值得投入精力財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後者的觀點,反映了部分傳統企業初涉線上業務的態度。進軍互聯網,需要從原有風險可控的資源體系中分出一塊“蛋糕”。在巨大的機會成本面前企業難免踟躕,畢竟誰都不願拼上身家性命去博一個未知的結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章燎原的提議最終被否決。2012年1月,他主動離職,懷揣電商創業的夢想,埋頭扎進了蕪湖市一套三室兩廳的民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年5月,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引爆全民味蕾,刺激了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購買慾。前有 “殼殼果”驚人銷量,後有爆款紀錄片帶火流量,電商平臺決定乘勢發力。淘寶開始籌建特色中國地方館,提出了“平臺+服務商+政府”的運營理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電商經濟崛起的時代,各省都不願錯過這次絕佳機會。經省商務廳與淘寶多次磋商,2013年4月12日,特色中國安徽館順利上線,成爲全國第四個上線的省級館。“開館首日交易額突破3000萬元。”時任安徽館館長、農村電商專家劉家傑回憶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時,章新光正在琢磨將績溪縣農村閒置土地和互聯網撮合成“一對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按他的計劃,首先是流轉村民閒置地交給合作社管理,然後是全國網友線上認購。合作社將定期爲顧客郵寄產出的大米、蔬菜等產品,並提供現場採摘和數天免費住宿等服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個績溪青年新潮的想法讓人覺得不切實際。主管部門表示國家土地流轉政策尚未出臺,此舉有待商榷;農民更現實,他們既不瞭解互聯網,也不相信它能讓收益微薄的土地翻出新花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情在2014年迎來轉機。中央1號文件提出,鼓勵有條件的農戶流轉承包土地的經營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高層釋放的信號,讓章新光的設想得以落地。文件頒佈不到兩個月時間,他參與打造的全國首例網絡私人訂製農場在天貓聚划算平臺順利開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短短3天,“聚土地”網絡總曝光量達5億人次,共計3560名消費者認購土地,銷售額達228萬元。當地農民收入較之以往增加了近4倍。\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He7l3hmbsYs\" img_width=\"500\" img_height=\"262\" alt=\"勇於立“潮頭”善於趕“山路”——安徽農村電商發展啓示錄\"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聚土地”上線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既滿足城市羣體盼到農村當“地主”的願望,又與國家土地改革同頻共振。“聚土地”模式一出手,就同時觸到了江湖與廟堂的興奮點,火遍全網成了理所當然的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章新光很快獲得千萬元融資。“聚土地”也被聚划算“收編”,陸續在全國多地推出第二期、第三期,併成爲當時阿里巴巴助力農產品上行的明星品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聚土地”走遍大江南北的這一年,章燎原含辛茹苦養大的“三隻松鼠”也爲“老爹”掙足了臉面。作爲中國第一家純定位於互聯網的食品品牌,靠着堅果類產品和線上紅利,加上擬人化的卡通形象,“三隻松鼠”迅速成爲行業翹楚,銷售額突破10億元,是同年“殼殼果”線上銷售額的10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時,淘寶特色中國安徽館運營也走上正軌。省商務廳隨即啓動了全省特色農產品品類的開發工作和覆蓋16個地級市的電商培訓。劉家傑認爲,各地逐漸形成“平臺+服務商+政府”的農產品上行“鐵三角”組合,爲日後農村電商深度推進打下基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年,這些敢於衝破舊觀念樊籠、踏網前行的創新,不僅讓我省在農村電商發展初期大放異彩,還掀起了席捲全省的創業熱潮。據省農委2014年上半年的監測數據顯示,全省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的龍頭企業、合作社達279家,實現交易額13.56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刻,我省農村電商像極了意氣風發的少年。很快,成長的煩惱迎面而來。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野蠻生長到有序成長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3月15日,天矇矇亮,碭山縣玄廟鎮朱寨村,21歲的許靜剛打開手機,眼淚就刷地湧了出來。“怎麼大小差這麼多?”“東西全摔爛了!”“退貨!”……面對客戶責問,她只能一邊抹着淚一邊逐條回覆、退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碭山蘋果滯銷,許靜和本地數十家電商靠着此前搭建的微商渠道,很快幫果農賣掉了3000萬斤。然而,產品到貨後卻是鋪天蓋地的“差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差評直指粗糙的包裝和參差不齊的品質。究其背後的原因,是電商企業快速成長帶來的盲目自信和管理體系建設的嚴重缺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前兩年,我省農村電商發展進入黃金期。阿里、京東啓動鄉村戰略,在多地搭建服務體系。包括碭山縣在內,陸續有21個縣進入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名單,拿到了總計近4.2億元獎補資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年,碭山縣脫穎而出。從9月開始,當地冒出近萬家微商企業,註冊品牌多達2400個。返鄉青年幾個月就賣出1200萬箱本地特產黃桃罐頭,這幾乎是該縣全年產能。碭山因此成爲全國農產品上行樣板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碭山微商發展的鼎盛期,全國知名電商專家汪向東曾多次到該縣調研。他認爲,傳統電商平臺的突出問題是流量制約。在這種情況下,微商發揮了自身市場準入門檻低、熟人交易自帶流量等特點,爲草根電商創業提供了新選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實上,微商渠道優勢只是讓黃桃罐頭成爲網紅產品的因素之一。支撐其暢銷全國的,是該縣接受多年市場考驗、從鮮果種植到深加工再到包裝運輸的完整產業鏈。如果拋開這個前提,即便碭山電商趕上了微商創業的頭班車,也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馬當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顯然,碭山年輕人在2016年參與義賣時,想得似乎有些簡單。他們簡單地認爲 “什麼都能賣出去”,卻忽略了多數生鮮農產品的網貨化之路必須從標準化起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碭山電商發展遇挫也給全省農村電商敲響了警鐘。想在優勝劣汰的殘酷市場面前站穩腳跟,必須實現從野蠻生長到有序成長的良性轉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怎麼變?2015年12月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新鮮表述首度進入公衆視野,也爲我省農村電商發展指明瞭方向。\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He849nW47D3\" img_width=\"788\" img_height=\"500\" alt=\"勇於立“潮頭”善於趕“山路”——安徽農村電商發展啓示錄\"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圖爲許靜正在給酥梨拍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許靜決定先從摸清產品特性入手。她向合作社大戶和果農請教,發現本地蘋果水分足、口感脆、不打蠟是最大特點;當地盛產的酥梨則是4至6兩大小的最受歡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期間,她又跟着政府組織的考察團四處學習。通過參考行業領先企業,許靜建立了專人負責的品控團隊,制定了採購標準。爲搞定包裝,她買遍全網鮮果產品,逐一研究對方的成功經驗;本地沒有合適的包裝生產企業,她又拉着團隊上鄰省採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全國扶貧日當天,這個90後女孩兒策劃的扶貧酥梨線上開售。產品到貨後好評如潮,讓她覺得總算“過關了”。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許靜熱火朝天地忙着標準化之前,金寨縣青山鎮的李先輝和電商扶貧就有了交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年,他創辦的手工掛麪網絡銷量與日俱增。面對雪片般飛來的訂單,生產規模必須擴張,但公司卻爲招工犯難。縣商糧局建議其吸納貧困戶就業,他卻猶豫不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年底,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扶貧開發。在2016年初金寨縣召開的電商企業座談會上,時任商糧局局長陳家林明確表態,“我們將給參與扶貧的企業獎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後,我省多地陸續出臺電商扶貧獎補政策。李先輝發現,扶貧也爲電商企業發展帶來了新動能:參與務工的貧困戶踏實能幹,部分還成長爲企業的銷售和管理人員;從貧困戶手中收來的產品,經過“標準化”改造後上線銷售,也爲店鋪帶來了新客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統計,2016年我省21個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電商企業對接建檔立卡貧困戶約3.7萬人,幫助近5000人脫貧。\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He8V6nZZBi8\"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20\" alt=\"勇於立“潮頭”善於趕“山路”——安徽農村電商發展啓示錄\"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圖爲李先輝公司車間內,貧困戶正在給掛麪打包。受訪者供圖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我省農村電商剛剛擔起扶貧的社會責任,卻在市場拼殺中再遇難關。隨着大量商家湧入電商平臺,有限的展示資源和海量的店鋪曝光需求,使平臺流量成本持續攀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廣告費動輒10萬起步。花錢做是‘賠本賺吆喝’,不做銷量又上不去。”當時,李先輝已經在線上開了5家店鋪,過度依賴平臺的單線“作戰”讓他很不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多條腿走路!”對接連鎖餐飲品牌,成爲簽約供應商;跨界整合,成立自營餐飲店……線上線下“兩開花”的局面,讓這個靠電商起家的年輕人心裏踏實了許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管是深挖產品、完善組織構架,還是參與扶貧、“多條腿”走路,這些企業順應市場發展規律和宏觀政策要求做出的調整,都意味着從柴草垛裏孵出的農村電商中,誕生了初具雛形的“企業家精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部分農村電商朝着現代化企業邁進時,新的困擾又出現了。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缺少底牌到做強品牌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瓜蔞籽已經成爲潛山市農業的一張靚麗名片,農民眼裏發家致富的“金瓜子”。該市瓜蔞種植面積達6萬多畝,線上銷售企業近百家,產值5億多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是,當地電商企業負責人陳嬌卻發現,同行爲搶佔有限的線上坑位資源,竟然打起了 “價格戰”。“售價比收購價還低。”她買來幾款低價產品試喫,沒嘗幾袋苦澀的感覺就湧上心頭:“竟然好壞摻在一起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樣是能掙快錢,但會傷害消費者、傷害品牌,動搖產業發展根基。”在業內人士看來,低價傾銷的“良方”,實爲自毀品牌的“毒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品牌建設是需要經營者精耕細作的。2011年,陳嬌在電商平臺銷售自創品牌 “久點”瓜蔞籽;2014年,她自建60畝瓜蔞種植基地,並在全國各地推廣合作種植;2016年,她又花20多萬建深加工廠……7年辛苦耕耘,成爲這個80後女孩線上銷售突破2000萬元大關的堅實後盾。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HeOh5Z2lHIE\"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810\" alt=\"勇於立“潮頭”善於趕“山路”——安徽農村電商發展啓示錄\"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圖爲陳嬌帶着自創品牌參展。受訪者供圖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地不少電商企業也覺得,老一輩人打下的產業基礎,不該被網銷的惡性競爭絆倒。在陳嬌牽頭下,大家組建了微信羣,抱團琢磨應對的法子。2018年底,生產、加工和銷售企業齊聚一堂,衆人一致認爲,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打造過硬品牌纔是確保企業屹立不倒的真正 “底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塑造品牌的第一步是什麼?在阜陽人郝正旺看來,贏得消費者信任是關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3年,他的雞蛋打着“絕對新鮮”的廣告進入市場,卻遭到了批發商質疑。“我拿不出新鮮的證明,他們就使勁壓價格,30萬枚庫存只能低價賣出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給產品正名,郝正旺給每一個雞蛋印上生產日期,並定期向社會公佈食品安全監測證書。2017年11月,手握新鮮和安全兩張 “底牌”,他將產品搬到了線上。\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HeOzIXcoLry\"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810\" alt=\"勇於立“潮頭”善於趕“山路”——安徽農村電商發展啓示錄\"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圖爲郝正旺網銷的雞蛋。受訪者供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時候,網購羣體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悄然出現新變化:從過去只爲滿足口腹之慾,變成了“喫得放心、喫出健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於是,郝正旺在店鋪醒目位置寫道:“連續14年檢測合格的土雞蛋”。這個主打品質的廣告,僅用一年時間就贏得了市場。2018年底,他的店鋪月銷售額突破100萬元,春節期間更是在天貓同類產品中穩居第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健全產業鏈基礎上,通過塑造品牌搶佔市場的發展思路,正是我省推進農村電商全覆蓋希望達到的目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6月13日,在潛山市舉辦的全省農村電商全覆蓋鞏固提升現場會提出,農村電商要提升品質、做強品牌,大力發展適合網銷的特色農產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截至2018年底,品牌建設初顯成效:全省農村電商網絡零售額達405億元,銷售額百萬級以上品牌達150多個。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燈火通明到前途光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2日,章燎原敲響了“三隻松鼠”登陸深交所創業板的鐘聲。股票幾度漲停,公司市值順利突破200億元大關,“松鼠老爹”成功登頂安徽首富。\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HePF2dKItaI\" img_width=\"1024\" img_height=\"574\" alt=\"勇於立“潮頭”善於趕“山路”——安徽農村電商發展啓示錄\"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三隻松鼠”上市敲鐘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三隻松鼠”的發跡之地,杭州市阿里巴巴總部,章新光已經成爲該集團大農業總監。“聚土地”模式也被聚划算事業部“重啓”:未來兩年將在全國打造1000個示範產區,孵化100個特色農產品品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距離杭州700公里的碭山縣,深夜時分,該縣微谷電商物流產業園內依然燈火通明。許靜和幾個平均年齡30歲的本地青年正在緊張地忙碌着。當地以微商羣體爲基礎研發的小程序,開局3個月就取得了不俗成績:累計付費會員2萬多人,日銷售額70萬元,日網絡曝光率達1000多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做的就是現在最火的社交電商。”項目發起人、碭山縣電商協會會長繩惠展信心十足地說:“只要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成功不是問題!”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往成功的路上,李先輝也沒有停下腳步。在線上陸續開設9家店鋪、累計銷售5000萬元的同時,線下銷售渠道也越走越寬。“今年在合肥敲定了4個餐飲企業,總計簽下3000萬元供貨協議。”他覺得企業已經“站穩了腳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金寨縣同屬大別山區的潛山市,陳嬌和電商小夥伴們正爲區域公共品牌在市場“站穩腳跟”努力。“‘天柱山瓜蔞籽’這個公共品牌還不夠火,得讓它走出去叫得響。”在當地政府部門推動下,她已經聯絡了70多家企業,即將成立市瓜蔞產業協會,開啓發展新起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讓品牌能夠 “落地生根”,郝正旺最近在同“生鮮新零售”業務較勁。“除了網銷和配送到家服務,我還開了5家麪館作爲提貨點。”他解釋說,從線上到線下的消費場景變化,讓產品徹底融入了顧客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細數過往到凝視當下,人們不禁想問,究竟是什麼造就了我省農村電商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生動局面,給了創業者們大步向前的底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當其衝,政府真金白銀建成的基礎設施,爲我省農戶和農企踏足電商鋪平了道路。通過國家級示範縣、全覆蓋等政策推動,全省76個縣(市、區)電商公共服務中心、農村電商物流配送中心建成運營,1.4萬個行政村實現電商服務網點全覆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數據承載的,是一場場進村入戶的電商培訓,是一條條通達鄉村的郵路,是一件件裝滿土特產的包裹,是一筆筆通過網絡達成的訂單,更是一個個微小個體心中的夢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各地的創新經驗也是一筆寶貴財富。成功上市的“三隻松鼠”、全國首創的“聚土地”、碭山的“全民微商”、金寨的“電商扶貧”等,都在不同階段、給不同羣體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發展路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總結成就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全省農村電商雖然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強的轉變,但許多農民的“觸電”之旅纔剛剛開始,農產品標準化、網貨化不足,缺乏人才培養機制等問題,也依然是困擾企業發展的癥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相信電商人都能從容應對。因爲,從當年蜿蜒曲折的徽杭古道,到如今山頭林立、快速迭代的電商江湖,徽商“勇立潮頭”的膽識與“善趕山路”的韌勁至今未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種精神的傳承和延續,讓我省農村電商在新一輪賽道上脫穎而出有了更多可能。(作者\u002F安徽日報農村版記者王逸羣)\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3832882569221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