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第一農民導演”退休後,兒子接着幹:夢想電影進院線

來源:紅星新聞

電影馬上就要開拍了,男主角突然提出按200塊一天支付片酬,周華的劇組負擔不起,只好臨時找別的村民參演;戰爭場面既要省錢又要真實,周華往往先到廢品店買些舊輪胎在“戰場上”燃燒,製造硝煙瀰漫的場景,然後在木頭槍口挖個小洞,塞進鞭炮,演員開槍,既有槍聲又有煙火。

這些年,周華和父親周元強帶領村民拍攝電影和電視劇,總是要絞盡腦汁解決各種困難。1992年,周元強用一臺家用DV,拍攝了一部農民自編、自導、自演的電視劇《裏村星火》。此後,他帶領江西景德鎮市竟成鎮文化站走上了一條獨特的影視之路,他被媒體稱爲“中國第一農民導演”,先後登上央視《實話實說》和鳳凰衛視《魯豫有約》等當時大熱的訪談節目;他的故事也被改編成電影《自娛自樂》,影片還邀請到尊龍和李玟出演。

如今周元強已經退休,周華接過父親的導筒,繼續拍攝農民自己的影視作品。紅星新聞記者看了若干視頻片段發現,父子倆的作品還比較原生態,離專業製作還有一定的距離。

周華告訴紅星新聞,他們已拍攝了80多部電影和電視劇,參演農民達2萬多人,其中有13部作品通過國家相關部門審查,批准在全國發行。“我現在的夢想是,有一天我們的電影能在電影院上映,我們農民買票進去看自己的電影。”周華說。

全國首家農民影視劇製作中心

拍影視劇成竟成鎮文化站的主要產業,但演員沒片酬,也給不起場地費。

“試鏡”“開機儀式”“首映禮”等影視行業的專有名詞,對於竟成鎮的村民來說並不陌生。爲了讓村民感受到拍電影不是鬧着玩兒的,如今每拍攝一部影片,周華都儘量按照影視製作的流程進行。

前些日子,周華的新微電影《我在馬鞍嶺等你》開拍,拍攝之前他先在竟成鎮文化站活動中心進行了演員海選,從附近各個村子趕來的村民上臺演小品、念臺詞、唱歌,競爭出演機會。隨後,影片進入拍攝期,周華帶領演員四處取景拍攝。

2017年初,周華正式從父親手裏接過竟成鎮文化站的工作,每個月工資2700元,主要工作是生產自己的影視劇。周華說,竟成鎮文化站包括周華在內只有4名工作人員,每次拍攝都會臨時組建劇組,演員沒有片酬,也給不起場地費用,就連化妝、道具、燈光等職位經也經常找朋友幫忙。

鄒閏生是一個早餐店老闆,2008年在景德鎮當地報紙上看到一則徵集演員的信息,隨後參加了周華微電影《知青歲月》的試鏡,因爲體型和長相,他成功出演了反派角色“二狗”,之後他幾乎包辦了周華影片中所有的反派角色。“現在鄉親們都叫我二狗,真名都不記得了。”鄒閏生一直向周華抱怨,希望能出演一次正派角色。

周華拍攝的故事大多取材於村民周圍生活,有古裝劇,有現代劇,有反映家庭生活的,也有表現景德鎮瓷器文化的……往往片名就直接能反映主題:《婆媳情緣》《母親》《戲迷》《鉅變》《瓷都女俠》《我在景德鎮等你》。

周華介紹,竟成鎮文化站與別的文化站不同,除了舉辦演出,搞文娛比賽等活動,最主要的產業就是拍影視劇,每年相關單位有少量撥款,扶持他們搞創作。據悉,2007年有關部門破例爲竟成鎮文化站辦理了《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竟成影視劇製作中心隨之成爲全國首家農民影視劇製作中心。

這幾天,周華的新片已經進入後期剪輯,他發現還有幾個場景需要補拍,因爲連續的陰天和演員沒有空閒,他已經等了半個月。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的工作,拍攝都是抽空過來,周華通常將拍攝安排在週末。

“中國第一農民導演”周元強

1990年貸款7000元買了第一臺攝像機後,他開始走上影視劇拍攝之路。

周華記得父親是在1990年左右買了第一臺攝像機,走向影視劇拍攝之路的。據他講述,文化站送電影下村播放,村民們大受歡迎,議論着什麼時候農民也能參演自己的電影,周元強受到啓發,隨後他到銀行貸款7000元,前往上海買了一臺M7的DV攝像機。

攝像機買回來了,周元強不知道如何操作,叫周華到鏡頭前面跳舞、做鬼臉,他試着拍下這些畫面。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一部反映竟成鎮村民生活的電視劇《裏村星火》正式開拍。40多名村民參與演出,周元強充分發揮農民演員的作用,裁縫做服裝,木匠做槍炮、鐵匠做大刀、殺豬的賣肉的或長相兇狠點的就演壞蛋……

周華說,最初劇組沒有三角架,就用三根棍子釘在一起,合成三腳架;沒有軌道車就用大板車代替,沒有升降機就扒着梯子往上爬;爲了拍攝水下鏡頭,周元強更是想出了一個絕招:他先將攝影機開機,放進透明的玻璃瓶裏,然後密封瓶口,下水進行拍攝。

總共80分鐘的電視劇《裏村星火》最終花費600元製作完成,隨後在一個村民家院子裏舉行了首映。周華記得院子裏擠了兩三百人,大家邊看邊笑,“這個是你爸,那個是你媽,那個演壞蛋的是你二舅。”村民們連續看了幾遍,直到深夜才離開。

第一部電視劇成功後,文化站一發不可收,除了拍攝反映農村生活的電視劇,也拍攝一些武俠劇。2002年導演鄭大聖,將周元強帶領村民拍武俠劇的經過,製作成紀錄片《一個農民的導演生涯》。鄭大聖接受《三聯生活週刊》採訪時回憶,周元強的拍攝技能都是跟電視劇學來的,他看電視劇從來不看情節,而是看拍攝的角度和剪輯。

周華稱,父親帶領農民拍電視劇的事情先是被省內媒體報道,隨後全國各地的媒體蜂擁而來,連一些國外媒體也來了,政府部門甚至爲此特意安排了翻譯陪同。周元強被媒體稱爲“中國第一農民導演”,還登上央視《實話實說》和鳳凰衛視《魯豫有約》等當時大熱的訪談節目。2004年他的故事也被改編成電影《自娛自樂》,影片邀請到尊龍和李玟出演。

子承父業,接過周元強導筒的周華

“我現在的夢想是,有一天我們的電影能在電影院上映”。

如今周元強已經退休,周華接過父親的導筒,繼續拍攝農民自己的影視作品,但是他的創作思路已經和父親不一樣了。

周華記得,他剛進入文化站工作的時候,父親整天拉着他學後期剪輯的技術。“那種很原始的辦法,用遙控板的快進、暫停進行剪輯。”周華一看,覺得太過時了,根本比不上用電腦軟件剪輯方便。他把父親帶到電腦前,用繪聲繪影演示了一下特效功能,父親沉默了。

除了技術,傳播方式也出現了差異。周華說,他父親那時候是農民自己演,自己看,最多就是將影片壓縮成影碟發給村民,沒有機會往外傳播,但是現在有了網絡他想讓更多人看到他們的作品。

在周華心裏,雖然他們生產的幾部作品可以全國發行,但是最大的平臺也就是在景德鎮的市級電視臺播出,這遠遠不夠。“父親以前最大的夢想就是自己的作品能在衛視播出,我現在的夢想是,有一天我們的電影能在電影院上映,我們農民買票進去看自己的電影。”周華說。

周華對網絡傳播很看重,博客時代他經常將拍攝的照片,故事,預告分享給網友,到現在的微博、短視頻,他也頻頻發佈文化站的相關內容。他甚至不排斥商業合作,爲一些企業拍攝廣告片和宣傳片。

“我和父親雖然都是搞基層文化活動,但是現在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不得不轉換思路。”周華說。(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紅星新聞記者丨潘俊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