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收藏品都連着一條遠飛的航跡,每一條航跡都折射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這支部隊提升全域作戰能力的征程:按照新大綱“全天候、全地域作戰”的要求,他們大幅提高山區、海上、戈壁等多地域飛行訓練的時間比重;根據不同地域的特點,開展邊界性能飛行訓練,載極限重量、飛最大坡度、打最遠射程;將遠海飛行、海上懸停、海島起降等相同地域類型的飛行訓練課目連貫實施……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道——

第74集團軍某陸航旅飛行教員鐘鳴收藏了大量從各地訓練場帶回的“寶貝”,記錄了部隊向全域作戰邁進的變遷——

陸航雄鷹,航跡越飛越遠

■解放軍報記者 陳典宏 通訊員 李 龍 周天宇

近日,某陸航旅組織部隊圍繞低空突防、伴隨掩護、對地攻擊等課目開展實戰化飛行訓練,錘鍊飛行員實戰能力。李士龍攝

急轉拉昇、坡度盤旋、凌厲俯衝……國慶節前夕,嶺南某空域,第74集團軍某陸航旅飛行教員鐘鳴,駕駛戰機完成了一次大仰角向上攀升邊界性能飛行訓練。

作爲部隊組建成立時的首批飛行員,20年來,鐘鳴駕駛戰機飛越海洋戈壁,穿過都市山區,收藏了不少從各地訓練場帶回的“寶貝”。那些“寶貝”記錄了他飛過的航跡,也成爲這些年部隊從區域作戰向全域作戰邁進的見證。

“這枚65式軍裝的紅星帽徽,是1985年我叔叔退役時送給我的。”在宿舍,鐘鳴拿着一枚舊紅星帽徽如數家珍,“‘百萬大裁軍’開啓了新的精兵之路,具有強大火力、精準打擊力和快速機動力的陸軍航空兵部隊呼之欲出。經過周密籌劃,我旅前身部隊於1998年初正式成立。”

這一年,長江流域發生大洪水,抗洪救災戰鬥打響。剛剛成立的該部派官兵飛往抗洪一線。官兵連續奮戰34天,向災區投送救災物資12萬餘件。

“當地羣衆親切地把救災的直升機比作‘吉祥鳥’。”鐘鳴從抽屜中取出一隻泛黃的千紙鶴,這是當年抗洪救災結束後,災區一個小女孩送給他的禮物。

1999年千里營救臺胞、2008年抗擊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參加汶川抗震救災……組建10年間,“吉祥鳥”的飛行航跡遍及15個省區。該旅跨區機動和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顯著提升。

“這是新疆庫爾勒風蝕地的白膏泥,這是滇西高原上蓮瓣蘭的花瓣……”說話間,鐘鳴從書架上衆多的“寶貝”中,取下一枚貝殼,頗爲感慨地說,“近年來,部隊演訓任務加重,陪伴家人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每次在外執行任務,我都會從訓練場給孩子帶回一樣有當地特色的小禮物。”

這枚貝殼來自距海岸線數百公里的一座無名小島。鐘鳴說,部隊“脖子以下”改革展開後,某新型戰機列裝旅隊。爲測試新戰機的極限航程,他在油量消耗接近極限的情況下,成功往返於沒有任何保障條件的陌生島嶼,把海上作戰距離前推了數百公里。返航時,他特意給孩子帶了這個有紀念意義的禮物。

每個收藏品都連着一條遠飛的航跡,每一條航跡都折射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這支部隊提升全域作戰能力的征程:按照新大綱“全天候、全地域作戰”的要求,他們大幅提高山區、海上、戈壁等多地域飛行訓練的時間比重;根據不同地域的特點,開展邊界性能飛行訓練,載極限重量、飛最大坡度、打最遠射程;將遠海飛行、海上懸停、海島起降等相同地域類型的飛行訓練課目連貫實施……

該旅旅長姜軍介紹說,今年以來,他們接到的演訓活動“邀請函”中,有不少來自從未涉足的陌生地域。

5月,該旅部分官兵挺進新疆參加陸軍練兵備戰及轉型建設集訓,作爲空中突擊羣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多次深入“敵後”完成奇襲行動。

兩個月後,該旅又將飛行航跡延伸到高原地域。海拔每升高1000米,人體機能和裝備性能都會有所下降。這支長期駐守平原的陸航部隊,積極利用本場訓練資源開展模擬高原環境訓練,提高人員裝備在低壓缺氧環境中的適應力,在前段時間組織的高原實彈射擊演練中,實現了首發命中。

這些年,隨着飛行航跡越飛越遠,該旅結合不同地域特點,研練了一系列新的戰法訓法,探索開展了直升機編隊夜間海上超低空飛行等險難課目訓練,實戰化訓練的步子越走越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