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狄青在北宋宋仁宗时期,是战神级的存在。他不但战功赫赫,而且长相极其英俊。据说宋仁宗听说后,为了一睹勇将的风采,甚至派画家专程赶到前线去替帅哥狄青画像,带回来和妃子们一起欣赏,看得很多后宫佳丽都怦然心动。可以说狄青要放在现在,活脱脱就是“小鲜肉”一枚。可能狄青认为这张漂亮的脸庞在战场上缺乏“杀伤力”,于是他专门做了一副狰狞的铜面具。在战场上,狄青戴上这副金光灿灿的面具披头散发,冲锋陷阵。由于他的作战风格异常骁勇,敌人看到这副面具就望风披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狄青出身贫寒,16岁那年,他哥哥跟人打架,狄青主动为哥哥顶罪,就去当了兵。在北宋,为防止当兵的逃跑,每个士兵脸上都要刺上字,称为“黥面”。狄青自然也不例外。后来狄青凭借军功,一步步从士兵做到了大将。宋仁宗觉得狄青脸上刺的字有损颜面,于是专门赐给他一种可 以去除脸上刺字的特效药,但狄青却谢绝了。狄青说:“陛下根据功劳提拔我,而没有过问我的出身门第, 我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为这些刺字,我希望保留它们好鼓励军队,让士兵们 都看到我这张刺字的脸,告诉他们即使脸上被刺字的最下贱的士兵,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做上将军。”宋仁宗为他的豪情所感染,也就没有勉强他。所以,狄青自始至终带着他的刺字,一如他那 副面具。\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ddd64ac2ba547ac929df44216cadc8f\" img_width=\"634\" img_height=\"457\" alt=\"狄青在北宋战功赫赫为何抑郁而死?\"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狄青是在与西夏的战斗中开始崭露头角的。当时的北宋军队在与西夏的 战斗中屡战屡败,患了“恐西夏”症,士兵大多畏惧胆怯,谈虎色变。朝廷只得下诏,选拔猛士 到边疆去抗敌。狄青自告奋勇,来到了与西夏作战的前线。狄青四年参加了 二十五场战斗,每次都是军中的先锋,他也因此中箭受伤多达八次。安远 一战中,他受伤很重,但听说西夏军队到了,他又像打了鸡血一样,翻身上马, 挺枪前往。西夏军队只看到一个披头散发、戴铜面具的人,出入阵中,所向无敌。而宋朝的士兵们受了他的鼓舞也争先恐后,奋力拼搏,终于大败西夏。当时 负责西北军务的最高长官韩琦和范仲淹见到狄青十分惊叹,认为他是个奇才,对他 厚礼相待。范仲淹还亲自教他读《左氏春秋》,对他说:“作为一名将帅,如 果不知道古今历史,那就只有匹夫之勇了。” 狄青从此改变志趣,读起书来, 终于精通秦汉以来的各种将帅兵法。知识就是力量,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位勇将也就因此变得更 加战无不胜,完成了向“战神”的转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狄青的诸多战绩中,最传奇的是夜袭昆仑关之战。宋仁宗皇佑年间,南方 广源州(今天广西南宁附近)的少数民族头领侬智高反叛,攻陷了许多城池,不少宋朝的将领 都战败阵亡。于是战神狄青受命出马平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来到前线后,狄青不急于布置作战方案,反而宣布连续三天举办盛大宴会,宴请 军中的各级将领。第一天,宴请的是统制官以上的高级将领,狄青跟他们喝得 酒酣耳热,大家尽兴而散;第二天,宴请中级将领,狄青依旧是亲自把盏敬酒, 场面依旧热闹。但是,酒过三巡之后,狄青却说自己有些醉了,要退场去歇一 会儿,众将领谁也不知道大将军的酒量究竟有多少,再想到他昨天也在酒场上 “连续作战”,所以都没有疑心,恭送大将军回房休息,这边酒宴继续,大家依旧兴致高昂。但是狄青在走的时候,悄悄带走了他的那副铜面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酒宴还没有结束,突然有一个军士前来禀报,说是狄将军已经乘着夜色夺取了 敌人的战略要地昆仑关。众人大惊!狄将军刚才不是还在这里喝酒,不是不胜酒力回房休息了吗,怎么夺取了昆仑关?原来,大摆酒宴只是狄青摆的迷魂阵,故意迷惑敌人的。果然,这个消息传到 侬智高的耳朵里,敌人放松了警惕,而狄青却率领军队如神兵天降,一举 夺取了昆仑关。\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0057ecc11654043afe1c31199c7e6b1\"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78\" alt=\"狄青在北宋战功赫赫为何抑郁而死?\"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侬智高的叛军失去了险要阵地后,倾巢出动想要反扑。狄青却早已在关外 埋伏了两支骑兵部队,只见城头一个戴着铜面具的人,挥舞着举旗摇曳,指挥 骑兵从左右两翼冲出。正在攻关的叛军没料到还有伏兵,一下子乱了阵脚。而 关上的“铜面具”也挥军杀出,势不可挡。叛军被杀得大败,狄青乘胜追击了 五十里,侬智高的重要同党都被斩杀,士兵们还在叛军的尸体中发现有个穿金 色龙袍的,大家说是侬智高已死,要向朝廷报功。但狄青却说:“怎么知道这 不是一个金蝉脱蜕的骗局呢 ? 我宁可说侬智高失踪,也不敢欺骗朝廷来贪求战 功。”果然侬智高并没有死,而是逃到了大理。但经此一役,侬智高已经元气大伤,再也没掀起什么风浪。\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因为立下了赫赫战功,狄青一步步升官做到了枢密使,也就是国防部长。在宋朝,枢密使这个职位一般是由文官担任的,武将狄青当了枢密使,许多文臣就看不顺眼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宋朝自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以来,奉行的是重文抑武的国策,也就是说竭力压低武将们的地位,以 免他们拥兵作乱。在这样的政治大背景下,武将出身的狄青官职升得越高,文臣们对他的猜忌也就越深。\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当时狄青不仅被宋军视为盖世英雄,甚至连开封的老百姓也将其视为“战神”,每当狄青出门,总会引来许多人的围观。一介武夫,却有如此高的威望,既让众多的文臣感到不快。谏官多次对狄青发难,还称其家“狗生角,且数有光怪”。古代人迷信,往往用这些异相来暗示点什么。于是宰相文彦博就提醒宋仁宗,狄青在民间的口碑和军队中的声望都太高了,劝皇帝免掉他枢密使的职务。但宋仁宗还是觉得狄青功高,而且忠心耿耿,不忍心无缘无故地免除 他的职务。宋仁宗对文彦博说:“狄青是个忠臣,我们应该可以放心。”没 想到文彦博却接了一句:“太祖皇帝难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吗?”—宋太 祖深得周世宗信任,却在在周世宗死后发动陈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得天下是尽人皆知的事实,这一句话说得宋仁宗哑口无言,胆战心惊。于是,狄青就被免掉了枢密使的职务,派去“出典外藩”, 也就是巡视那些臣服于宋朝的藩属国。这其实已经跟贬官流放差不多了,狄青 心中不平,也想不通,傻傻地向宰相文彦博询问派他外出的缘故。文彦博白了他一眼;声色俱厉地说 :“没有别的原因,朝廷对你有疑心!”狄青听了,吓得倒退了好几步。\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69c33a21c9bd4b9cbd9c2ff0d7b130e3\" img_width=\"439\" img_height=\"616\" alt=\"狄青在北宋战功赫赫为何抑郁而死?\"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狄青像,发型很像西洋假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狄青后被贬为陈州通判,到了陈州后,朝廷仍不放心,每半个月就派一个太监来,名义上是来 慰问,实际上就是来监视。这时的狄青已经被谣言搞得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 终日。每次使者到来,他都要心惊胆战,唯恐大祸临头。不到半年,这位曾经 驰骋沙场、冲锋陷阵,为大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代名将,就在皇帝和文臣的猜忌中,郁郁得病而亡,终年四十九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后来宋神宗继位后给近世将帅排名次,认为狄青从行伍出身而名震中外,为人深沉而有谋略,又能谨小慎微,保全名声,有始有终,对狄青颇为感慨和思念,下令取来狄青的画像放进宫中,并亲为他御制祭文,又派遣使者到他家,用中牢的礼节来祭祀。宋神宗时期,宋朝对西夏吃了大败仗,也间接导致变法的失败。神宗皇帝很想富国强兵有所作为,但却朝中已经没有像狄青这样能征善战的人了。\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38102433102285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