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记者 王嘉译 实习生 吴文可 胡靖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提起帕金森病,人们普遍将其视为一种“老年病”,认为这是老年人的“专利”。虽然大部分患者于60岁以后起病,但近年来,青年帕金森病患者的数量显著上升,有近10%的患者起病于40岁左右甚至更早。比如:湘潭市关爱帕金森病志愿者协会会长张伟13岁首次发病,“与帕共舞”20多年;“青年帕金森之家”发起者上海西门30多岁发病……\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f65a0da53664598b05ff81435e2c9b7\" img_width=\"560\" img_height=\"620\" alt=\"帕金森病患者日趋年轻化,青年帕金森病患者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帕金森“盯上”青年人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于发病年龄较早,一些青年患者没有正确认识到帕金森病的严重性,没有及时干预病情进展。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二区主任、国家级名老中医马云枝教授强调:“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邵女士首次发病是在15年前,当时,年仅44岁的她逐渐出现行动迟缓、转侧困难等症状,但因孩子年龄尚小,无人看管,邵女士便未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仅是赋闲在家,做一些如洗衣、买菜这类轻体力家务。但是,疾病在悄无声息中进展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到五年的时间,邵女士的症状明显加重,甚至影响到了起床、翻身、如厕等日常生活,还时常有健忘乏力、倦怠思卧、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身热多汗、小便频数、大便秘结等症状。于是,邵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慕名找到了马云枝教授,最终确诊为青年帕金森病。因邵女士拒绝服用中药,便给予其多巴丝肼、普拉克索进行药物治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服药期间,邵女士又时常担心药物会带来副作用,便未按医嘱用药,时断时续、疏忽治疗。就这样,病情持续进展了十余年。两年前,邵女士因肢体震颤、冻结发作、行走困难以及身体不自主扭动等症状入院治疗。此时,近60岁的她处于帕金森病晚期,生活已经完全不能自理。\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6c995b7061954c61bf61c8a19211e44a\" img_width=\"1000\" img_height=\"644\" alt=\"帕金森病患者日趋年轻化,青年帕金森病患者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马云枝教授对于邵女士的病情表示痛惜,并强调,一旦确诊为帕金森病后,务必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因为8~14年是帕金森病的自然致残期,也就是说,在这期间患者若任疾病发展、疏于治疗的话,致残率将会大大提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马云枝教授根据邵女士的病情,辨证为颤证—肝肾亏虚证,予以“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具体方药如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独活15克、桑寄生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杜仲15克、川牛膝15克、太子参10克、炙甘草3克、熟地黄15克、茯苓15克、炒白芍15克、芒硝20克、牡蛎3克、仙茅15克、盐益智仁15克、首乌藤30克、煅珍珠母30克、麸炒枳实15克、浮小麦30克、桂枝9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时,予以西药多巴丝肼片、普拉克索片治疗。中西医结合,邵女士不自主扭动、肢体颤动、行动迟缓等各项症状明显减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马云枝教授表示,青年帕金森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抗帕”治疗,遵循“细水长流、不求全效、滴定量开始”的治疗原则。同时,患者及其家属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以积极的心态与医生共同配合,减缓病情进展、改善症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同是肢体震颤这两种病的差别很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5岁的李先生是一家国企的中层,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去年夏天,由于公司事务繁重,李先生时常加班到深夜,且夜间入睡困难、失眠多梦。没多久,李先生便发现自己总是不自主地摇头晃脑,之后甚至连右侧手臂也开始难以控制地摇晃。这下可把李先生吓坏了,担心自己年纪轻轻就患上了帕金森病,便立即找到了马云枝教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马云枝教授认真询问了李先生的病情,得知他的父亲、姐姐都曾有过肢体震颤的行为,之后又为其进行了体格检查,种种症状、体征表明,李先生并非患上了帕金森病,而是特发性震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于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都有肢体震颤的表现,导致二者在临床诊断时容易被混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何正确鉴别?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马云枝教授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区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特发性震颤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近一半患者有家族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看似同为震颤,二者仍存在较大差别。特发性震颤的定义是“双手及前臂可见且持续的姿势性和\u002F或动作性震颤”,以双侧不对称、较大幅度的摇晃为主,而帕金森病的核心运动症状之一便是静止性震颤,即在静止时出现,活动时震颤减轻或消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运动迟缓不等于活动慢,运动迟缓包括运动幅度的进行性变小或速度的进行性减慢、冻结、停顿等,多见于帕金森病患者,而特发性震颤患者不会出现运动迟缓的症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马云枝教授补充道,两种疾病的治疗方式也不尽相同。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是人体内多巴胺神经递质的缺乏,通过给予“金药物”美多芭来补充患者体内多巴胺神经递质,从而达到延缓病情发展的目的,而特发性震颤需要根据病因和临床症状表现的不同,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式,如:此类患者在发病后往往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导致情绪低落、敏感焦虑,针对这类患者,需要用一些疏肝解郁、抗焦虑的药物来治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需要注意的是,二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是相同的,如果未及时干预,任疾病发展,特发性震颤也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社会活动、工作能力和日常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专家介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5307eb931ed4192837ada1fc3f3ca27\" img_width=\"399\" img_height=\"600\" alt=\"帕金森病患者日趋年轻化,青年帕金森病患者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马云枝,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名誉院长,河南中医药大学帕金森病研究所所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老中医,首届河南省名中医,全国脑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世界中联中药上市后再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药杂志审稿专家,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河南省基本医疗保险专家咨询组成员,郑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马云枝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4项,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中西医结合瘫痪病学》、《实用脑卒中康复学》等专著10部。4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及科研第一线,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的研究,善于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中风、帕金森病等疾病。\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33950461791488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