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今年暑期檔,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讓略顯低迷的影市“燃”了起來,在票房、口碑雙贏之時,讓業界再次看到中國傳統文化題材給予國漫的“富礦”。近些年,圖書市場也在和傳統文化頻頻接觸。今年1月,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推出《漫話國寶》系列叢書,以講段子的敘事風格,手繪漫畫的形式,解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如今上市的6冊圖書,累計發行超過31萬冊。該書責編周翊安認爲,傳統文化不再是遙遠歷史裏的一個模糊符號,它在當下正與我們產生着緊密的共生關係,並不斷進化。\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b186f7e07d241f18b8aa480550366a1\" img_width=\"800\" img_height=\"800\" alt=\"《哪吒》刷爆朋友圈,這套漫畫百科書的成功也得益於同一個思路\"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創作初衷:\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給孩子們文博知識上的啓蒙\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哇,浴缸先生,您不會真的是用來洗澡的吧?”“你這熊孩子怎麼說話的,我是盛水器!”這是書中中國國家博物館卷,“虢季子白”青銅盤的“開場”;在介紹“擊鼓說唱陶俑”時,書中又說,“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啦。我的工作就是逗人開心。笑一笑十年少,大家都要多笑笑!”“我檔期很滿的好嗎,被邀請到各地表演,還有很多粉絲呢!”……書中漫畫了一位名叫“夏小滿”的小姑娘,她從小學生的視角發問,與國寶展開有趣的互動對話,從而引出國寶們的“前世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何想到用漫畫的形式解讀文物呢?該書作者杜瑩告訴天府早報記者,去年7月,她帶着讀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到博物館參觀,一開始是興致勃勃的,但在參觀中,杜瑩發現女兒漸漸有些“審美疲勞”,“解說詞更多是針對成年人,有些概念化的語言並不能太吸引孩子。”杜瑩認爲,如果只是走馬觀花地看,也就違背了自己帶孩子來博物館的初衷。於是,歷史專業畢業的杜瑩萌生了自己創作的念頭——用生動的語言、好玩活潑的形式、淺顯易懂的故事來呈現國寶,“讓孩子在津津有味的閱讀,甚至在忍俊不禁的大笑中去開啓精彩的歷史文化之旅。”該系列圖書於今年1月正式出版,目前共推出6冊,分別是河南博物院、陝西曆史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和湖南省博物館。\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閱讀羣體:\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不僅是小學生,成年人也會覺得有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傳統文化也在尋找與年輕人對話的方式。近些年大火的故宮文創,讓這座人們印象中“正襟危坐”的宮殿變得“萌萌噠”,綜藝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電影《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及近期大熱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等這類基於傳統神話和經典IP創作的動漫電影,也讓年輕人們爲之着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漫話國寶》系列,最開始我們定位的受衆羣是小學生、低年齡段的孩子。”杜瑩說,“但是我們在後續的落地活動中發現,因爲地域等因素,孩子們對文博知識掌握的程度並不相同,如果這方面知識接觸較少,高年齡段的孩子看也是沒有問題的。當然,在讀者的反饋裏,一些大人們也表示可以看得津津有味,看來年齡段跨度也可以是蠻大的。”杜瑩表示,接下來還會推出三冊,包括臺北故宮博物院、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敦煌博物館。“今年五月,我到四川參觀了三星堆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館,尤其是以三星堆和金沙遺址爲代表的古蜀文明,着實太吸引人了,我也很想介紹給孩子們,針對四川的篇章可能後階段會有一些安排。”\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漫畫科普讀物興起\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嚴肅的知識通過“不嚴肅”的手段加以演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發現,在如今的圖書市場上,漫畫科普讀物頗受歡迎,以幽默的畫風、有趣的段子,將嚴肅的知識通過“不嚴肅”的手段加以演繹的方式,正悄然掀起一股風潮。“從市場角度來說,漫畫科普讀物是在近兩三年開始流行的。”《漫話國寶》責任編輯周翊安表示,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傳統文化和歷史有了新的解讀,漫畫科普讀物以孩子們喜歡、家長認可、市場接受的形式出現在了讀者的眼前。\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c70660e716645bbadf6aa8bbd0ef772\" img_width=\"1440\" img_height=\"1080\" alt=\"《哪吒》刷爆朋友圈,這套漫畫百科書的成功也得益於同一個思路\"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半小時漫畫唐詩》籤售會,現場擠滿讀者\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2017年《半小時漫畫中國史》出版,掀起一陣“漫畫讀史”的風潮。新書《半小時漫畫唐詩》,繼續用漫畫的形式領讀文學。7月15日晚,陳磊帶着半小時團隊舉辦籤售,在成都言幾又書店分享這本書的創作經歷。前來新書籤售會的讀者擠滿書店,可以看出漫畫科普的形式深入人心,許多中小學生表示這是“最喜歡的課外書”。對於半小時系列讀物的火爆,陳磊認爲這是知識的力量,“知識也可以變成流行文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半小時漫畫唐詩》銷售火熱,是不是因爲現在的讀者已經接受了漫畫科普這種形式?陳磊說,“我覺得這個兩方面吧,一方面是漫畫這種視覺化的形式,確實比純文字更容易吸收,我們現在的社會,已經慢慢從讀字時代,過渡到讀圖時代了,另一方面,除了漫畫這種形式之外,最本質的其實還是內容,做大家做最需要的東西,並且把邏輯梳理清楚,取其精華,目前市面上用漫畫這種形式做科普的人其實不少,產品質量有好有壞,我只能說我們團隊是懷着做藝術品的心態來做產品的。”\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同步播報\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超越《西遊記之大聖歸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破十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貓眼數據,截至到7月30日13點,《哪吒之魔童降世》總票房突破9.57億,超過了《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9.56億總票房,成爲國產動畫電影國內票房新冠軍。截止記者截稿時,影片的總票房已經突破10億。\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64e3cd80082a4bc4abd1b156b4b2ae5d\" img_width=\"542\" img_height=\"800\" alt=\"《哪吒》刷爆朋友圈,這套漫畫百科書的成功也得益於同一個思路\"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在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裏,哪吒一改以往“少年英雄”形象,變成了一個帶點雅痞模樣的小魔童。哪吒作爲主角,他的形象沒有想象中那樣“討喜”,而是畫着濃濃的“煙燻妝”,以及不太整齊的牙齒。不怎麼乖巧的他,被觀衆稱爲“最醜的哪吒”,但看完電影之後,大部分觀衆都表示“真香”,愛上了這個亦正亦邪的小魔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天府早報記者段禎 實習生林彬\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40991874446183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