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水风轻、蘋花渐老,

月露冷、梧叶飘黄。

在诗意的白露之后,

寒露,蒙上了一层寒凉的威慑。

天寒露重之时,最显人心的温柔。

秋风再紧,父母的关怀也不会迟到,

“天凉了,记得加衣裳!”

无论是远方的游子,还是归家的人,

都有一袭披肩抵薄凉,一声关切暖心房。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

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夜晚,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已西沉。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云: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

寒露的习俗,大多与秋收有关。

吃花糕

寒露与重阳节相近,有吃花糕的习俗。“高”与“糕”谐音,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

观红叶

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枫叶。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红叶时间不同。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

斗蛐蛐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斗蟋蟀儿的高潮期。蟋蟀儿也叫促织,蟋蟀儿叫意味着入秋,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钓秋边

因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太阳已晒不透深水处,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饮菊花酒

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一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寒露养生

饮食应甘淡滋润

饮食养生应在平衡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如梨、藕、银耳等,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还可防治咽干口燥。

早睡早起防血栓

天气变冷、人们的睡眠时间增多。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度减慢,易形成血栓。古人云:“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我们应根据季节调整作息。

避免剧烈运动养精蓄锐

此时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干咳少痰,甚至会有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现象,所以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过度劳累。

注意精神调养

由于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容易引起凄凉之感,让人情绪不稳。保持良好的心态,需注意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

莫叹天寒露重心凄冷,

常记嘘寒问暖念亲恩。

一滴寒露送秋凉,一声关切暖心房,

愿世上所有被牵挂的人们,

天涯海角,各自珍重。

(王凌霄 综合自网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