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2019年上半年,廣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如何?下半年,廣州計劃怎麼幹?7月30日,在廣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上,《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上半年工作情況和下半年工作安排的報告》發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報告》指出,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18萬億元,同比增長7.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77.88億元,增長1.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1536.44億元,增長21.7%;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3%,與全年控制目標持平;城鎮登記失業率2.2%,低於全年3.5%的控制目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全力推進大灣區建設方面,廣州成立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和9個專項小組。制定出臺規劃綱要實施意見、三年行動計劃、重點項目庫、創新政策庫,以及便利港澳同胞來穗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建設, 聯合港澳共建科技創新合作平臺超過30個、合作項目177項。廣汕鐵路全線開工,南沙大橋建成通車。商事服務“穗港通”“穗澳通”正式運行。認可港澳16個工種的職業資格,6項建築領域職業資格與香港實現互認。籌建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和創新型期貨交易所。新設港澳企業362家,增長9.7%;投資額180.16億美元,增長3.2%。建設港澳青年來穗創新創業孵化基地44家,港澳醫師轉內地醫師資格認證實現當日辦結,在穗的 6480名港澳居民同等享受養老保險、15000多名港澳居民和學生同等享受醫療保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多措並舉防風險穩增長上,上半年,廣州新增就業15.68萬人,增長19.4%。銀行本外幣存貸款餘額10.18萬億元,增長14.3%。銀行業機構不良貸款率1.03%;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73.9%(不含金融業爲60.1%)。外貿進出口總額4561.4億元,增長1.2%。實際使用外資41.37億美元,增長8.2%。1499個項目投資額達2477.5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55.5%。支持重點技術改造項目388個,引進恒大新能源汽車、蘇寧集團、恆瑞醫藥等重大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8%。工業投資增長22.7%。新增減稅320億元,306.4萬人工薪所得不再繳納個人所得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方面,廣州新增省重點研發計劃立項104項,專利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分別增長23.7%、18.2%。技術合同成交額達292.44億元,增長143.8%。新申報高新技術企業逾2000家,推薦到科創板上市企業8家,上市1家。新增科技企業孵化器15家、衆創空間26家。1352家企業獲得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支持,授信額度達182.75億元。新發放“人才綠卡”802張。建成5G站點5078座。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的48.5%。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0.6%,佔規模以上工業的15.8%。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的68.5%。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9.1%,金融業增長8.6%,現代物流業增長8.2%。新增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掛牌企業7家。旅遊業總收入1742.85億元,增長11.9%。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58.1億元,增長8.2%。\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上,今年3月推出營商環境改革2.0版本後,最近又經省委深改委審定《廣州市推動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出新出彩行動方案》。實現電水氣外線工程行政審批時間不超過5個工作日,實現政府投資項目、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分別控制在90和50個工作日。全市新增市場主體22.17萬戶,增長4.75%,其中新增企業16.24萬戶,增長10.85%,日均新增企業897戶。下放市級行政職權事項33項,清理規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200項,取消市級證明事項351項。98%的審批和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新增2個駐穗總領館、5個友好港和3個友好關係城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方面,供應各類國有建設用地10.84平方公里,完成土地實物儲備3.15平方公里。港口實現貨物吞吐量3.07億噸,增長9.2%;集裝箱吞吐量1113.82萬標箱,增長5.3%。啓動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機場實現旅客吞吐量3564.64萬人次,增長4.2%,其中國際旅客增長9.1%。加快推進13條(段)地鐵、13個高速公路、9個重點國省道、106個市政路橋項目建設,鳳凰山隧道全線通車。啓動橫枝崗路、白雲山、麓湖、越秀山連通工程。實現農業增加值113.7億元,增長3%。\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推進美麗廣州建設過程中,廣州實施363個城市更新項目,已完工114個,新開工18個。已完工145個老舊小區微改造。完成105家舊廠、9條舊村改造,新增變電站2座。完成7個物流園區提升工程。轉型疏解專業批發市場52家。開展19個工業園區提質增效試點,推進25家企業關閉搬遷和轉型升級。查處市容“六亂”行爲50萬宗,拆除違法建設面積2809萬平方米,完成全年任務的62.4%。清理整治涉水“散亂污”場所1.4萬個,建成污水管網1334公里,全市147條黑臭水體中142條達到不黑不臭目標。完成3座電廠節能優化改造;實施機動車排放新國標,完成24家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PM2.5平均濃度29微克\u002F立方米,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0.6%。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4座資源熱力電廠投入試運營,新增生活垃圾處理能力11000噸\u002F日。新改建各類公廁254座。新建生態景觀林帶11公里,新增綠道28公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十件民生實事任務進度總體過半,2項具體任務已經完成。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42萬元和1.54萬元,分別增長8.5%和10.3%。爲20萬名困難羣衆購買商業保險,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010元,低收入困難家庭認定標準提高到1515元。新開工棚戶區改造住房1.48萬套,基本建成6258套。一手房成交面積增長18.8%,一手住宅成交均價與去年12月基本持平。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長者飯堂增加到1031個。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2.1萬個、中小學學位14.32萬個,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開始招生。廣州美術館項目主體結構完工,南漢二陵博物館工程正式開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認真做好議案決議和建議提案辦理工作方面,今年政府系統收到各級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共計931件。其中,全國人大代表建議4件、全國政協提案9件,省人大代表建議44件、省政協提案50件,市人大代表建議402件、市政協提案422件。目前,全國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建議、全國政協提案已全部辦理答覆,省政協提案已辦理答覆31件,市人大代表建議、市政協提案分別辦理答覆383件和45件。其餘建議提案也正在抓緊辦理當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報告》指出,下半年形勢仍充滿不確定性,經濟運行穩中有憂、壓力不減。一是穩增長基礎仍不牢固。工業低位運行,35個工業大類中有19個行業產值負增長,汽車產業產值下降4.6%,石化產業產值下降0.5%。新舊動能轉換亟待進一步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佔GDP的比重不夠高,支撐作用不夠強。部分重大項目建設受用地、徵地拆遷等問題制約,無法按時序推進,投資保持高速增長壓力較大。中美經貿摩擦不確定性大,外貿回穩基礎不牢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是財政收支總體趨緊。受國家普遍性減稅降費和我市重點科目支出佔比偏高等因素影響,財政收支平衡面臨較大壓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是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政府職能轉變不夠到位,企業和羣衆獲得感滿意度仍不夠高。標誌性、引領性改革舉措不多,有的改革措施落地落細落實不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是城市治理水平不夠高。市容環境管理精細化水平不高,生態環境污染治理壓力仍然較大,安全生產隱患治理任務繁重,公共安全穩定形勢面臨重大考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五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方面與羣衆期待還有差距。少數公務人員服務意識不強,擔當作爲不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半年,廣州將繼續聚焦大灣區建設謀發展,抓好年度計劃的16項政策、18個重大議題落地,抓緊申報中新知識城、南沙粵港深度合作園、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等建設方案。抓好制度規則銜接、穗港澳合作事項、重點項目等3個清單任務落實。抓好重大平臺和標誌性項目建設,加快推動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穗港澳國際健康產業城等16個重大合作平臺建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聚焦穩增長抓落實。推進實施1499個“攻城拔寨”項目。推進1000家有增長潛質的工業企業“小升規”。出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行動方案。促進商旅文融合,打造一批夜間經濟集聚區。全面佈局5G網絡,力爭建成5G宏基站1萬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聚焦改革創新求突破。推進5個領域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支持企業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創新人才政策,辦好首屆世界灣區合作與發展會議、海絲博覽會、郵輪產業發展大會等高端會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聚焦提升城市功能用韌勁。持續抓好“9項重點工作”。推進151個老舊小區微改造。確保恩寧路二期改造、海珠廣場提升優化、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9月底前完工。全面完成4500萬平方米拆除違建任務。建成5座資源熱力電廠,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聚集改善民生福祉出實招。高質量完成十件民生實事,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伍軍人就業。擴大公辦幼兒園、優質基礎教育學位供給。加大集團化辦學支持力度。出臺實施加快醫療高地建設方案。建立全生命週期醫養模式。完善立體化信息化治安防控體系,加快推進公交車安全員配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聚焦政府自身建設改作風。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努力完成年度目標任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方網全媒體記者】餘嘉敏 \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44591723095705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