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入学后的孩子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状态。有的孩子从一开始就疏于自理,生活、学习往往很不理想;有的孩子聪明机灵,兴趣广泛,却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有的孩子虽不异常聪颖,但他们有好的学习习惯,知道如何学习,学习成绩很好………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是每个父母心中的企盼。

对于初人学的孩子,学校也很希望家长能够和学校很好地配合,帮助孩子平稳地度过适应期。对此,家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沪上一年级新生提前体验小学生活

1.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现状

家长要走进学校生活,走进孩子中间,看看孩子都在干哪些事,学校是怎样安排的。让孩子平稳度过适应期,需要做好四个“第一”,即“新生入学第一天”“初步熟悉第一周”“环境适应第一月”“常抓不懈一学期”。

(1)新生入学第一天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走进了一扇陌生的大门:陌生的老师,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所以开学的第一天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和家长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使孩子尽快适应自己的角色。

(2)初步熟悉第一周

孩子入学第一周,老师需要帮助他们了解学校,适应新生活。面对新的环境,孩子们必然会有些不适应。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对孩子在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要更多一些。同时,家长要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努力使孩子们在短短的一星期里能够了解学校的大致情况,建立起基本的学习和生活秩序。

(3)环境适应第一月

从第二周开始,要从细微处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如:按时到校,不迟到;养成课间上厕所、喝水、摆放学具的习惯等。一下子给孩子定了这么多的规矩,孩子们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家长则要紧密配合学校要求,从生活习惯、作息时间、督促孩子完成作业等方面做好辅助工作。

(4)常抓不懈一学期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细心的指导和及时的提醒,更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和主动施教。因此,家长需要充分了解学校的安排和孩子的行为,结合学校工作,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使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为快乐学习打好基础。

2.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满足孩子不同方面的需要

新生喜迎开学第一天

家长必须十分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始终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这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怎样对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我们要关注以下提到的孩子的五大心理需求。

(1)依恋的需求

依恋需要是一个人的基本社会需要之一,儿童未入学前,其依恋需要的满足对象主要是自己的父母。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其“依恋需要”还没有被满足,他们要在陌生的人群中找寻满足自己依恋需要的对象,由此常常表现为胆小、不爱说话、不合群、爱哭闹、没有安全感。

(2)安全的需求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信任别人的,对他人不信任则无法和人建立友谊,社会化的过程也会受到阻碍,还可能造成疑心病,成为刚腹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会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围环境、学习新的事物,情绪和智能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3)交往的需求

新生入学在交往方面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焦虑。人际交往焦虑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孩子的家庭交往环境不利所致,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孩子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结果。

(4)归属的需求

现在的孩子,爷爷奶奶娇惯着,爸爸妈妈呵护着,亲戚朋友宠爱着,对爱的需求、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更加不可或缺。孩子的情感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短时间内会让孩子的自卑、恐惧、退缩、郁闷等不良情绪滋生。

(5)求知的需求

求知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求知应激发孩子快乐的心理,使之乐学。家长应有条件地帮助孩子适应学校学习生活,从物质和精神层面给予孩子应有的帮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