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來看,房地產幾乎已經消化了所有的紅利,包括市場化改革、人口、城市化、加槓桿等,未來不可避免地進入“成本消化期”,開發商、銀行、政府等所有角色都會存在一個“再平衡、再適應、再定位”的過程。會議要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爲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中央首發:“不將房地產作爲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楊現領觀點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會議要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爲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如何理解“不將房地產作爲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這句新表述?空·白研究院楊現領博士發表觀點如下:

01.

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增大,地方放鬆調控政策的內在衝動很強。

02.

不是「不將」,而是「不能」,無論是房價水平,還是槓桿水平,都已接近階段性的極限高位(尤其是投資買房、中低收入和年輕人的槓桿率已經到風險邊緣),進一步放鬆政策的風險遠大於收益。

03.

儘管如此,政策執行層面的空間仍然存在,雖然政策本身不會變化,但是執行的靈活彈性空間決定了,未來幾個月,政策將從上半年的“明穩實緊”真正迴歸平穩,迴歸“一城一策”。

04.

長期來看,房地產幾乎已經消化了所有的紅利,包括市場化改革、人口、城市化、加槓桿等,未來不可避免地進入“成本消化期”,開發商、銀行、政府等所有角色都會存在一個“再平衡、再適應、再定位”的過程。

05.

對於中介公司等交易方而言,未來就是一個“平凡的世界”,沒有太多市場的驚喜,消費者買房的需求從“買到”到“買對”,對經紀人的專業訴求有根本性的提高,同時,專業的溢價、服務的溢價也會明顯提升,經紀人會分化,經紀公司會分化。

中央首發:“不將房地產作爲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楊現領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