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 成分倒置,成分倒置 就是所謂的 上字而抑下 中辭而外出 簡單的講啊 就是 指句子成分不按照通常的順序來安排 借用一句臺詞 就是不按照套路出牌啊

我們來看實例 比如 人影窗紗 這句 是倒裝句,那麼順過來 是 窗紗上有個人影

再比如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這是王維的 這也是倒裝 順過來就是 浣女歸竹喧 漁舟下蓮動,這是成分倒置 還有一種是 分句換位 就是表示因果 條件 假設 承接等關係的分句位置前後倒置

來看例子 王維的 觀獵 首聯

風勁角弓鳴 將軍獵渭城

這一聯 按照事理有前後承接關係 應該是 將軍獵渭城 風勁角弓鳴.再看 蘇軾的 題林西壁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是前後因果關係的 順過來就是 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

倒裝 還有一種是 跨句錯綜組合.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啊 指這樣一個複句 既有分句間的換位 又有成分的倒置 交錯組合.這種倒裝句式 近體詩少一些 詞裏面比較多 因爲詞對於聲律的要求更加嚴格 而對語法的要求相對近體詩來講就稍弱一些

來看實例 朝聞遊子唱酈歌 昨夜微霜初度河.順過來是 昨夜微霜 今朝聞遊子唱酈歌

倒裝句 就這麼三種形式 普遍用的廣的是第一種成分的倒置 比如 旗卷東風 其實是東風捲旗 其詞是第二種 至於第三種用的不是很多,那麼 使用倒裝句的原因是什麼呢 又有什麼好處呢.使用倒裝句的原因 總體來說是爲了適應格律的需要和突出重點 具體分析有存在種種不同的因素.有爲了押韻而倒裝的 如 時難年荒世業空 弟兄羈旅各西東.這裏 西東 是倒裝 本應是 東西南北 的順序 單位了押韻1東 而倒裝西東

還有一點 大家要注意並不是所有詞彙都可以倒裝 倒裝後要通順 而不是晦澀不通的 這嗲很重要.爲了押韻而倒裝的例子 在唐代以前的詩歌中也有很多的應用了 比如 我東曰歸 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 勿士行枚,這裏 裳衣 就是爲了押韻而倒裝

還有爲了平仄而倒裝的 比如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這裏 琵琶馬上 是倒裝 應該是 馬上琵琶 但是 不倒裝就不合平仄了.再有 綠垂風折筍 紅綻雨肥梅 .這是兩個倒裝句 如果順過來是 風折筍垂綠 雨肥梅綻紅 就不和格律了

還有一種是爲了對仗而倒裝的.如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順過來是 晴川漢陽樹歷歷 鸚鵡洲芳草悽悽 這樣一來就全亂了

再比如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聲,這裏 八百里是指牛 牛又稱爲八百里駿

如果順過來就是 麾下分八百里炙 這樣就與下句對不上了

再有一點就是爲了突出重點而倒裝.比如 杜甫的秋興 第八首 中的 香稻啄餘鸚鵡粒 碧梧棲老鳳凰枝,這是倒裝句如果改爲 鸚鵡啄餘香稻粒 鳳凰棲老碧梧枝 語法上面是通的 但是詩人的本意是在於強調當時京城景物的美好,說長安的稻粒 碧梧 都非比一般 是宮中鸚鵡啄餘之粒 是鳳凰經常棲息的枝頭 所以爲了突出這些重點而採用了倒裝

再有比如 十年馬上春如夢 ,何爲 春入夢呢 是說人當春天也像在夢中一樣 假如順過來 就是 如春夢了 那就是人像在春夢中一樣了 所以這樣側重點就不一樣了 爲了突出重點而倒裝

以上這些是詩詞裏面倒裝句的原因 分類 其實詩詞裏面的倒裝往往是綜合的適應於音韻 平仄 對仗 和突出重點這些方面的

那麼 倒裝後的好處又是什麼呢?詩詞裏面多用倒裝句 不僅僅在於適應格律 等 而且這是一種修辭手段 倒裝可以造成某種意境美 渲染某種氛圍 突出某種形象 或者強調某種意義

從而增強語言的表達力度 還可以造成一種形式美 添加詩的情韻 產生特殊的修辭功能和描寫作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