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張懷琛)做給農民看、領着農民幹、帶着農民賺,這是科技特派員工作的真實寫照。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河北省萬餘名科技特派員把“辦公室”搬到農民的炕頭上、院子中和大棚裏,撲下身子抓問題、真心實意解難題,推動科技服務更好滿足農民需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馬上該收穫了,但技術輔導不能鬆勁兒。趁着現在抓問題、補短板,明年纔能有更好的收成。”日前,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蔬菜所副所長張淑青又來到贊皇縣嶂石巖福農馬鈴薯專業合作社,作爲這裏的科技特派員,農民腳下的土地就是她技術幫扶的“責任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開展主題教育,就是要深入基層調研,解決實際問題。不到田間地頭,我們怎麼知道農民真正需要什麼?”在福農合作社所在的虎寨口村,張淑青沿着田壟邊走邊看,很快給身後的農民搞起現場教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土豆蟲眼多,肯定撒的是生糞。現在天氣這麼熱,把雞糞覆上膜曬一曬,沒幾天就腐熟了,再施肥效果更好還不燒苗。”“爲啥青頭的多?說明培土培得不夠。”“秧挺旺、馬鈴薯個頭卻不大,這是氮肥施多了,來年得控制氮肥用量,適當增加鉀肥用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最受農民歡迎的“土味兒”課堂。過去,虎寨口村每年只種一季玉米,老百姓喫飽飯都難;現在,有專家手把手地教技術,每年3月10日左右用地膜種上馬鈴薯,6月5日左右在馬鈴薯行間套種上玉米,在玉米不減產的同時,每畝還能收穫4000斤至5000斤馬鈴薯,大夥兒的腰包越來越鼓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像張淑青這樣服務農村基層的科技特派員,我省有1萬名左右。對他們來說,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主題教育的實踐載體。”河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對標‘三農’工作現實需求,把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與主題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我們正認真查找、檢視工作不足,以不斷提升科技特派員服務水平,使科技服務更好覆蓋全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與受援地“點對點”精準對接上下功夫,河北省科技廳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農業科技龍頭企業等選派近千名科技特派員,帶技術、帶項目深入貧困地區開展科技服務和創新創業,通過簽訂派出單位、科技人員、受援單位三方協議書,形成穩固的幫扶關係,實現62個貧困縣和206個深度貧困村全覆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鼓勵激勵上想辦法,河北省還將採取簽訂幫扶協議,頒發科技特派員證書,建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開展掛牌幫扶等措施,增強科技人員幫扶的責任心和積極性,充分發揮科技扶貧的“支撐、引領、鞏固、長效”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爲契機,我們還將精準選派科技特派員,強化科技特派員隊伍管理,從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爲他們在基層開展科技扶貧工作給予支持,促進農業農村科技工作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河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48406424967630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