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f12f826d4e1475ba7a76612b4725caf\" img_width=\"390\" img_height=\"624\" alt=\"地理大發現第125篇:間宮林藏—發現韃靼海峽,證明庫頁島是島嶼\"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間宮林藏探險路線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間宮林藏(1780-1844),本名叫倫宗,號蕪崇,善書畫、數學、地理學,曾在日本中央軍政府(德川幕府)的工信部長(司工官)手下做事,後任職於蝦夷地(1869年改稱北海道),晚年服務於紀委,擔任“國事偵探”,寂寥而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間宮林藏踏察過日本本土四島中的九州、四國、蝦夷地,包括屬於蝦夷地的國後島、擇捉島,曾親歷俄國人襲擊擇捉島的日本衙門和市場,事後爲自己沒奮勇戰鬥而悔恨。《東韃紀行》是他留下的著作中最有名的,此外還有《北蝦夷圖說》等著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間宮林藏是日本探險史上的開創性人物,世界地圖上第一個以日本人名字命名的地理名詞“間宮海峽”(韃靼海峽)的主人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早期生涯】\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1284d57bf3344cdb45caeabb5caec28\" img_width=\"194\" img_height=\"310\" alt=\"地理大發現第125篇:間宮林藏—發現韃靼海峽,證明庫頁島是島嶼\"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間宮林藏畫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間宮林藏出生在常陸國筑波郡上平柳村(現茨城縣伊奈町),父親是一位叫做莊兵衛的農民。因爲林藏的父母婚後多年沒有生育,所以林藏的降生給這個普通的農民之家帶來了巨大的喜悅。正因爲這樣,林藏的父母對於他可謂是疼愛有加,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林藏有了一個幸福的童年,並且使他接受到了較爲良好的教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藏的啓蒙教育是在村裏的“寺子屋”中完成的(所謂“寺子屋”是指江戶時期在日本民間出現的,旨在對十歲左右的孩子進行基礎教育的小學校,學生人數在20人左右,有點類似於我國的私塾)。據說,林藏不僅天資聰明,而且還非常勤奮,尤其數學學得不錯,故而直到現在當地還流傳着一些關於他少年時代的故事。這些故事爲我們塑造了一個頭腦靈活、行爲大膽的少年形象。但故事畢竟只是故事,這其中有不少只不過是後人的杜撰和美化罷了。真正影響到他今後人生道路的一件事,發生在他十六歲那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林藏童年生活的上平柳村的旁邊是小貝川,它是關東地區著名的大河“利根川”的一條重要支流,在歷史上曾經多次氾濫。寬政七年(1795年),幕府方面派出下條吉之助爲普請役,負責小貝川的水利改造工程。這次的工程除了對被稱作“關東三大堰”之一的“岡堰”進行了修繕以外,更是留下了一段“慧眼識英才”的佳話。我們知道的是,這項工程結束之後,十六歲的間宮林藏告別了疼愛他的父母,跟隨吉之助踏上了前往江戶的行程,真正開始了他充滿傳奇的一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勘測庫頁島】\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d2964361bd547fbadeabdb3b8b0585c\" img_width=\"1955\" img_height=\"1174\" alt=\"地理大發現第125篇:間宮林藏—發現韃靼海峽,證明庫頁島是島嶼\"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俄羅斯擴張地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8世紀末19世紀初,沙皇俄國以堪察加半島爲基地,不斷向南擴張,開始覬覦庫頁島。同時,日本也在向庫頁島滲透,18世紀末,日本人在庫頁島南部建立交易所和漁場,19世紀初,俄國人派人到庫頁島南部抓走日本守吏。於是,日本幕府於1808年春派間宮林藏到庫頁島偵察,瞭解俄國人的情況。實際上,間宮林藏不僅僅偵察庫頁島,還深入到了今天的黑龍江省,“東韃”即指庫頁島和黑龍江下游一帶,日本人稱東韃地區,意爲韃靼疆域的東部。從地圖上看,間宮林藏是渡過宮古海峽,進入庫頁島南部,然後沿島的西部北上,然後渡過海峽潛入東北黑龍江流域。\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27d54f57f634ae7a8156a692076e96a\" img_width=\"720\" img_height=\"479\" alt=\"地理大發現第125篇:間宮林藏—發現韃靼海峽,證明庫頁島是島嶼\"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庫頁島位置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化五年(1808年)春,在幕府的差遣下,松田傳十郎同間宮林藏一起前往樺太(薩哈林島,中國稱爲庫頁島)進行勘測和偵察,以瞭解俄國的邊界和擴張的情況,以及當地的風土人情。日本對於樺太島的最初勘查始於江戶幕府建立之初的寬永年間,後來又於寬正二年(1790年),在樺太南部的白主等地建立了衙門,對該地區實施管轄。在文化初年,則先後派出了高橋源大夫、最上德內等人,對樺太北部進行勘測,但是他們都只到達了北宗谷附近就返回了。而這一次,松田與間宮在到達了白主以後,便分爲兩路沿東西海岸分別行進。松田傳十郎沿西海岸前進,越過北宗谷,到達拉喀,而卻因爲前面路程艱難,於是在拉喀立了個木製的國界碑,就沿原路返回了。間宮林藏則是沿東海岸前進,但卻因爲無法繞過北知牀岬,不得不折回,然後越山橫穿樺太,到達西岸後再行北上。在他快到拉喀時,與返航中的松田相遇,林藏只是去看了看拉喀的國境,便同松田一起返航了,六月間回到了出發地宗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次短暫的勘測之旅,並沒有達到林藏所預期的目的,因而他並不滿意。於是,林藏於當年七月中旬再次踏上了北上的行程。按照他此行後的成果《東韃紀行》所述,此行目的有三:一是要探查俄國與清國的邊境;二是要了解黑龍江下游地區的地理和民族情況;三是要找到清國官吏所設立的行署。林藏一行於7月13曰從宗谷出發,沿着樺太西海岸一路北上,9月3曰到達樺太中部。後來由於天氣寒冷,再加上沒有了食物,只好返回了南部的真岡,並在此地過年。來年的正月29曰,林藏等人由真岡出發繼續北上,穿過了後來以他名字命名的海峽,於五月中旬到達了樺太北端的那尼歐。此後,他本想由此繼續北上繞過樺太的最北端,進而由東海岸返回。但因爲此處水流湍急,而且隨行的當地人也不願前往,故而不得已才原路返回。五月下旬,林藏返回了諾垤道,該地離拉喀不遠,林藏北上時曾住宿於當地一個酋長家,受到過很好的接待。這次林藏在他家又住了大約一個月,同當地人一起生活勞作,因此較爲翔實地瞭解了當地的不少情況。林藏此行的目的之一是要了解邊境情況,可並沒能取得成功,於是他不甘心就此回國。在當地人的建議下,林藏決定跟隨他們前往大陸進行更爲深入的調查。當地原住民要前往大陸是因爲要向清國的行署納貢,這對於林藏來說,真是個意料之外的好機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化六年(1809年)7月2曰,林藏和原住民一起乘小船渡過海峽前往東韃。在東韃登陸以後,需要拖着船陸行一段,而後沿滿琿河(即黑龍江)一路溯河而上,十天後到達了清國行署所在的德愣。在德愣,間宮林藏受到了清朝官員的禮遇,而且通過和他們交談得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林藏一行在德愣停留了七天之後,踏上了歸途。他們沿着滿琿河順江而下直到河口,然後沿海岸南下,八月初返回了出發地拉喀。此後繼續南下,於9月25曰返回了宗谷,結束了這次歷時一年多的旅程。次年,由間宮林藏口述,村上貞助(村上島之允之子)執筆,完成了《東韃紀行》和《北夷分界餘話》兩部報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間宮林藏的這次北方之行,可以說是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間宮海峽的發現,從而證明樺太是一個島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東韃紀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東韃紀行》因其地理和人文考察記述,在西方受到了熱捧。西方人對東北亞海陸形態的認識有過很糊塗的階段,猜測和妄議盛行,有人曾以爲亞洲大陸和美洲相連,還有人把楚科奇、勘察加、庫頁島混爲一談。到19世紀初,關於庫頁島是個完全獨立的島還是與大陸連接,仍無定論。雖然18世紀初的康熙朝的“皇輿全覽圖”標了庫頁島是個獨立的島,但西方並未輕易採信。西方人(包括俄國人)也多次航測過庫頁島和大陸之間的韃靼海峽,他們都是走到接近海峽最窄、水最淺的地方就返航了。他們以爲前面有沙洲把大陸和庫頁島連接起來,水路是不通的。然而從記載看,他們誰也並沒真走到沙洲跟前。那段海峽的水確實很淺,最淺處只有一二米,可是,後來的成功順穿整個海峽的航行報告,似也並未提及有擱淺之事,所以當初那些航測者們全都半途折返,委實有點詭異。總之,現在知道,間宮林藏回程出黑龍江口後經韃靼海峽返回北海道,是歷史上首份證明庫頁島是個獨立島嶼的航行記載。但西方還是到幾十年後俄國人涅維爾斯科伊也做了這樣的海峽航行,才承認了這個結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地理發現意義上,間宮林藏被賦予歷史功績。在今天角度看,這本書真正的價值已經不是那一項地理證明,而在於他對沿途民族關係、民俗、生活和生產方式的記述,這些現都已改變,所以特具史料價值,尤其是對滿清政治、軍事、經濟權力在黑龍江下游、庫頁島的存在狀況的記述,就更寶貴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紀念】\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8ff5bb607684cb7a138cca5edc08b0b\" img_width=\"622\" img_height=\"410\" alt=\"地理大發現第125篇:間宮林藏—發現韃靼海峽,證明庫頁島是島嶼\"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韃靼海峽位置圖 間宮海峽位置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韃靼海峽因韃靼族而得名。日本探險家間宮林藏於1808年對該海峽進行了探查,日本人遂將其命名爲間宮海峽。1848年,俄國海軍大尉詹納迪·涅維爾斯科依對該海峽進行了考察,所以部分俄國人稱該海峽爲涅維爾斯科依海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海峽呈南北走向,位於庫頁島與亞洲大陸之間,南面是日本海,北部爲鄂霍次克海。南北長632千米,東西寬7-342千米,水深一般在210米以內。\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98c4f8077774ff9b23225f3fe2df921\" img_width=\"1024\" img_height=\"683\" alt=\"地理大發現第125篇:間宮林藏—發現韃靼海峽,證明庫頁島是島嶼\"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間宮林藏銅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間宮是有歷史記載第一個發現庫頁島是個島嶼而非半島的人,也被日本人視爲是開拓樺太的英雄,因此在日本北海道東北端宗谷岬設立他的銅像作爲紀念。但根據史家考究間宮林藏渡海時實際上的出海點並不是在最尖端的宗谷岬,在宗谷岬西方一個小海灣處,還有一個間宮林藏渡樺紀念碑,標示出他實際出海的地點。\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05810724841114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