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江门鹤山

民俗变革与乡愁

2019年7月22号,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探访鹤韵乡风,感受岭南风采”鹤山文化考察队来到江门鹤山市共和镇铁岗社区,正式开始文化考察和探索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探寻江门鹤山市的民俗变革,引发人们对乡村风俗去与留的思考,让人们记住乡愁。

(团队采访合照)

在这一天的文化考察活动中,队员首先观看了铁岗社区的吕氏宗祠前的舞狮表演。舞狮表演的主要成员主要是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大多数是铁岗社区吕氏的原住居民的子女,就读于附近的铁岗社区的中心小学和中学。随着鹤山经济文化的发展,外来人口逐渐增多,部分外来子女也参与到这个富有岭南特色的文化活动中。

舞狮团队的建设和管理主要由村委会负责,目前铁岗社区有两个舞狮团,于2007年,村委会进行舞狮改革,形成了糅合国际舞狮和佛山舞狮的新式狮舞。铁岗社区十分重视舞狮团建设,舞狮不仅是广东传统文化中驱邪避害的象征,还是江门人民联系侨胞、增强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桥梁。

在新时代,舞狮也发展出新味道,铁岗社区党总支委委员吕深锐认为,让小学生和初中生参与进舞狮这一项传统活动有多方面的益处。一是有助于他们强身健体、增强体魄;二是能够培养学生多元爱好,提高人文素养;三是利于传承这项传统技艺。

(舞狮团队在表演)

接下来的时间里,队员们参观了吕氏宗祠。吕氏宗祠建于民国十四年,即公元1925年,集族人的拜祭、议事、休闲于一体。宗祠于1929年开设了学校,为纪念先祖功德,学校定名为“德彰学校”。除了本乡乡民以外,外乡的乡民也可以入学。外乡人入学需要缴纳学费和柴火费,本乡人则免费入学。在江门鹤山共和镇,最大的宗祠就是吕氏宗祠。宗祠在抗日期间曾遭到日本人的破坏,后由外出的侨民和当地居民集资重新建设。

(吕氏宗祠的廊道)

在参观过程中,队员向当地的老人了解到,吕氏先祖以贩卖耕牛为业,曾经是当地有名的班派。吕氏宗族有字辈,一般由村里德高望重的太公或名人名士题字,现存的字辈是“光发祥讫奕广世德显名扬”,字辈用完后需要重新题字。鹤山人很注重宗族根源和落叶归根,即便是外出的侨民,死后也将骨灰运回、葬在本地,在宗祠里放上一个牌位。鹤山人对宗祠的看重,既是对先祖的铭怀,也是氏族文化的薪火相传。

(团队成员和当地居民的合照)

团队的初次探访收获颇丰,在与当地居民交流、与村委会成员沟通、观察铁岗社区的民居的过程中,队员们体会到了别样的民俗风情。例如,村口的榕树树叶可以用来祭祀、辟邪;端午节用榕树叶煮粽子寓意着从从容容、顺顺利利;大门挂着五帝钱,寓意兴旺发达、镇压百邪;用红绳把大蒜、桔子、红包串起来挂在门上,寓意着一帆风顺、大吉大利、红红火火。

丰富多样的传统民俗承载着鹤山人的对鹤山文化的认同,从他们的描述中团队队员能体会到其中的乡村情怀以及乡愁情愫。

通讯员|吕晓林

图片来源|鹤山文化考察队

编辑 | 雷击木

审核 | 郑一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