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一直以來,中央政治局會議都被視作觀察宏觀政策方向的最佳窗口。7月30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在措辭上有了一些新提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會議對上半年經濟運行總結爲“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強調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推動高質量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4月19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相比,仍延續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未變,但在“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基礎上,再次提出“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此外,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首次提出“壓實金融機構、地方政府、金融監管部門責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議強調,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挑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把握長期大勢,抓住主要矛盾,善於化危爲機,辦好自己的事。而在4月時會議的表述則爲:經濟運行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外部經濟環境總體趨緊,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對第一財經表示,由“經濟存在下行壓力”轉爲“下行壓力加大”表述的變化,也爲下半年經濟工作定下基調。“基於這個判斷,下一步貨幣政策加碼的可能性加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是否跟隨降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下半年經濟工作的定調會議,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表示,要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繼續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貨幣政策提法似乎沒有特別明顯的變化,還是整體穩健中性的趨勢。”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員明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數量來看,定向降準、包括“三檔兩優”的準備金政策還會繼續保持;價格政策仍以利率市場化爲主。“至於基準利率、政策利率方面,可能會適當結合國內外的情況再做判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認爲,從表述來看,“當前政策核心仍是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總需求問題,不會採取較大政策擴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過,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主要國家貨幣政策繼續轉向鴿派、多國央行開啓降息步伐之際,目前貨幣政策國際協同性正在增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特別是在美聯儲即將可能降息的背景下,若降息如期落地,我國是否會跟隨降息備受熱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趙慶明表示,從國際上來說,包括美聯儲在內貨幣政策趨於寬鬆,使我國貨幣政策騰挪空間更大,外部壓力減小;從國內來看,通脹目前來說仍是障礙,物價還未出現放緩回落跡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我國從貨幣市場向信貸市場傳導是不暢的,利率市場化程度不如美國。但即便是在美國,從貨幣市場向信貸市場傳導也存在時滯性,因此應該直接降息。”趙慶明認爲,在國內和全球經濟增長都有所疲軟的背景下,適當下調政策利率有助於實現穩經濟的目標,“降息存在可能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過他表示,從目前央行的多次表態來看,調降基準利率可能性較小,有可能間接通過公開市場逆回購、MLF(中期借貸便利)等工具調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超稱,當前貨幣政策堅持穩健和靈活適度,根據經濟增長和通脹趨勢來判斷貨幣政策,應密切關注後續邊際變化,關注信用收縮和外部因素走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壓實金融監管部門責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是主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以來,“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多次會議中被頻繁提及。此次政治局會議提出,採取具體措施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建立長效機制解決拖欠賬款問題。加快“殭屍企業”出清。有效應對經貿摩擦,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加大對外開放,加緊落實一系列重大開放舉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會議特別強調,要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製造業、民營企業的中長期融資,把握好風險處置節奏和力度。壓實金融機構、地方政府、金融監管部門責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明明稱,“壓實金融機構、地方政府、金融監管部門責任”提法較新,內容總體來說還是支持實體經濟,推進金融政策改革,包括增加對製造業、民企、小微、三農支持力度,總體方向還是要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這一新表述,李超認爲,10月前,監管部門在落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任務中,可能會較少採取主動刺破風險點或進行壓力測試的方式,以保持金融市場的穩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會議內容並未出現“去槓桿”的字眼。但在李超看來,被動處置風險的情況仍然存在。“在一些個別風險出現時,監管部門會相機處置,避免惡化成系統性金融風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上半年,金融市場風險頻發。供應鏈金融連續爆雷,真實性及風控被嚴肅拷問;包商銀行被接管事件,引發銀行間市場短期流動性困境;近期,錦州銀行也風波不斷,7月28日公告稱,在地方政府和金融監管部門的支持及指導下,已向工銀投資、信達投資及中國長城資產轉讓其持有的部分公司內資股,且相關方已就該等轉讓簽署有條件的股權轉讓協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經歷了風險事件衝擊後,各界對於中小銀行風險已有所預期,並認爲錦州銀行事件處置有助於穩定市場信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期的一些風險事件處理,就體現了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要求:主動排查風險、控制風險、避免有限的風險進一步放大成系統性風險。”明明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明明表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分爲幾個部分:既包括支持實體經濟,提高有效供給、去除無效供給,也包括防範金融風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超分析,下半年政策仍將聚焦供給側,重點在降成本和補短板,注重推進經濟結構性調整、而非意圖用大幅度需求側政策對沖經濟下行壓力。會議繼續強調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製造業和民企的中長期融資,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44891058408704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