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先說一下基本格局,總體來說,對企業服務市場的進入,國內已經是AT兩強對決,baidu基本沒有話語權的格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簡單的一個做法如果再舉一個數據就更明確了,美國的企業服務市場和消費級市場大概是四六開,而中國甚至做不到一九開。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近日,騰訊原副總裁吳軍在接受今日頭條《頭條有約》採訪時的一番話引發了熱議,他說:\"騰訊從來沒有過To B的基因……就說他們(騰訊)做雲計算的就一直堵在人家企業門口,甚至主動給人家企業先打個一百萬進去,說你把數據遷移到我這裏。發現他整個企業做這種服務是完全跟不上的,沒有這個基因……騰訊是一個對社會真是沒有危害的公司,但是你說要帶給大家多少驚喜,微信之後的我也真說不出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企業服務市場的淡定與不淡定\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2c5e20e5cc547e58981719f607f26e0\" img_width=\"800\" img_height=\"600\" alt=\"馬化騰的焦慮應證了騰訊to B市場的無力\"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1.騰訊不淡定了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2018年底的央視訪談,再到2019年3月的深圳it企業領袖峯會,再到5月份的在福州的數字中國建設峯會,馬化騰最近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曝光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他所到之處,談的話題其實只有一個——產業互聯網。其核心觀點是:\"產業互聯網\"正在成爲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的重要載體,信息化是全球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的最大變量,產業互聯網將扮演\"轉換器\"的角色,將信息化這個最大的變量轉化爲各行各業創新發展的最大增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話絕對沒有毛病,句句真知灼見。唯有曝光的頻率,傳遞出了騰訊對於產業互聯網的某種焦慮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衆所周知,馬化騰非常喜歡給自己的企業站臺,甚至有人摸索出一個規律,那就是越沒有做起來的項目,他的支持力度就越大。比如早期騰訊推出微博和新浪競爭,推出搜索和百度對抗,越是項目發展受挫時,馬化騰出現的頻率就越高。相反可以看微信,由於一路順風順水,馬化騰倒很少專門爲騰訊出場說什麼,露面的事兒都給了張小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實,馬化騰有焦慮感也並不是什麼不可想象的事情,他在產業互聯網上最大的對手阿里,雖然沒有弄出馬雲頻頻站臺的事情,但在輿論造浪上同樣抓的很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AT的近似動作其實反應了一件事,那就是國內對產業互聯網如何破局,還沒有特別完整的思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也許有人不同意筆者這個觀點,認爲產業互聯網正是時下的大熱門,是街談巷議的重點,怎麼能說國內的產業互聯網還沒有破局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02.比比美國,真的要不淡定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沒有比較,就沒有清醒的認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先看看美國的企業服務市場的現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個,是2017年美國各個領域標杆saas企業的top10企業的狀況。看了圖就會知道,即使按兩年前的數據來看,美國各細分領域的saas標杆企業的top10的市值總和就達到了1500億美金的量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個,更近一些的數據,這裏面列舉了美國市場上八家知名的企業服務、協同辦公類的企業的估值總和,已經到了3000億美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任何行業的估值模型裏都少不了一個因素,那就是收入。比如,salesforce爲什麼估值1000億美金以上,這是因爲做爲史上第一家年收入達100億美元的Saas企業,Salesforce年報數據顯示:2019財年,公司全年收入132.8億美元,同比增長26%。其中,訂閱和支持收入爲124.1億美元,同比增長27%。專業服務和其他收入8.69億美元,同比增長12%。\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且,這些企業服務類企業的聚焦點還很不一樣,它們在各行各業都有100億美金以上的公司,每個細分市場都有企業撐起一片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美國成熟的企業市場相比,中國基本是釘釘一家獨大,騰訊發足追趕,部分細分領域追隨的局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麼,已經穩居全球saas用戶數量第一,並且業務範圍已經超過了saas,在智能人事、智能審批、組織架構、音視頻通訊傳輸甚至是雲存儲方面都有涉獵,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一個企業信息化生態閉環的釘釘,估值又是多少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筆者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但真正去搜索一下後發現,要麼是沒有估值,要麼是一些只有十來億美金的、荒謬到離譜的估值……這裏面反映的深層次問題,不僅僅是釘釘這個隱形的千億級企業服務超級獨角獸被嚴重低估的問題,更是產業互聯網的價值到底該如何認知的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國企業清晰的估值和釘釘荒謬的估值,反映的其實是中國兩國在企業服務市場上的成熟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然,我們完全不必妄自菲薄,因爲信息產業有一個很特別的特點,就是後來者比較佔便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國的企業服務類公司很牛逼,但不是沒有問題。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他們對新技術的整合能力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遠遠不如中國。以前面提到的saas top10爲例,沒有一家企業是創立於2008年以後的,也就是10年之內這個領域沒有新的巨頭崛起,這並不是好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隻能說美國的行業因爲發展的較早,已經形成了一些利益割據,它們的整合難度是很高的,唯一的整合途徑就是收購。以被大家吹的上了天的salesforce爲例,它們一直喫crm的飯,直到2016年以28億美元收購Demandware後纔有自己的商務雲產品,在2018年以65億美元收購MuleSoft纔有能力進行全系統的促進數字化轉型,和Amazon AWS和Google Analytics等合作也是近期的事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反觀釘釘吧,一開始就建立在全流程的數字化這個起步點上,要雲服務有現成的阿里雲,要研發有達摩院,要場景有已經簽約服務的700萬家企業組織(2018年3月數據)。說句不客氣的話,如果salesforce在美國有這些資源和這樣的數據表現,市值可能會是3000億美金而不一千億美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我們後發,但我們是厚積薄發,完全可以淡定一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03.未來的戰棋推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過,雖然說中國在企業服務方面有後發優勢,但這些優勢主要體現在可以避開一些坑,以及採用更新的主流架構,結合更新的技術趨勢如abc合流方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在真正的應用領域,一點捷徑都沒有。你必須從基本架構和用戶需求開始,進行基礎性研發,進行在我們這個國家特別需要的市場教育,進行各種方案的優化和探索,這裏面不能有任何倖進的心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先說一下基本格局,總體來說,對企業服務市場的進入,國內已經是AT兩強對決,baidu基本沒有話語權的格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是說百度的ai不是企業服務的一種,ai搞好了可以做很好的企業服務。但僅僅有ai一個入口對成爲一家偉大的企業服務企業是不夠的。打個比方說,騰訊和阿里在這方面的未來遠景都是做成大超市模型的,提供生態架構,裏面的商品可以有供應商和合作夥伴;而百度的資源決定了它現在只能聚焦一個點,所以如果前兩者是大超市,後者就是便利店。便利店做好了也可以是一個商業帝國,但它在市場總體份額格局中的份量是有天花板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後我們來比對一下騰訊和阿里,一個基本的結論就是,騰訊的聲浪高,阿里的基礎好,騰訊做大,阿里做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企業級服務不能一蹴而就,用戶需要一點點的接受,這就需要最開始的模式很輕、很便捷,而且最好還要免費,於是阿里做了釘釘。釘釘雖然成立的時間不長,但是由於切入點明確,現在的市場份額已經是遙遙領先,按照畢馬威的數字,釘釘在智能移動辦公領域的活躍用戶數排名第一,超過第二至第十名活躍用戶數總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釘釘本身是輕量級應用,但是它承擔的是把用戶引上數字化道路的目的,所以它不用太重也不用太貴,但一定要滲透率一直處於一個高速增長的階段。從釘釘公佈的數據來看,這個目的達到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說,阿里的佈局要低調和隱忍很多,開始就是釘釘1.0,主攻企業辦公。現在,釘釘已經進入數字化時代,從應用軟件變成了企業數字化操作系統,而且打通了幾乎所有的環節,這就提供了一個流暢安全的閉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反觀騰訊,騰訊足夠有錢,有馬化騰的重視,而且騰訊的生態佈局+開放平臺的策略很成功,這就導致了騰訊同樣有吸引和賦能大量企業的出口。但是騰訊的缺點是to B基因不夠,對於企業級市場佈局太晚。嚴格一點講,騰訊是在消費市場的紅利將盡的時候才被動轉場企業級的,它們的準備不夠充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用戶導入方面,企業級微信推了不短的時間了,但是和釘釘的差距還是比較大。有人說,這和騰訊im巨頭的身份很不相稱。其實,這種說法是沒有看到本質,在企業服務市場,im不是核心競爭力,只是基礎功能之一。釘釘對於企業微信的壓制,不體現在im能力上,而是體現在提供的完整的協同方案上,更體現在阿里十幾年積累的爲b端客服服務而積累的行業經驗和多行業覆蓋上,700萬家企業組織,不是一天積累起來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對於騰訊來說,現在最要緊的不僅僅是讓領導出來站臺。而是清楚的勾劃自己未來的企業服務生態途徑,騰訊該做什麼,生態企業該做什麼,怎麼劃分利益,怎麼拿下市場。這一切,騰訊追趕的比較艱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我們仍然希望騰訊能趕上來,甚至百度也趕上來。中國龐大的企業服務市場,需要不只一家巨頭去努力,因爲它承擔的是我們的國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結:中國國運博弈需要信息化推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現在,在中國的知識界,關於中國國運的經濟領域博弈已經到來這一方面的認知,已經基本沒有爭議。我們要討論的是,怎麼把中國的缺點變成優點,怎麼去提升我們的經濟國際競爭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簡單的一個做法如果再舉一個數據就更明確了,美國的企業服務市場和消費級市場大概是四六開,而中國甚至做不到一九開。這就說明有大量的傳統企業潛能沒有釋放,無論是AT還是更多的新興企業,其實爭奪這個市場的關鍵,就是誰能擔當這個釋放潛能的導火索的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筆者認爲需要幾個條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足夠輕。這80%的傳統企業是在中國信息化進程已經30年後仍然保持傳統模式的企業,它們的冷啓動非常困難。所以,我們需要一種非常輕、非常容易上手的服務,可以降低這些企業進入信息化2.0時代的入門門檻。從這個角度來說,釘釘及類似的以im爲基礎形態的企業服務有先天的優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足夠全,信息化不僅需要啓動,更需要足夠的持續投入,要解決各場景下的問題。爲每一個企業去定製是難以實現的,反而類似於釘釘這樣,針對每一個功能模塊再進行場景優化,具有最大程度的通用型的模式是比較合適的。同樣是可以提供足夠快的上手速度和儘快的讓企業看到信息化的紅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足夠長。前面說的都是降低門檻,但是降低門檻的同時一定不能降低未來發展的潛力,寧可性能低,也不能缺乏升級的潛力。那麼,這些入門應用實際上要承擔一條路徑的角色,在未來的信息化2.0中可以幫助有需求的企業無縫升級到更高的段位,無縫的獲得ai+big data+cloud的服務,而不是爲了當下的需求東拼西湊,再次製造更多的信息化孤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把這些因素都考慮進來,能夠有足夠的潛力進行前期投入,又有無窮的能力可以提供後期提升的企業,也不過就那麼幾家而已。它們在未來完全有五倍甚至十倍於salesforce或者slack這樣的企業的估值想象空間。大國辦大事,自然大格局。\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34641850862849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