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你知道什麼是銀行資產負債風險控制嗎?”被審計對象突如其來的一句發問,堵得陳穎說不出話來,她漲紅了臉,只能偷偷瞥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同事。緊張、無助、窘迫瞬間湧上心頭,陳穎說:“就是那一刻,我下定決心要好好充電、加強學習,做個紮實的審計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2010年,陳穎從海南經貿大學審計實務專業畢業,進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審計局後,陳穎和大多數初入社會的大學生一樣,等待着他們的是專業學習和實際工作的巨大鴻溝。\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入職不久,陳穎和同事們接到通知,負責內蒙古自治區某旗縣銀行支行的金融審計工作。第一次出任務,陳穎很緊張。實地審計的前兩天,陳穎把相關項目資料翻來覆去看了十幾遍,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記着她認爲應該覈查的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後來發現這些都沒用。”陳穎表示,在校時,她主要學習的是社會審計的知識,而國家審計工作的目標、對象、內容、審計方法,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在面對專業精湛的銀行工作人員的時候,陳穎特別心虛,她回憶道:“本來我是對的,但他用專業知識反問我的時候,我就不知道怎麼回答。”\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從《會計法》《審計法》等相關審計法律法規,到《貸款通則》《流動資金貸款暫行辦法》《個人貸款管理辦法》等具體的政策條例,陳穎表示,每一次審計任務實際上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平日裏,陳穎的辦公桌上一直放着各種關於審計法律條例的書籍,每當看到相關新政策或新規定的信息時,她也習慣性地把有關信息推送到微信工作羣裏和大家共享。\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但對於已經工作20餘年的陳文春來說,專業知識的欠缺還能通過學習補上,內心深處的自我懷疑纔是最大的“攔路虎”。2016年,46歲的陳文春經選調從別的單位進入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審計局工作,在此之前,她對審計的瞭解也只停留在“聽說過”的階段。\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以前的工作,很多時候尚有彈性;而審計人更看重證據,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執行。”陳文春感慨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如在跟蹤審計國家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執行情況時,陳文春和同事必須逐條比對,由於“費”的種類繁多,僅各項減稅項目的明細,整理出來的A4紙材料就足足有5釐米厚。\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作爲金融審計的新人,老審計人對於工作近乎執念的追求也常常使陳文春感觸良多,她對業務的逐漸熟悉更多來自周圍同事的傳幫帶。\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有一次,陳文春和同事對某行政機關的領導離任進行審計。在查看各科室單位構成時,偶然路過“收費科”的房間引起了老審計人的注意,“你們收費科是什麼時候成立的?成立時有幾個人?業務是什麼?科室設置是怎麼樣的?”連珠炮似的提問,被審計對象以各種理由推脫審計、含糊其辭,但老審計人堅持對疑點咬住不放,最終查明該科室還在收取額外費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陳文春表示,與年輕人相比,她可能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要慢一點,但閱歷也給了她更多寶貴的財富。與其他行業不同,審計工作有它自身的特殊性,陳文春談到:“現在的審計工作重點不只在財務收支,還有政策執行等很多方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以重大政策執行跟蹤審計工作爲例,如果國家出臺了一個新政策,審計新人往往只能看到財務問題,而陳文春就會聯想到政策施行的目的、在基層產生的作用等。因此,在成爲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審計局副局長以來,陳文春一直擔任各種國家重大政策執行情況跟蹤審計項目的組長,在項目中起到統領全局的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一次次審計任務中,陳穎迅速成長。最近,爲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情況,防控金融風險,陳穎在對內蒙古自治區某地銀行審計時,需要對相關借貸企業進行走訪,查看貸款款項的使用情況,但該企業一直拒絕提供相關票據。“原來我可能就不知道怎麼辦了。”陳穎表示,冷靜下來後,審計團隊決定要“隔山震虎”。\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通過在網上搜集相關新聞,她發現外省某地被審單位拒絕提供財務資料而提起的審計行政處罰的案例。一方面,他們以該案例爲突破口,讓銀行相關負責人與企業進行溝通,要求他們提供相關材料;另一方面,陳穎與同事通過對信貸檔案的再次覈查,發現了問題定性的重要依據材料,在取證充分的情況下,給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審計建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再實踐”。這是指導多少新老審計人不斷前行的箴言,無論是審計新兵陳穎,還是年近五十的陳文春,他們都一直在學習着、成長着。審計人學無止境的原因,被陳穎道破:“總會覺得我們做得還不夠。”\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作者:鄧琴玲玉 姚昱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責任編輯 劉琦 吳昊)\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46795398673254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