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下旬,连续几天,我上火牙疼,尽管服了好几种药,都不管用。

那天下午,我忍受着牙龈的阵阵剧痛,躺在沙发上,漫无目的地浏览着网页……

无意中,我发现玉泉山与香山之间有个妙云寺,大名鼎鼎的清朝大臣刘墉竟然在那里住了近二十年。

这一下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的牙顿时就不像刚才那样疼了。

于是,我开上车就和妻子来到了妙云寺一带。

北京香山与玉泉山之间,一个不大的寺庙,刘墉竟然住了近20年

▲ 妙云寺的大门和山门

妙云寺位于海淀区普安店一带,玉泉山路南侧,坐北朝南,老北京人称为“倒座”。

妙云寺的大门应该是后开的,其山门为歇山顶,上覆布瓦,每条戗脊上有三个脊兽。

北京香山与玉泉山之间,一个不大的寺庙,刘墉竟然住了近20年

▲ 妙云寺山门

山门上开有一个拱券式门洞,拱券上刻有做工精美的纹饰,门洞上部嵌有石额,上刻“石居”二字。

北京香山与玉泉山之间,一个不大的寺庙,刘墉竟然住了近20年

▲ 妙云寺的文保碑

妙云寺为海淀区2001年公布的文保单位。

北京香山与玉泉山之间,一个不大的寺庙,刘墉竟然住了近20年

▲ 妙云寺大门西侧的牌匾

妙云寺大门西侧挂着牌匾,上面写着“全国老区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爱国书画创作基地”。

北京香山与玉泉山之间,一个不大的寺庙,刘墉竟然住了近20年

▲ 寺前的古树

北京香山与玉泉山之间,一个不大的寺庙,刘墉竟然住了近20年

▲ 寺前的老树

北京香山与玉泉山之间,一个不大的寺庙,刘墉竟然住了近20年

▲ 妙云寺内西侧景致

北京香山与玉泉山之间,一个不大的寺庙,刘墉竟然住了近20年

▲ 妙云寺内西侧景致

妙云寺不对公众开放。大白天,它的大门紧闭着。我从门缝中使劲往里看了看,也没看见人影。无奈,我把手机伸进门缝,拍了上面的两张照片。

妙云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一进三楹院落。寺内有前殿、后殿及配殿。前殿为歇山顶,后殿和配殿为硬山顶。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至乾隆四十五年,大臣刘墉在圆明园的文渊阁主持编纂《四库全书》,为了方便,他曾在妙云寺的西厢房连续住了四年。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之后,刘墉一直在京为官。虽然家居城里,但他经常到妙云寺小住,前前后后持续了近20年之久。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嘉庆帝将妙云寺赐给了时任山东巡抚贵泰作为家庙。

光绪三十年(1904年),贵泰的后人将家庙卖给了驻藏大臣张荫棠。 张荫堂将寺庙改建成了别墅,并取名“石居”。现在妙云寺刻有“石居”的石额就是他派人安上去的。

张荫棠,光绪年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及清廷最后一位驻美国公使,也是民国首位驻美国公使。 在石居居住期间,张荫棠曾多次邀请当时的社会名流如于右任、熊希龄、胡适、高梦旦、冼玉清、余文灿、蒋梦麟等好友到石居小聚。

北京香山与玉泉山之间,一个不大的寺庙,刘墉竟然住了近20年

▲ 妙云寺公园一景

现在,古刹妙云寺东西南三面已改建成了公园,公园的大部分工程已经竣工。

北京香山与玉泉山之间,一个不大的寺庙,刘墉竟然住了近20年

▲ 用砖砌筑的公园名字颇为独特

北京香山与玉泉山之间,一个不大的寺庙,刘墉竟然住了近20年

▲ 妙云寺公园中的曲同丰将军墓

曲同丰(1873-1929),字伟卿,山东福山人,早年参加过北洋水师及中日甲午战争。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参加过云南辛亥起义,任38协协统。中华民国成立后任总统府军事参议官、参战军师长、北京政府航空署长、直鲁联军士官学校校长、陆军上将。

北京香山与玉泉山之间,一个不大的寺庙,刘墉竟然住了近20年

▲ 曲同丰将军的墓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