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拿故宮公開的一張溥儀所用御膳房菜單爲例,有口蘑肥雞、三鮮鴨子、五綹雞絲、燉肉、燉肚肺、肉片燉白菜、黃燜羊肉、羊肉燉菠菜豆腐、櫻桃肉山藥、爐肉燉白菜、羊肉片氽小蘿蔔、炸春捲、韭黃炒肉絲、煮白肉等等二三十種,從菜單上可以看出,所用食材非常平常,別說沒有駝峯猩脣等等珍貴食材,連魚翅鮑魚也不常見。那麼拿慈禧的菜單爲例,同治元年御膳房侍候晚膳一桌,菜單有:豬肉絲炒菠菜、野味酸菜、燕窩鴨條、鮮蝦丸子、燴鴨腰、熘海蔘、燕窩炒燒鴨絲、雞泥蘿蔔醬、肉絲炒翅子、醬鴨子、鹹菜炒茭白、肉絲炒雞蛋等等。

日本電視臺曾經拍攝過一部介紹中國美食的影片,介紹“滿漢全席”,光酒席錢就花了兩萬美金,分爲“玉堂宴”、“龍門宴”、“金花宴”、“鹿鳴宴”四道大宴,菜譜有“雁塔題名”、“御扇生香”、“王侯扣冠”、“滿堂吉慶”、“九如獻瑞”、“夢筆生花”等等,此外還有面點以及四京果、四生果、四水果、四蜜果、四看果,總共是七十樣菜式。

消息一出,驚動了一個人,那就是唐魯孫。唐魯孫爲滿族鑲紅旗人,乃是珍妃、瑾妃的堂侄孫,自幼出入宮廷,對滿清宮廷生活非常熟悉了。他成年後走南闖北,又於1946年到臺灣,晚年退休後無以自遣,專門寫舊日美食,自號“饞人”。

日本拍滿漢全席,珍妃侄孫一看:假的,菜名不符御膳房命名規則

他爲此專門寫文章,介紹其中的謬誤之處。首先,清宮飲食並非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海味山珍,各種珍奇食材。拿故宮公開的一張溥儀所用御膳房菜單爲例,有口蘑肥雞、三鮮鴨子、五綹雞絲、燉肉、燉肚肺、肉片燉白菜、黃燜羊肉、羊肉燉菠菜豆腐、櫻桃肉山藥、爐肉燉白菜、羊肉片氽小蘿蔔、炸春捲、韭黃炒肉絲、煮白肉等等二三十種,從菜單上可以看出,所用食材非常平常,別說沒有駝峯猩脣等等珍貴食材,連魚翅鮑魚也不常見。

順便說一句,後來溥儀和皇后婉容曾經在北京著名的山東飯館“東興樓”常年叫外賣,後來又改喫擷英西餐館的西餐,可見御膳房與宮外餐館,孰優孰劣還有待商榷。

日本拍滿漢全席,珍妃侄孫一看:假的,菜名不符御膳房命名規則

或者說,溥儀當時小屁孩一個,御膳房糊弄他。那麼拿慈禧的菜單爲例,同治元年御膳房侍候晚膳一桌,菜單有:豬肉絲炒菠菜、野味酸菜、燕窩鴨條、鮮蝦丸子、燴鴨腰、熘海蔘、燕窩炒燒鴨絲、雞泥蘿蔔醬、肉絲炒翅子、醬鴨子、鹹菜炒茭白、肉絲炒雞蛋等等。比溥儀多用了燕窩來配菜,因爲慈禧老太后比較注重美容養顏。其他菜式也不過尋常而已。

再往前看,清朝最初入關時,飲食尚未完全漢化,具有相當濃厚的東北色彩。順治、康熙兩朝膳單,肉類以獐狍麂鹿、山雞、野兔、牛羊爲主,都是當時東北特產。

日本拍滿漢全席,珍妃侄孫一看:假的,菜名不符御膳房命名規則

直到乾隆下江南之後,各種魚類纔開始進入御膳房。然而魚翅、海蔘等珍奇海味仍舊沒有列入御膳飲食。道光年間,道光皇帝崇尚簡樸,據說每天早晨打個荷包蛋都感覺浪費,其他就更不用提了。

說了半天,“滿漢全席”除了食材與清宮飲食不符之外,還有個很明顯的相悖之處,那就是菜名與御膳房命名規則不符合。從慈禧和溥儀的菜單我們就可以看出了,單子上所列菜式,用什麼食材,怎麼做,雞鴨魚肉還是蔬菜,要寫得清清楚楚,一目瞭然。像飯店那樣用些稀奇古怪的名詞,讓皇帝去猜啞謎,萬一猜錯了,碰上皇帝心情不好,御膳房首領有幾個腦袋夠砍的?在御膳房工作的原則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至於創新這種事,還是交由宮外飯店去幹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