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金屬項鍊鎳釋放量超標 兒童長期佩戴或致皮膚過敏一款金屬項鍊鎳釋放量超標 兒童長期佩戴或致皮膚過敏

本期主題

你娃戴的飾品安全麼?

地點: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輕工產品實驗室

樣品:以消費者身份從市面選購10款兒童飾品,包括金屬項鍊、銀手鐲、彩色珠子、吊墜、彩珠手鍊等常見兒童飾品

項目:不同材質樣品的測試項目不同,其中有6件含塑料的樣品測試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項目,2件測試重金屬含量,兩件測試鎳釋放量項目。

標準:國家玩具標準GB 6675及首飾標準GB 28480

(注:本次測試僅對樣品負責)

新生兒佩戴銀飾,是很多地方的傳統習俗。此外,幼兒滿月、週歲、生日或兒童節時,不少人會選擇兒童飾品來作爲禮物贈送孩子。據電商平臺顯示,一款彩色髮卡飾品月銷3萬以上,一款兒童串珠飾品月銷1.5萬以上。但銷量如此火爆的兒童飾品,存在哪些未知的安全隱患?

7月22日,南都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從市面選購10款兒童飾品,送檢SGS輕工產品服務中國區實驗室。結果發現,10款兒童飾品的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重金屬項目均合格,但有一款金屬項鍊樣品,鎳釋放量超標一倍多。在佩戴過程中,如果飾品的鎳釋放量超標可能會引起皮膚髮炎,出現紅斑,甚至水泡等過敏現象。

鑑定由頭

過半兒童飾品配件存在脫落現象

兒童飾品是指供14歲及以下兒童佩戴的首飾,主要包括項鍊、鎖、項圈、手鐲等。兒童銀飾品生產過程中,由於原料把關不嚴、生產工藝水平受限,或是爲了改善銀飾品性能,提高美觀度而人爲故意添加等原因,可能導致銀飾品中鉛、鉻等有害元素含量過高。

近年來國家對兒童飾品的抽檢結果顯示,情況並不樂觀。2018年5月30日,四川省質監局公佈的兒童玩具、飾品檢測結果顯示,過半兒童飾品的配件存在脫落現象,若被兒童特別是嬰幼兒誤吞或吸入,易造成窒息危險。2017年5月,廣州市兒童銀首飾批發市場的專項抽樣顯示,15件樣品中高達9件鉛超標,近半數的銀首飾樣品,鉛、銻有害元素含量超標。

目前,我國的國家標準對兒童飾品的配件牢固度、配件尺寸缺乏標準要求。

孩子常戴銀飾,最擔心誤吞小部件

南都記者在電商平臺搜索發現,兒童飾品銷量排名第一的是一款兒童髮夾,月銷3萬以上。皇冠髮箍、耳釘、小戒指、假髮頭飾等產品,物美價廉、款式多樣,月銷也基本過萬,且發貨地集中於浙江金華。還有一些宣稱能培養3~6歲孩子動手能力的益智玩具,如手工串珠、DIY手帶、DIY項鍊等,材質多爲亞克力(塑料),色彩鮮明、好玩有趣,也受到不少家長和小朋友的追捧。但部分產品因爲“有異味”、“邊角倒刺”、“出現毛邊”等,成爲評論吐槽重災區。

記者走訪發現,因爲孩子喜歡,多數家長表示會主動給孩子購買兒童飾品。“家裏已經有4個最大號的收納箱,兩個箱子裝芭比娃娃和一些兒童飾品如項鍊、手鐲、戒指、吊墜、胸針等,還有兩個箱子裝其他玩具。”家住廣州天河的鄒女士有一個女兒在上小學,因爲孩子從小喜歡玩布娃娃和收藏首飾,便買了很多給她玩,“聽說串珠子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在她還小時就買了一些珠子讓她做手工,小姑娘也喜歡,沒想到後面越買越多。”

在選購時,家長普遍擔心兒童飾品的配件被誤食問題。“孩子外公有時會在學校周邊小店給她買些好看的兒童飾品,我會叮囑他們買的時候注意零部件大小,避免孩子誤食;還有顏色過於鮮豔的飾品,擔心甲醛超標或色素過多。”鄒女士表示。另一位媽媽也坦陳,自己給孩子購買兒童飾品的頻率較高,孩子從出生開始就佩戴銀手鐲,“買的時候我一般選擇肉眼看起來質量比較好的產品,最擔心的是孩子誤吞小部件,其他化學成分的安全隱患也擔心,但由於沒辦法通過肉眼辨別,所以也很少關注產品的成分表等,但會通過氣味來幫助判斷。”

鑑定實錄

【塑化劑、重金屬】 兒童飾品檢出值均達標

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和重金屬兩個項目,一直以來是兒童玩具出現問題的重災區,近年頻頻發生召回事件和安全事故。鄰苯二甲酸酯是常見的一類增塑劑,來增加塑料的柔韌性。但研究表明,鄰苯二甲酸酯具有類似雌性激素的作用,且可通過皮膚接觸等途徑攝入人體,影響生殖功能,導致兒童性早熟,部分鄰苯二甲酸酯還存在致癌風險。金屬合金類產品,其成分中可能含有不良重金屬,如鉛、鎘、汞、砷等雜質。這些不良重金屬在人體中累積,對人體器官、神經毒性造成傷害。本次測試結果顯示,藍色手鐲、彩珠手鍊上紅色塑膠珠、Hello Kitty款項鍊上的透明彈性繩等6件樣品,鄰苯二甲酸酯檢出值達標。項鍊手鐲兩用款花形吊墜、花紋圖案銀手鐲主體等兩件樣品,重金屬項目合格。

【鎳釋放量】 一款金屬項鍊超標一倍多

爲實現產品的美觀,一些飾品會在其表面鍍層鎳。在佩戴過程中,如果飾品的鎳釋放量超標可能會引起皮膚髮炎,出現紅斑,甚至水泡等過敏現象。爲計算鎳釋放量的具體數值,工程師對金屬項鍊樣品進行拆分、清洗,晾乾後放入腐蝕容器,在50攝氏度的條件下腐蝕兩小時。隨後,模擬人體穿戴過程中發生摩擦的情景,將飾品固定在滾筒上,進行5小時的磨損實驗。隨後清洗乾淨,將飾品浸泡到適量的人工汗液中,在(30±2)攝氏度的烘箱中放置一週。以此模擬長期接觸飾品,鎳元素釋放到汗液的情形。經過一週後,將樣品取出,過濾定容,送到儀器分析室對汗液中鎳的含量進行檢測。

檢測結果顯示,一款金屬項鍊樣品,鎳釋放量爲1.03微克/平方釐米/周。換句話說,按一個星期算,該款金屬項鍊每平方釐米表面積釋放出1.03微克的鎳。根據國家標準爲0.5微克/平方釐米/周,該款項鍊的鎳釋放量超標1倍多。SGS輕工產品實驗室化學技術經理張婷表示,鎳是一種容易導致皮膚過敏的金屬元素,佩戴飾品過程中鎳金屬有可能隨汗液溶出,經皮膚吸收進入人體,長期接觸可能會誘發接觸性皮炎等疾病。

鑑定補充

如何選購兒童飾品?

張婷建議,家長儘量到正規商場購買首飾,可選擇純度較高的黃金或玉器類飾品佩戴,選購時,可多留意產品的標籤信息,瞭解產品的材質等。在挑選仿真類金屬飾品時,儘量選購金屬表面光滑、沒有毛刺的產品。紡織品類飾品等若直接接觸皮膚,家長可多留意產品是否會掉色,避免選用深顏色的產品。張婷建議,寶寶的肌膚嬌嫩,儘量少佩戴飾品。家長給孩子選購首飾時,選購金屬表面光滑,經過磨砂、拋光、抗過敏處理的飾品,儘量避免佩戴含小部件、繩子等的飾品。此外,定期保養清潔,防止凹面藏污納垢。

主持:陳養凱

採寫:南都記者 楊麗雲 實習生 韋李珍 通訊員 王淑芬

製圖:林軍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