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些人的气质,正是汪曾祺所倾慕的,也可以说是他的人生追求,“会从生活中寻找乐趣”。\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7dca09c2-0c21-4c25-be44-00a0f896396b\"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98\" alt=\"汪曾祺:只为情趣\"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不怪有人说:汪曾祺是那种像袁枚一样的文学家,在家里喝喝茶,养养花,翻翻书画的人。

"\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a907e92f-e272-4fac-b59f-fa7f0a228414\"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799\" alt=\"汪曾祺:只为情趣\"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只为情趣\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建筑家王澍说:“不要先想什么是重要的事情,而是先想什么是有情趣的事情,并身体力行地去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觉得,这句话很适合汪曾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就是一个追求情趣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苏北在《舌尖上的汪曾祺》一文,写到汪曾祺女儿的同事到她家玩,汪曾祺“在厨房忙活了半天,结果端出一盘蜂蜜小萝卜来。萝卜削了皮,切成滚刀块,上面插了牙签。结果同事一个没吃。”女儿汪朝抱怨说,“还不如削几个苹果,小萝卜也太不值钱了。”老头还挺奇怪,不服气地说:“苹果有什么意思,这个多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学生。汪说: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他谈一位研究东方哲学的先生跑警报时带了一只小皮箱,皮箱里没有金银财宝,装的是一个聪明女人写给他的信。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他谈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金先生终生未娶,长期独身。他养了一只大斗鸡。这鸡能把脖子伸到桌上来,和金先生一起吃饭。他到外搜罗大石榴、大梨。买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输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他总结道: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好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些人的气质,正是汪曾祺所倾慕的,也可以说是他的人生追求,“会从生活中寻找乐趣”。\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d8f8307b-c3f7-4c72-b626-158b2ca9efe2\" img_width=\"800\" img_height=\"1200\" alt=\"汪曾祺:只为情趣\"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文字简约而不简单\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汪曾祺的文字平白如话。看过那些用绚烂文字写就的文章,再看看汪曾祺的,可能会感到实在是太平淡了,简直有点寡淡无味。在平白如话上,也有别的作家,诸如老舍、余华等,不过他们做的都没有汪曾祺彻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曾祺在《寻常茶话》中说自己对茶实在是个外行,“因此,写不出关于茶的文章。要写,也只是些平平常常的话。”用“一些平平常常的话”来概括他的文字,我觉得颇为贴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到巴金先生家喝工夫茶。几个人围着浅黄色的老式圆桌,看陈蕴珍(萧珊)‘表演’濯器、炽炭、注水、淋壶、筛茶。每人喝了三小杯。我第一次喝工夫茶,印象深刻。这茶太酽了,只能喝三小杯。”第一次品功夫茶,汪曾祺写下的茶感只有三个字——太酽了。要是让当下的美文作家来写,至少也得洋洋洒洒地铺陈上几百字的。而实际上,汪曾祺喝茶喝得很勤,“一天换三次叶子”,他哪里是写不出细腻,不过是不愿为之而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曾祺的美食文章写得很粗略,如写腌笃鲜,“上海菜。鲜肉和咸肉同炖,加扁尖笋。”只有这么几个字,跟报账似的。除了是他自己做的菜,他是不大说菜的具体做法的,就连吃的感觉也写得极其简略。写狮子头的口感:“狮子头松而不散,入口即化,北方的‘四喜丸子’不能与之相比。” 写长沙的腊肉:“我没有想到腊肉能蒸得这样烂!入口香糯,真是难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在《泰山很大》一文中写道:“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徐志摩写泰山日出,用了那么多华丽鲜明的颜色,真是‘浓得化不开’。但我有点怀疑,这是写泰山日出,还是写徐志摩?我想周作人就不会这样写。周作人大概根本不会去写日出。”话中透着自己对文字的喜好,他是反对文字浓艳之风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曾祺的文字看似简单平实,其实,细品,就能感觉出来它的文采的。文采绝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积,现在的语文老师常教孩子们背诵好词好句,以为用上好词好句,作文就能得高分。其实,哪里有什么好词,单拿出任何一个词语,都是一样的,只在于具体的运用,运用得好,方为妙。同理,句子也是一样的,需要考虑到整个语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字功夫,可以比较着读,就能感觉出来,比如茅盾的文字,就很粗糙,完全没有法跟鲁迅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曾祺在《文学语言杂谈》一文中言:“它不只是一个一个字摆在那儿,它有个内在的联系,内在的运动。除了讲究间架结构之外,还讲究‘建行’、讲行气、要‘谋篇’,整篇是一个什么气势,这一点很重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于文字功夫,我对汪曾祺还是很服气的,很有古代士大夫的小品文之风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曾祺还说:“语言的奥秘,说穿了不过是长句子与短句子的搭配。一泻千里,戛然而止,画舫笙歌,骏马收缰,可长则长,能短则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关于这点,他是基本上做到了。\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d7ffbda3-3a2a-48ca-aa1e-45c22b4711e9\"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799\" alt=\"汪曾祺:只为情趣\"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著书老去为抒情\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玩物从来非丧志,著书老去为抒情。”这是在沈从文八十岁生日时,汪曾祺写的贺诗中的一联。这又何尝不是在说他自己呢?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还是很有道理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散文《人间草木》写了作者路遇一对老夫妻捡拾枸杞子,“他们捡枸杞子其实只是玩!一边走着,一边捡枸杞子,这比单纯的散步要有意思。这是两个童心未泯的老人,两个老孩子!人老了,是得学会这样的生活。看来,这二位中年时也是很会生活,会从生活中寻找乐趣的。他们为人一定很好,很厚道。他们还一定不贪权势,甘于淡泊。”显然,他是在抒情了。只是一面之缘,他又怎能知晓对方的精神世界呢?不过,是他自己的一点精神希冀罢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记得还写过一个人收藏了好多名画,别人出多少钱,他都不卖,死后跟他带进棺材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怎么可能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是名画,人怎么可以轻易做到带进棺材里呢?价值很高的画作,不会被盗墓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并且,他自己可以淡泊,儿女也会跟着他淡定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样的故事,就有点不食人间烟火了。\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7dca09c2-0c21-4c25-be44-00a0f896396b\"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98\" alt=\"汪曾祺:只为情趣\"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不怪有人说:汪曾祺是那种像袁枚一样的文学家,在家里喝喝茶,养养花,翻翻书画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于抒情,他自己也是承认的。“我的小说大都带有一点抒情色彩,因此,我曾自称是一个通俗抒情诗人,称我的现实主义为抒情现实主义。我的小说有一些优美的东西,可以使人得到安慰,得到温暖。但是我的小说没有什么深刻的东西。”(《认识到的和没有认识的自己》)我认为,这不只是谦虚,他的思想的确不够深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只是,醉心于人间草木的小世界里,虽能自得其乐,且有诗意,但终究免不了悲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如张爱玲所言:“就因为对一切都怀疑,中国文学里弥漫着大的悲哀。只有在物质的细节上,它得到欢悦——因此《金瓶梅》、《红楼梦》仔仔细细开出整桌的菜单,毫无倦意,不为什么,就因为喜欢——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引人入胜的,而主题永远悲观。”\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7229536c-3094-44e7-8a81-b47a08c86be9\"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798\" alt=\"汪曾祺:只为情趣\"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吟唱着尘世的温情\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我认为作家的责任是给读者以喜悦,让读者感觉到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这样他就会觉得自己也应该活得更好一些,更高尚一些,更优美一些,更有诗意一些。小说应该使人在文化素养上有所提高。小说的作用是使这个世界更诗化。”汪曾祺在《使这个世界更诗化》一文中作如是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读罢此言,可大致了解他的艺术追求。汪曾祺的文字原先我是不大理解的,我一直迷糊于他为何那么热衷于抒情,甚至热衷于一些无甚意义之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网友这样评论这段话:作家的责任不光展示生活的美,也应当有生活中的丑,人性的美和丑。否则作品太虚,没有意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样的想法,在汪曾祺眼里,肯定是不被认可的,因为他曾明确表示过:“有一些青年作家以为文艺应该表现恶,表现善是虚伪的。他愿意表现恶,就由他表现吧,谁也不能干涉。”或许,他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发现美,表现美吧,即便是对于无意义的吃喝等日常之琐屑,他也尽可能地赋予其光彩与意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在《要有益于世道人心》一文中言:“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到滋润,从而提高对生活的信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或许,是因为他与其师沈从文,有着一脉相承,都执着于人性。沈从文在《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中言:“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活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做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体型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曾祺的《受戒》与沈从文的《边城》,在气质上,是很相像的,都淡化了时代,淡化了环境,写出人性之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曾祺曾说:“我们必须暂时稍微与世界隔离,不要老摔不开我们是生活在怎样一个国度里这个意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吕思勉说:大凡一个读书的人,对于现社会,总是觉得不满足的,尤其是社会科学家,他必先对于现状,觉得不满,然后要求改革;要求改革,然后要想法子;要想法子,然后要研究学问。若其对于现状,本不知其为好为坏,因而没有改革的思想,又或明知其不好,而只想在现状之下,求个苟安,或者捞摸些好处,因而没有改革的志愿;那还讲做学问干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鲁迅也说,文艺是不满于现实社会,希求变革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只要创作,就不会不触碰社会问题的。本岛森路子在谈纪录片时说:纪录片虽说是在拍人,但个体的对面,往往可以窥见社会的情状。并非是所谓“社会派”那种直白的社会批判,而是一个人的对面,总会隐隐约约透视出社会的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实生活果真如他写得那样美好,其实,是不必写作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们也不是全都眼神不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穿了,他跟他的老师沈从文一样——躲在人性的小楼里,构建着尘世的温情。\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9fa87fa8-0239-4b22-8752-786792a048c4\"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799\" alt=\"汪曾祺:只为情趣\"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边城》,几乎所有人都是好人,那里没有社会的悲剧,有的只是命运的悲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在《七十书怀》一文中写道:有一个文学批评用语我始终不懂是什么意思,叫做“淡化”。淡化主题、淡化人物、淡化情节,当然,最终是淡化政治。“淡化”总是不好的。我是被有些人划入淡化一类了的。我所不懂的是:淡化,是本来是浓的,不淡的,或应该是不淡的,硬把它化得淡了。我的作品确实是比较淡的,但它本来就是那样,并没有经过一个“化”的过程。我想了想,说我淡化,无非是说没有写重大题材,没有写性格复杂的英雄人物,没有写强烈的,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但这是我的生活经历,我的文化素养,我的气质所决定的。我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波澜壮阔的生活,没有见过叱咤风云的人物,你叫我怎么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活着不易!对人对事,要有理解之同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我还是想说,“我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波澜壮阔的生活,没有见过叱咤风云的人物”,这个理由是不够充分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看看他的作品所记,不难发现,存在说谎之可疑。\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04eb9222-8533-46b1-93e6-9715178af79a\"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762\" alt=\"汪曾祺:只为情趣\"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c2f2c02d-a648-4b6f-bf85-2d0a4e72ed54\"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01\" alt=\"汪曾祺:只为情趣\"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cc841c04-5256-494c-9384-b04e3eef3788\"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01\" alt=\"汪曾祺:只为情趣\"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46613315548006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