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eeb1c8bb706450db8327422d1ac885f\" img_width=\"585\" img_height=\"441\" alt=\"車近池州,想起了岳飛和韋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今年7月下旬,我第一次去池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坐上合肥至安慶的動車,一個多小時後,就抵達了池州。我看到車窗外山巒、田野和房舍,和我家鄉的風景很是相似,突然想起了兩個與池州有關的歷史人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個是岳飛,千年來中華民族忠貞美德第一代表人物。他率軍駐紮在池州時,寫下了一首七絕《池州翠微亭》:\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岳飛的另一首詩詞《滿江紅》讀者更爲熟悉,那首詞慷慨激昂,悲憤之情躍然紙上,壯烈之氣充塞天地,符合後人對一位馳騁沙場、奮勇殺敵的名將之人設。而這首七絕,格調明快輕盈,展現的是岳飛的另一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戎馬倥傯中,岳飛暫時放下了軍國大事,抓住一段閒暇,騎馬來到了長江邊的齊山翠微亭上,對着大好河山,心情放鬆了片刻。可是,美妙的時光是短暫的,馬蹄聲聲,明月當頭,他快速回歸到自己的角色:作爲一位保衛江山與黎民的軍事統帥,必須馬上回營理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首詩中的喜樂之情和《滿江紅》中的“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是互爲表裏的。爲什麼要“收拾舊山河”,就是不忍美麗的河山和勤勞的百姓深陷在侵略者的鐵蹄之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岳飛後來離開了“好山好水看不足”的池州,率虎賁之師北伐中原,然壯志未酬,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以莫須有之罪名殺死於杭州西湖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想起的另一個人是太平天國的降將韋俊,他是作爲背叛者的角色載入官方史冊,恰是岳飛的反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若我們稍微花一點時間去探究韋俊的身世和他投降前後的情勢,我以爲很難簡單地譴責他的選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洪秀全金田起義,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天國早期的六個王中間,只有北王韋昌輝是土生土長的金田村人,韋俊是韋昌輝的親弟弟。馮雲山在金田村一帶傳教時,韋昌輝是第一批入教者,從此,作爲金田首屈一指的富戶,韋家成爲太平天國早期的大本營。洪秀全趕到紫荊山中與教衆會合,開始做軍事準備時,韋家獻出了全部財產,闔族加入團營。太平天國首先在韋家祕密“開爐火打刀槍,共除妖魔”,發展成員,不斷壯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紫荊山起義後,年甫弱冠的韋俊隨大軍北上。太平天國定都天京,韋志俊先後曾經跟隨燕王秦日綱、翼王石達開西征。參加過武昌、 嶽州、田家鎮等戰役,戰功赫赫,成長爲太平天國一員攻守能力兼備的驍將。但是很快,天國和韋家遭遇了大災難。東王楊秀清飛揚跋扈,上威脅天王洪秀全,下則嫉妒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等人。洪秀全利用韋昌輝對楊秀清的不滿,促使韋昌輝發動“天京政變”,殺戮楊秀清及全家和東王府親兵上萬人。接着天王再利用天國上下對韋昌輝濫殺的不滿,又把韋昌輝五馬分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帶兵駐守武昌的韋俊逃過一劫,但城內彈盡糧絕,天國不予支援,韋俊不得不率部突圍,以失城戴罪之身,苟活於世,天王的清算之劍隨時可能斬下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咸豐八年(1858年)九月後,韋俊駐守池州,次年二月,楊秀清的弟弟楊宜清攻取建德,勢力侵入池州,六月,楊秀清的另一位弟弟楊輔清棄景德鎮,逼近池州。楊、韋兩家已是世仇,而太平天國起事時尚爲韋俊手下一名童子軍的陳玉成位居英王,反過來節制韋俊,且對其多方壓制。湘軍看到了這點,伸出了橄欖枝,韋俊選擇了投降清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韋俊投降清廷獻出池州府,影響甚大,牽動了鄂、皖、贛、蘇四省。池州處在安慶、南京之間,爲太平天國後期天京上游的軍政中心安慶東邊的之門戶,池州由湘軍佔據,切斷了陳玉成和天京城的水上通道。湘軍得池州,方可規復安慶,然後掃清上下游,再圍攻天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韋俊的投降,可以說是逼出來的,洪天王那樣對待其兄,而自己隨時可能步兄長之後塵,這樣的天王還值得盡忠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唐浩明先生在長篇小說《曾國藩》中,杜撰了一個情節,太平天國被鎮壓後,曾國藩利用韋俊的人頭強行裁減軍隊。這或許符合讀者“叛徒沒有好下場”的心理期許,真實的歷史不是這樣的。韋俊後官至參將,晚年居安徽蕪湖,死後葬於宣城。至今宣城尚有韋俊的衆多後裔。在太平天國起事的早期重要人物中,他大概是唯一善終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過這次我來池州,既沒有登臨齊山翠微亭,也沒有去古城尋覓清軍與太平軍交戰的遺蹟,而是直接上了青陽縣的九華山。那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地藏王有“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悲憫。對絕大多數凡夫俗子而言,只能活在恩怨情仇之中,以人世間的道德、律法和人情規則,計算得失利弊而做出選擇。而更可怕的是,一個人沒得選。\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4049549618549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