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支書熊純泉告訴記者,打自己走馬上任的第一天起,便積極發展“一村一品”黃桃產業,經常邀請縣裏技術員、電商專家來村裏,“手把手”教農戶黃桃的種植技術,以及黃桃的包裝、運輸、銷售信息發佈等電商知識,培養了蔣銳來、唐祖成等一批能人,同時通過電視和電商平臺打響黃桃品牌,現在80%的農戶都掌握了電商銷售,讓 800 餘名果農搭上了“電商快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的錦巖村,黃桃已然成了一張金色名片,村裏原先持觀望態度的村民已踊躍地加入到了種植黃桃的隊伍中,許多客戶也專程打電話到村裏準備訂購,果農們告訴記者,接下來的5年,所有的桃樹都將進入盛果期,產量將一年比一年大,口感也越來越好。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kgVNBJDapFEB\"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50\" alt=\"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在基層丨桃林深處話豐年\"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種植大戶蔣銳來正在果園裏打理桃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客至錦巖駐足吟,千畝黃桃萬樹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花果山裏忙採擷,桃花源中溢悅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草長鶯飛的盛夏時節,正是辰溪縣辰陽鎮錦巖村黃桃成熟的時候。近日,記者慕名來到沅水河畔的錦巖村黃桃產業扶貧示範基地,一眼望去,上千畝的桃園,綠意蔥蔥,生機盎然,拳頭大的“錦繡”黃桃已掛滿枝頭,煞是惹人喜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錦巖村鄰近辰溪縣城,於2017年由原來的瞿家灣村、青竹坡村和田家仁村合併而成,系省定貧困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背靠大山的錦巖村由於具備海拔高、土壤肥沃、光照足、負氧離子濃度高、晝夜溫差大等獨特地理環境,十分適合種植黃桃,村民們也世世代代和桃子有着“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前,村裏家家戶戶都種植黃桃,但銷售和養護是個大難題。”村民蔣銳來告訴記者,他和家中四個兄弟從1996 年便開始在山上種植黃桃,這顆小小的桃子是怎樣從當年的無人問津,到現在的一“桃”難求,他最有發言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前村裏不通公路,種得也比較少,比較散,純靠肩挑手提,還沒走到市場上,筐子裏的桃子都爛得差不多了,根本沒人買,更別說經濟效益了。”說起剛開始種桃的時候,蔣銳來感慨萬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1 年,隨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的全面鋪開以來,錦巖村(合併前爲瞿家灣村、青竹坡村、田家仁村)的面貌迎來了大改觀,蜿蜒盤旋的土路鋪上了水泥,同時也盤活了錦巖村人的思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2 年,蔣銳來四兄弟看準了市場的潛力,經過反覆論證和考察,決定在村子後山上,也就是現在的熊首山整出幾十畝荒地種上桃樹,這一干,就再也停不下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給四兄弟的創業帶來了無限商機。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他們創立的瞿家灣黃桃種植農民合作社花果山基地種植黃桃面積達1300 餘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若盛開,清風自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桃林的不斷擴張,吸引了辰溪縣委縣政府的目光,縣裏主要領導經過幾次調研後,十分認可錦巖村黃桃的品質,隨即委託縣電商協會爲其尋找銷路。目前,合作社的果子已經全部找到了買家,產值有望突破千萬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說蔣銳來是種植黃桃的行家裏手,那麼本村的唐祖成則是更懂銷售的種植大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前總擔心黃桃賣不出去,現在只要往手機朋友圈一‘點’,農副產品信息就會發布在上面,非常方便有效。”在唐祖成創立的錦沅果業農民合作社裏,曾受過縣電商平臺專家培訓的他向記者“炫耀”着。唐祖成告訴記者,自己去年收穫的 1.5 萬公斤黃桃,80%都是通過電商銷售,坐在家門口就有訂單,今年合作社的黃桃進入了盛果期,只要銷路不愁,收入要比去年翻上兩番不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支書熊純泉告訴記者,打自己走馬上任的第一天起,便積極發展“一村一品”黃桃產業,經常邀請縣裏技術員、電商專家來村裏,“手把手”教農戶黃桃的種植技術,以及黃桃的包裝、運輸、銷售信息發佈等電商知識,培養了蔣銳來、唐祖成等一批能人,同時通過電視和電商平臺打響黃桃品牌,現在80%的農戶都掌握了電商銷售,讓 800 餘名果農搭上了“電商快車”。如今,遠在深圳、內蒙古的消費者在一天之內便能喫上新鮮美味的錦巖黃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裏有能人,致富有希望。今年68歲的村民婁長芝由於女兒遠嫁外地,老伴又腿腳不便,被村裏定爲貧困戶。眼看村裏的黃桃產業越做越好,她主動找到種植大戶唐祖成,希望能在其中出點力。唐祖成被老人不等不靠的思想深深感動,便安排她在果園裏做些施肥、除草等輕農活,工資也和其他工人一樣,每天100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唐老闆對我們這些老年人尤其是好,天太熱都不讓我們幹活,下雨了都不讓我們淋溼,做一個小時也算一天工,對我們老年人實在是太照顧了。”婁長芝告訴記者,最近這幾年,她都在唐祖成的合作社裏做工,黃桃成熟期的4個月裏,每個月能掙1500元,縣裏結對幫扶的幹部又給她買了一批雞苗,養的雞剛長大就被周圍的居民搶購一空,每年拿到手的就有兩萬多元,日子格外好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不光有鮮美的黃桃,每年三月來這兒觀賞桃花的人也非常多咧。”臨近採訪結束,村書記熊純泉高興地告訴記者,每年初春,一千多畝桃花盛開,蔚爲壯觀,許多外地的遊客都慕名而來,經過口口相傳,已然成了全縣乃至全市的“網紅”景點,按每人十塊的門票算,僅憑花期,便能爲村集體帶來10萬元的收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現在就是這個上山的路還是有點窄了,有些開車上山來賞花、購桃的遊客經常會堵在半山腰,挺尷尬的,要是路能再修寬點兒就好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的桃子口感特別好,產量也高,應該更好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漫步桃林之中,烈日下的微風拂面而過,村領導和村民們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你一言我一語地聊着,好不熱鬧。(本報記者 龔彥 通訊員 郭澤 華劉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蹲點手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因地制宜鑄就金色名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行走在錦巖村的黃桃基地,你很難不被它那壯觀的桃林所吸引,漫山遍野的桃樹和豐滿爽口的黃桃,是錦巖村村民們智慧的結晶,也是對他們辛勤耕耘的褒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裏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經過幾代人的摸索,錦巖村的黃桃由原先的十多個品種,到如今只保留下了“錦繡”和“生川中島”兩個品種,都是顧客反映最好,價錢賣得最高的。實實在在到手的實惠讓果農們領悟了,不管是發展什麼產業,什麼品種,因地制宜纔是最關鍵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的錦巖村,黃桃已然成了一張金色名片,村裏原先持觀望態度的村民已踊躍地加入到了種植黃桃的隊伍中,許多客戶也專程打電話到村裏準備訂購,果農們告訴記者,接下來的5年,所有的桃樹都將進入盛果期,產量將一年比一年大,口感也越來越好。好產品加好口碑,已經步入發展快車道的錦巖黃桃,未來可期!\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59912209082010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