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中國近代歷史的標準科舉制度後,修改孟子思想、推行改編儒學八股文教育;出現中國歷史上福利最好的“學校”,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爲中國人思想禁錮的最嚴格時代來臨。

朱元璋本想將帝位傳給太子朱標,可惜這位在朱元璋下培養的太子卻暴病而亡;所以傳位給年少聰慧的朱標次子朱允文(建文帝),其實歷史上朱元璋多次提及傳位給四子朱棣(明成祖);因爲這個四兒子更像朱元璋在計謀更明白朱元璋爲什麼這樣做。這也是爲什麼朱元璋迫害功臣及各種對帝位有威脅的人時,卻對四子朱棣所佔地理位置兵權沒有集權在帝國中心進行控制的原因吧。

先說一下朱元璋四子吧,他是一位城府很深的人;在自己沒有帝位的機會及實權下對自己的將士十分痛愛並且一直是“老好人”的樣子,在生活中可以說的上是沒有任何把柄的一個大好人。

而朱允文是太子朱標的第二個兒子,如果太子朱標沒有暴病而去;也許帝位不一定就是他或是朱標大兒子的。因年少的朱允文是真的沒有什麼城府的一個人,14歲他父親重病期間孝心更是感動了朱元璋。因爲這個孩子的善心、孝心感動了近冷血朱元璋,所以才放棄傳位於給四子朱棣的念頭,而傳位朱允文做皇太子。

1398年朱元璋於6月病世,朱元璋死也把中國歷史已經停止了近千年的陪葬給重新用起來;明朝朱元璋用過的女就這樣全部送葬了。21歲的皇太子朱允文登基後全國上下官員都高興的放鬆下來,因爲多疑、專政、霸權的朱元璋終於死了,而年輕的朱允文又是一個善良的帝王。

建文帝上臺後廢除了朱元璋的很多不合人情的規定,就帝不久有大臣推薦削藩防止各藩王影響自己的帝位安全;但年少並無知他推行了光明正大的削藩,由於建文帝處處講理、找問題去處藩王。處理了其它藩王當然可以找到很多問題,就是燕王朱棣爲人處事非常好;基本上找不到藉口,所以被放在最後面處理這個政治最大隱患。

這一放給了朱棣很好的造反時機,1399朱棣舉兵造反,由於朱棣對部下非常的好;很多舊部歸入旗下。並於1402年兵臨皇城之下,宮中大火建文帝同一個謎一樣消失;至今還是一個歷史謎團。

而剛入帝位的朱棣,開始坦言以前對他沒有善言的官員不計過往;但是確定坐穩後的朱棣又開始了他本來的面孔,他恢復了朱元璋的所有嚴酷到沒有人情的規定;殺戮了所有對他不聽從專政思想的大臣及家屬近萬人,而當初所謂陪他打江山的將士們;開始多數封候後期權力太多,軍隊名氣太好的將軍卻不也得善終。

這段歷史講寫這裏,很多人不由的爲善良的建文帝覺得可惜;但是爲什麼建文帝會失敗呢?主要的原因沒有朱棣這樣會處心積慮,更沒有學會爲什麼朱元璋爲穩定江山的設計控制百姓思想的長遠、而又不合人理的規矩;更不會一巴掌一個糖的的訓化人心。

今天也有這樣一句“慈不掌兵 情不立事 義不經商 善不爲官”的民間一說,當我看到中國的帝王到這段歷史時,更像看到人性非常黑暗的一面。很多權貴人口中的仁義也許只是自己利益下的一種需要。

明清的歷史真的是中國人精神上非常黑暗的一段,因爲當我再看春秋、唐、宋等歷史時,看到的是英雄之間的爭鋒、仁義與計謀;雖然對百姓有收割,但是在精神上很少去禁固。

所以我寫了這幾篇歷史不可憐弱者,是告訴每一個善良的你可以善但是不是軟弱;你可以守規矩但是不能什麼事情都沒有良心的事者言聽計從。現在是新社會不是明清時代,很多精神上的規矩我們不要過份的放在心上,因爲軟弱就創造了自己子孫後的悲劇。

而今天中國商業競爭中還能少量看到,由歷史留下來爲錢沒有良心玩陰謀詭計的商人。翻開歷史上精神上的黑暗,讓青年的一代陽光成長,少年強則中國強。對於某一些人玩弄的“假團隊精神”或“傳銷組織“的人必須要有防範,還有一些看着很有道理的歪理多加識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