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柴胡只要保證出苗,就旱不死,我計劃再發展幾十畝,帶領村民一起種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適逢大旱之年,介休市綿山鎮積極組織種植戶抗旱保苗,爲藥材種植戶爭取特色種植大旱之年保險政策,確保種植戶減產不減收。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fg3Ct9RdC5jU\"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40\" alt=\"介休:柴胡花開綿山美 鄉村振興遍地“金”\"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黃河新聞網晉中訊(宋茜)\u003C\u002Fstrong\u003E滿目金黃香百里,一方夏意醉綿山。七月的介休市綿山大地,金黃色的柴胡花恣意開放,隨風搖曳的身姿印滿眼簾,一派豐收的景象,令人愜意和陶醉。柴胡,耐寒、耐旱,它不僅藥用價值高,花也好看,具有很好的景觀效果,經過兩年的試驗性推廣種植,柴胡成了綿山鎮的“道地藥材”,同時也成了幫扶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的好路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家有12畝地,去年村裏宣傳讓種藥材,我不敢種,後來500元一畝租出去5畝,剩下的7畝還是種了玉米,到現在玉米已基本旱死了,倒是我偷偷去看了一下我租出去的藥材地,長的還可以,早知道我也種成藥材了,每畝地加上種玉米投資的大約300元,今年相當於藥材地比種玉米淨掙了800元。”焦家堡村村民老高感嘆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適逢大旱之年,介休市綿山鎮積極組織種植戶抗旱保苗,爲藥材種植戶爭取特色種植大旱之年保險政策,確保種植戶減產不減收。同時,積極爲農戶提供統一的技術指導,統一的肥料施用方案,協調合作社及時購買收割柴胡機具,爲下一步收割柴胡杆作好準備,並與市農業等有關部門協調,兌現了特色農業補貼政策,極大地調動了合作社與農戶種植藥材的積極性,培養了一批藥材種植的小農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柴胡只要保證出苗,就旱不死,我計劃再發展幾十畝,帶領村民一起種植。”四家窯村村民武海俊如是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柴胡的種植,爲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除草、追肥、割柴胡杆、收穫等,都需要人工。從4月份開始,綿山鎮大靳、小靳、宋莊、河村、焦家堡、西河底等村,已開始組織人們在柴胡地除草,村裏女人、老人們不用出外打工,在自家門口就能把錢掙了,小靳村村長還特意組織了一隻10多人的便民服務隊,專門給種植戶提供田間服務。不自覺間,村裏開始活躍起來,柴胡種植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柴胡熱正在綿山鎮各村悄然興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柴胡的種植,極大地促進了鄉村旅遊、種植、服務業的產業融合。連片的柴胡在夏日的暖陽中隨風盪漾,不僅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還吸引了不少人的駐足觀望。人們一邊觀看柴胡花,一邊參觀大靳、小靳等古村落。大靳村一村民還在自己家中開了一戶農家樂,吸引了不少遊客,自然風景與古村落的天然融合,正助力着鄉村振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截至目前,介休市綿山鎮已新增藥材種植面積1400餘畝。相信不久的將來,柴胡種植,將爲綿山鎮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添柴加火,也必將撬動綿山鎮玉米傳統種植的天平,讓綿山鎮的農業變成有奔頭的產業。\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28133387445915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