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之多,特朗普終於解決老大難問題?

近日,美國最高法院以5票贊成、4票反對的結果駁回加州法官此前一項裁決,允許美國總統特朗普動用美國國防部25億美元資金修建數百英里長的美墨邊境牆。得知這一信息的特朗普欣喜若狂,第一時間在推特上“賀喜”,稱這是“在建牆問題上的巨大勝利”,也是“邊境安全和法治的巨大勝利”。

邊境牆是特朗普政府面臨的“老大難”問題,在白宮與國會之間引發了多次“拉鋸戰”,甚至造成美國曆史上時間最長的一次政府停擺。迫於政治壓力,府會當時暫時達成妥協方案,但國會同意撥出的14億美元資金遠低於白宮60億美元的預期。此後,特朗普在今年2月動用總統行政權,宣佈美國南部邊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希望以此繞過國會的撥款限制。

儘管以“國家緊急狀態”的方式謀求修牆經費讓民主黨人炸了鍋,特朗普卻對此輕描淡寫,表示自己不過遵循慣例,並非開創先河。從歷史上看,1976年以來美國總統確實58次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也沒有任何一次在法律層面遭到過實質性挑戰。但特朗普故意忽略了一個關鍵細節,此前沒有一個總統通過“國家緊急狀態”強迫國會在其不支持的項目上投入經費。

一票之多,特朗普終於解決老大難問題?

與“國家緊急狀態”的爭議類似,美國最高法院這次有利於特朗普政府的判定將再一次把輿論引向對“三權分立”的大討論。也就是說,在美國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下,美國憲法規定國會掌握“錢袋子”,撥款權應攥在國會手中,這是國會制衡總統權力的重要工具。國會與白宮在這一問題上產生分歧時,最高法院的介入就顯得尤爲關鍵。因此,判定結果出來後,國會民主黨人極爲失望,衆議院議長佩洛西不僅不認可判定,還直言“美國開國元勳設計的是民治的民主國家,而非君主制國家”,暗諷特朗普的總統權力已一手遮天。

實質上,作爲政治素人的特朗普力推修牆大業,背後邏輯絕不是爲了引發美國國內有關“三權分立”的學術和法律探討,而更像是一場爲了選票不得不打的政治戰役。建牆的本質是移民問題,特朗普能夠在2016年當選美國總統主要依靠的是信奉新教的盎格魯-撒克遜白人,這些人切實擔心的問題之一就是移民。維護政治生命、呵護選民基本盤自然成爲特朗普執政後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他強勢推動移民政策也得到鐵桿選民的“投桃報李”,體現在其支持率長期保持在40%以上。

從政治理念上看,特朗普修牆的執念來自於對美國國家安全現狀的現實評估。在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眼中,非法移民已成爲威脅美國國家安全、搶奪美國民衆工作崗位、影響美國民衆生活方式的破壞性來源。特朗普和一些共和黨人認爲,不及時將這些人拒之於國門之外,“國將不國”。這也合理解釋了在美國國務院這樣一個外交部門中,負責政策規劃的高官也開始用“族裔衝突”“文明的衝突”視角看待大國關係。

一票之多,特朗普終於解決老大難問題?

隨着2020年大選季到來,兩黨在移民問題上的分歧只會越來越深,爭執能見度只會越來越高,美國政治和民衆生活要付出的代價只會越來越大。國會民主黨人絕不會因爲最高法院的判定而善罷甘休,相反,這一判定將激發民主黨更大的火與怒。一方面,針對特朗普政府的法律戰不會偃旗息鼓。今年4月,國會民主黨人表示要就特朗普宣佈“國家緊急狀況”提起訴訟,雖然訴訟已經失敗,但民主黨人仍表示計劃繼續上訴。而針對此次最高法院的判定,“塞拉俱樂部”等團體表示還將繼續在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捍衛三權分立。

另一方面,民主黨人針對特朗普的“政治戰”將曠日持久。在特朗普的“帶節奏”下,移民問題、族裔問題已經成爲當前兩黨鬥爭、謀勝大選的焦點議題之一。中期選舉之後,衆議院多數席位被民主黨拿下、國會族裔更爲多元、民主黨自由派增多,民主黨在邊境牆和移民問題上的態度與特朗普的差異更明顯,立場更堅定。在大選季的烘托下,兩黨都將以此作爲攻擊對方的有力抓手,雙方能夠互相妥協的空間將進一步遭到壓縮,兩黨在移民問題上的“攻防戰”將成爲未來一段時間黨爭的“新常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