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建設雲湖鄉村旅遊區的同時,關鍵問題是徵地,當時什雲村的村民,部分村民雖然同意將土地承包出來,但是仍然存在懷疑觀望的態度,心有疑慮認爲“你蔡江到底能做出什麼樣的成效,你所承諾給大家的回報能不能做到”,蔡江向什雲村全部村民立下保證書,“天在看人在幹,我先做給你們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考慮到雲湖旅遊區所在的什雲村村民收入方式單一,每戶基本上都是靠簡單耕種或外出打工來維持生活,有相當一部分村民屬於貧困戶,在脫貧攻堅戰打響後,蔡江感覺到,這是幫助什雲村改頭換面的絕好機會,他決定將旅遊區的擴張和什雲村的發展結合起來,讓企業得到發展的同時,幫助村民改善生活水平。

"\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2c59a6714ac491182aca44e03756c17\" img_width=\"752\" img_height=\"500\" alt=\"海南瓊中雲湖鄉村旅遊區董事長蔡江榮獲“全國模範退役軍人”稱號\"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瓊中宣傳”公衆號最新動態:在全國上下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2週年之際,7月26日,在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共中央組織部、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等軍地相關部門聯合表彰了一批全國模範退役軍人、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模範單位、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模範個人,海南瓊中雲湖鄉村旅遊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江獲表彰爲全國模範退役軍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忘初心永葆本色,不畏選擇屢次創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紮根鄉村發展旅遊,攜鄉親齊念致富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這樣一羣人:他們穿上軍裝,守家衛國,把寶貴青春獻給國防事業;他們脫下軍裝,本色不變,在第二戰場劃下精彩航線。他們就是退役不褪色、軍魂永在心的退役軍人。記原廣州某部隊退役軍人,現海南瓊中雲湖鄉村旅遊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蔡江在1981年至1984年服役於廣州軍區某部隊,1984年10月退役,軍旅生涯練就蔡江喫苦耐勞、勇敢拼搏的頑強作風,蔡江講述道,是部隊的生活讓他收穫了“堅韌、毅力、團結”這一人生財富,如果沒有軍營的錘鍊,也就不會有今天的自己。正是這種在軍營中錘鍊出的堅毅品格和理想抱負,讓蔡江在創業之路上不畏艱難,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了現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忘軍人信念 白手起家創辦汽修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4年,從部隊退伍後,蔡江被分配到當時的縣農機廠工作,主要從事機器維修等技術活。“要努力學習好這項社會技能,保證自己能夠勝任崗位。”蔡江說,退役後的他從未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不僅工作之餘鑽研業務,還通過五年的努力學習,如願完成全部課程,取得本科畢業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90年工廠改制,全縣的國有企業面臨解體下崗,蔡江離開農機廠,下崗?創業?擇業?何去何從,也是困擾在年輕退伍軍人裏面思考的問題,在部隊的這幾年,蔡江受到大熔爐的鍛鍊,“雖然退伍了脫下軍裝,可是軍人的本色不能變”想起部隊臺長毛先謂語重心長的話,久久響徹在耳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到家鄉以後,蔡江一直在思考如何爲家鄉去出一份力。“不能伸手問國家要工作,不能伸手問政府要補貼”帶着這樣的軍人信念,1996年蔡江湊了錢找了專業的維修人員在瓊中縣開了一家汽修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創業路並非一帆風順,蔡江先後遇到了廠房建設審批困難、資金短缺、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等困難,但他絲毫沒有退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何管理企業,如何凝聚人心是蔡江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作爲一名老黨員,蔡江無論是在部隊還是在企業,都堅持接受黨的教育,及時學習黨的理論,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蔡江琢磨着,“有黨組織的參與,成立一個黨支部,今後對企業的發展,對教育員工,都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企業開張後,蔡江制定了一整套企業經營管理的規範制度,對員工實行半軍事化管理。“我們軍人要講組織、講紀律,講信用,決定要做的事情就要不怕困難,全力以赴執行好。”幾年的用心經營後,蔡江開辦的營城汽車修配廠成爲瓊中最大的一家汽修廠,當時有近50名員工,當年的第一家非公企業黨支部也在此誕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畏選擇屢次創新創業扶貧齊頭並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順遂的創業經歷並沒有讓蔡江稍有懈怠,2009年底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意見正式發佈,讓全省人民振奮人心,這讓蔡江倍受鼓舞的同時對未來的創業思路也有了新的思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蔡江覺得,海南濱海旅遊已形成規模,而雨林、山地等“綠色”旅遊等多數風水寶地還未曾讓人所熟知,旅遊產品並不豐富。“開發鄉村旅遊非常有前景,既可爲瓊中樹立綠色旅遊名片,也能夠帶動村莊周圍的農戶致富,一舉雙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蔡江眼中,什雲村三面環山,山中有湖,環境優美,是不可多得的一片山水環抱福地,“什雲村曾經是一個極度貧困的村莊,但擁有山青水秀的優厚資源,如果將它打造成鄉村旅遊區,也能夠讓這一片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蔡江心裏一直都有念頭,把瓊中的山水整合起來,合理利用山水資源,開發鄉村旅遊,一個綜合型的鄉村旅遊能夠帶動我們周邊的村民致富,讓村民就業不離家,創業不離村,就近就業,安居樂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了想法和思路,開始逐步落實在行動上,蔡江毅然決然放棄了汽修廠的生意,從縣城返回鄉下,2012年9月籌資成立了雲湖鄉村旅遊區開發有限公司,全力打造雲湖鄉村旅遊區農業綜合項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建設雲湖鄉村旅遊區的同時,關鍵問題是徵地,當時什雲村的村民,部分村民雖然同意將土地承包出來,但是仍然存在懷疑觀望的態度,心有疑慮認爲“你蔡江到底能做出什麼樣的成效,你所承諾給大家的回報能不能做到”,蔡江向什雲村全部村民立下保證書,“天在看人在幹,我先做給你們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考慮到雲湖旅遊區所在的什雲村村民收入方式單一,每戶基本上都是靠簡單耕種或外出打工來維持生活,有相當一部分村民屬於貧困戶,在脫貧攻堅戰打響後,蔡江感覺到,這是幫助什雲村改頭換面的絕好機會,他決定將旅遊區的擴張和什雲村的發展結合起來,讓企業得到發展的同時,幫助村民改善生活水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鄉村旅遊面臨着投入高、週期長、利潤低的現實問題,但蔡江沒有絲毫退縮,每天和工人們在工地上揮灑汗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皇天不負有心人。雲湖農家樂在2012年的下半年進行整體的開發跟建設並投入營業,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氣候宜人的景色吸引各地遊客紛至沓來,隨着餐飲部、咖啡廳開業、客房部的先後開業,僅僅用了七個月的時間,雲湖便擁有了第一桶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蔡江一手創辦的雲湖鄉村旅遊區逐漸成爲省級鄉村旅遊重點建設項目,是集用餐、客房、會議、娛樂、農業觀光及鄉村自由行爲一體的綜合性服務企業。蔡江爲了豐富旅遊產品,他還在雲湖農家樂注入新鮮元素,水上娛樂、定向越野、自行車賽、青少年足球訓練、露營、農業綜合觀光等一系列旅遊項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將雲湖旅遊區的建設與什雲村扶貧工作相結合,因地制宜地創立包括安居工程、就業脫貧工程、產業致富工程、關愛留守老人的孝道工程、資助村民子女上學的陽光工程、宣傳黎苗文化的文化傳承工程成爲“六位一體”的雲湖模式,村企共建,共同致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用獨特的雲湖模式打造的什雲村,使什雲村不再成爲空心村、留守兒童村、老人村,讓村民在享有安居樂業的同時,不失居、不失地的前提下過上美好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六位一體”雲湖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帶動鄉親共同致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廣蘭的新房是雲湖模式危房改造整村推進安居工程興建的第一批樓房,“我很喜歡這種套間式的風格”談話間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前的什雲村幾乎全是住了多年的瓦房年久失修,一旦遇到大雨或颱風天氣,不少人都得在家裏放個盆,接住滴到屋裏的雨水,”李廣蘭給記者講述以前的居住窘境,“每逢颱風天,老闆都會接全村人去雲湖居住幾天,待颱風季過後再返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危房改造是擺在什雲村面前一個亟待解決的大問題,在瓊中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雲湖公司提出的什雲村整村推進方案中,每戶村民將獲得一棟兩層建築面積爲228平方米的民族特色農居房,含裝修、配家電,建好後村民可直接拎包入住,整棟樓造價約爲50萬元,其中含政府危房改造專項資金5萬元,村民出資10萬,餘下的35萬元由雲湖公司負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蔡江與村民王興學溝通了解到,個人出資的十萬元對於大部分村民來說,仍是一筆很大的負擔,一旦要蓋新房子,可能全家要舉債多年或者根本無法籌集到這麼多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蔡江深思熟慮一番之後,想了一個兩全其美之法,村民一分錢都不用掏,也能住進洋樓,“既然做了就要做到實處,讓村民零負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雲湖公司在給每戶村民無償出資三十五萬元的基礎上,再借給每戶村民十萬元用於建房,同時向村民承包該塊土地的經營權,按照三十年的標準用承包租金抵扣村民的借款,各家各戶也可根據自家的收入水平,自行選擇提前還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部分村民家庭實屬困難,連政府補助的五萬元都想先挪出來,購買雞苗鴨苗等投入生產,希望蔡江能多借一些放款補上,蔡江也同意了,“一切都爲了村民考慮,既然我們參與到精準扶貧當中來,那就要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真正把精準扶貧做到實處,讓村民輕輕鬆鬆、實實在在的擺脫貧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整個什雲村58幢別墅,64戶人家和李廣蘭一樣,在2018年春節前都住進這樣寬敞嶄新的小洋樓,搬進寬敞舒適的新家,李廣蘭收拾起屋子來格外輕快,收拾好家裏,李廣蘭就準備換上工作服去上班了,她是雲湖公司財務部的一名員工,上班地點就在離家不到300米的雲湖旅遊區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滿意這份工作,我在公司主要做財務報表,公司還給我們交了養老保險,上班地方離家近,顧家上班兩不誤,”李廣蘭的公公也在雲湖公司裏擔任保潔崗位,像他們這樣一家有幾口人都在雲湖公司工作的情況,在什雲村十分普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爲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雲湖旅遊區可以提供的工作崗位也越來越多,蔡江便提出,優先安排什雲村村民進公司工作,根據他們的年齡、文化程度和愛好,技能的不同合力分配工作崗位,讓什雲村村民居有所安、月有所得、擺脫貧困。在雲湖公司工作的什雲村村民每人每月都有1800元至3800元不等的收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截至目前,在雲湖旅遊區就業的村民多達400餘人,村裏人看到蔡江,都親切地稱他爲“老闆”,除了他確實是村裏一部分人的老闆之外,他對村裏人發生的大事小情,總是熱心幫忙,從不推脫,這份情誼和擔當讓大夥都對他倍加信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7月25日,《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以發展共享農莊爲抓手建設美麗鄉村的指導意見》印發,根據這份文件,省農業廳在2017年11月在全省批准了61家海南共享農莊創建試點,雲湖共享農莊名列其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什雲村村民王月珍平時和家人都居住在一樓,二樓的三個房間屬於空餘居室,以後將會被改爲共享農莊的客房,像王月珍家中一樣,什雲村整村推進的所有新建樓房裏的空置居室都將被利用起來,改爲客房,由雲湖公司統一管理和經營,戶主管家,經營所得按戶主、公司六四比例分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此之外,蔡江還把村裏的剩餘土地流轉集中起來,採取“公司+村集體”、“公司+農戶”等方式,合法合規有效整合剩餘宅基地,整合農戶各類承包地,以土地租賃或入股的形式參與到公司裏共同經營,村集體入股得到分紅收入,農民得到就業、又分紅,村集體、農戶即是員工又是股東。建設農業綜合產業體驗觀光區、林下南藥產業區、一戶一池金龜養殖區等共享農莊項目,以產業發展帶動村民致富,實現什雲村的“造血”功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讓什雲村村民老有所依,學有所成,雲湖公司爲什雲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生活補貼400元,從年滿60歲一直髮放至壽終,爲什雲村考上大學的孩子,每人每年資助1萬元直至大學畢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像蔡江同志這種在發展自身的同時,還時刻不忘周邊的羣衆,心繫脫貧攻堅這樣的一個好黨員,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楷模”長征鎮黨委書記邵正斌給予了蔡江高度評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按蔡江的設想共享農莊在2019年全面建好之後,雲湖公司就算完全和什雲村合爲一體,既是企業也是家,什雲村得到發展,村民們的生活水平得以大幅提升,他的家人們也能過上好日子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心繫部隊,做村民的貼心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川潮也是什雲村人,在雲湖的安保部工作,他有三個孩子,老二王世妹學習十分努力,2016年考取了湖南師範大學的本科,成爲了什雲村幾十年來第一個女大學生,收到女兒學校寄來的錄取通知書時,當時自己激動的心情王川潮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孩子學有所成,做父母的自然滿心歡喜,但捧着錄取通知書,王川潮卻覺得這張紙彷彿有千斤重,沉甸甸的壓在自己心頭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妻子重病在家,無法工作,全家人的開銷全落在他一人身上,本就十分捉襟見肘,女兒上大學的幾千塊學費,該怎麼湊齊,”讓他喜悅之餘更是愁眉不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在王世妹收到錄取通知書的第二天,王川潮正在家照顧妻子,家裏卻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不管生活上還是資金上有什麼困難,公司都盡心盡力去幫助你們,資助王世妹讀完四年本科,每個學期資助5千元,直至畢業,畢業後我們公司優先錄用其回來就業。”蔡江與雲湖黨支部經過討論,決定資助王世妹四萬元幫助她完成本科四年的學業。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得知這個消息後,終於能夠安心準備上學的王世妹特意拉着父親到縣城找人做了一封感謝信送給雲湖公司,“公司捐贈的獎學金就如雪中送炭,不僅對我的學費有莫大的幫助,更給予了我巨大的鼓勵與莫大的支持”這張浸滿了感恩與希望的紅紙,至今被貼在雲湖黨支部會議室的宣傳欄邊,這是爲了鼓勵村裏更多的孩子,以王世妹爲榜樣心無掛礙,努力求學,用知識改變自己和家鄉的未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蔡江雖然早已脫下了軍裝,但他的心一直惦掛着軍營,關注着軍人。對於軍人,他有一份特殊的情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軍人是一個國家的脊樑,他們擔負起了保家衛國的責任,無論是颳風下雨,還是冰天雪地,他們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永遠將祖國和人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是這樣一羣人在退伍後卻不知自己的人生到底該何去何從,每年都有一批又一批的軍人退伍,退伍之後,所有的軍人都要面臨的同一個問題就是找什麼樣工作,爲滿足退役士兵的就業需求,拓寬退役軍人就業渠道,蔡江創辦了退役軍人服務創業就業培訓基地、退役軍人之家,成立退役軍人協會,幫助下崗退伍軍人解決再就業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是個軍人永遠是個兵,部隊培養了我三年,讓我養成了雷厲風行,敢於擔當的工作作風和嚴於律己的優良品質,讓我始終秉承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這一宗旨。”如今的蔡江對自己的事業有了更多的夢想,而什雲村也在他的夢想做有了敢於做夢的底氣,過去簡陋的房屋、泥濘的村道華麗變身爲一排排獨棟的氣派樓房,村容村貌有了極大的改善,昔日的貧困村莊蛻變成爲美麗鄉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蔡江告訴記者這是他的承諾更是他的使命,也時常告誡自己的子女,一個人留在社會上只留一張名片,留一幅作品,錢財帶不來也帶不走,將我們積累的經驗和有限的財富進行整合,爲人民辦實事,爲社會做有益的事。\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64907991728180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