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29日晚間開始,小紅書陸續從各大應用商店中下架。截至發稿時,小紅書在安卓平臺上的應用商店中已全部下架,只有蘋果應用商店還能搜索和下載小紅書APP。有業內人士表示,小紅書APP的全平臺下架只是時間問題。

目前,小紅書被下架的原因尚不清楚;其下架期限也未知。不過,外界普遍猜測其下架是因爲內容違規所致。

小紅書的下架,再次暴露出其在內容上高度UGC(用戶生產內容)依賴的弱點,或將使其本就曲折的商業化道路進一步受阻。

全平臺下架只是時間問題,下架期限未知

小紅書在回應中表示,公司已瞭解到被下架的情況,正在與相關部門積極溝通解決,現有用戶的使用不受下架影響。針對蘋果應用商店是否也會下架小紅書的問題,有業內人士表示,對於下架APP的行政通知,雖然在落實上會有時間差,但不會只在部分應用商店下架。因此,小紅書APP的全平臺下架只是時間問題。

對於小紅書或將面臨“無限期下架”的傳聞,新京報記者向小紅書官方進行了求證。小紅書方面回應稱,下架期限將會以與相關部門溝通結果爲準,網上傳言均爲不實消息。

據悉,APP的下架期限一般分爲3天、一週、兩週、三週、一個月,乃至“無限期下架”不等。“無限期下架”無疑是其中最重的處罰。不過“無限期下架”並不等同於“永久下架”,而是“未接通知,不得上架”,也就是說,如果整改通過,也可能重新恢復上架。2018年7月底,一下科技旗下的秒拍、波波視頻在被“無限期下架”後,就又於當年10月中旬完成整改恢復了上架。

目前,小紅書被下架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對於這個每日產生30億次圖文、短視頻內容曝光,其中70%的曝光來自UGC(用戶生產內容)的生活方式分享社區,外界普遍猜測其下架是因爲內容違規所致。

小紅書或全平臺下架 虛假內容、刷單刷量等問題頻發

記者在小紅書上搜索“酒店”所見圖片。

虛假內容、刷單刷量等問題頻發,“種草神器”小紅書仍需強化內容控制

龐大的UGC內容,在讓小紅書迅速成長爲“種草神器”的同時,也帶來了虛假內容、刷單刷量、銷售違法違禁產品等問題。

據媒體報道,在QQ等平臺上有大量第三方機構或個人能夠提供小紅書“筆記代寫”服務,一些團隊甚至可以提供包括關鍵詞置頂、筆記代寫代發、刷評論點贊、上熱搜在內的“一條龍服務”。價格方面,一篇普通用戶的筆記僅售35元,紅人號代寫一篇也只需要100元。

小紅書7月17日發佈的反作弊報告稱,平臺“平均每天清理刷量筆記4285篇,其中除機器刷量外,每天有920篇人工刷量筆記被清理”。這也從側面證實了小紅書筆記刷量情況的嚴重。

今年早些時候,有媒體曝光,在小紅書上以“煙”爲關鍵詞,可以搜索到多達9.5萬條內容,其中許多是以“測評”“種草”爲名義的軟文,而搜索“保健品”更是有48萬篇筆記。大量無資質的博主和代購店主,在小紅書上推薦和兜售各種保健品。被曝光後,小紅書進行了整改,新京報記者7月30日下午在小紅書上搜索發現,在平臺上無法搜索到菸草相關內容,關於保健品的文章數量也下降到了14萬條。

爲了“打造更加美好、真實、多元的平臺生態”,今年5月,小紅書甚至採取了“清理KOL”(KOL原指意見領袖,在小紅書上則主要是網紅博主)的激烈手段,對品牌合作人的粉絲量和月曝光量提出更高要求,而符合標準的品牌合作人則要與內容合作機構(MCN)實名簽約。業內人士分析認爲,小紅書此舉意在加強對KOL的控制,淨化內容生態,贏回用戶信任。

自營電商業務未達預期,內容社區該如何商業化?外界猜測將向MCN抽傭

小紅書面對的一個更加棘手的問題是,作爲一個快速增長的內容社區,該如何商業化。

小紅書成立於2013年,最初的市場定位是海淘化妝品平臺,後來逐漸轉變爲喫穿玩樂買的生活方式分享社區,主要由用戶互相分享服飾搭配、美妝教程、旅遊攻略、美食測評等方面的內容。2019年5月,小紅書對外公佈用戶量超過2.5億,月活用戶量突破8500萬。

“種草神器”小紅書在年輕羣體,尤其是年輕女性羣體中的影響力,被外界十分看好。爲了宣傳小米新推出的CC系列手機,連理工男雷軍也在小紅書上開了賬號,並號召“米粉”們前來關注他。2018年6月,小紅書完成D輪超過3億美元融資,估值超過30億美元。據The Information報道,小紅書目前正就多達5億美元的融資進行洽談,估值可能達到60億美元。

與順利的融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紅書的商業化之路走得並不順暢。2014年8月,小紅書推出自營電商“福利社”,但在與京東、天貓等電商巨頭的競爭中,小紅書的競爭力有限,2018年100億元GMV的目標沒能實現,在海外電商的市場佔有率上也與網易考拉海購相差超過60個百分點。

2月21日,小紅書發表架構調整站內信,電商業務更名爲品牌號部門,將圍繞“品牌號”這一核心產品,整合公司從社區營銷一直到交易閉環的資源,爲品牌方提供全鏈條服務。而福利社配合該部門,承擔整合供應鏈的職能。這一調整體現出自營電商在小紅書內部的重要性降低,商業化戰略的重點轉向爲品牌方提供廣告營銷服務。

在今年5月“清理KOL”之後,有觀點稱,小紅書可能要向MCN(內容合作機構)抽傭,以此間接收穫KOL的廣告營銷收益。對此,小紅書創始人瞿芳稱,“現在不會向MCN機構抽傭”,而小紅書未來的模式“一定不是簡單抽成或抽佣金”。“現在”“簡單”這些限定詞似乎印證了人們的猜測。

面對本次的下架危機,小紅書顯然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整改。受此影響,小紅書的商業化步伐可能也會進一步放慢。

新京報見習記者 許諾 記者 陸一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