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地水果大王列传

近日,北京新发地2018年度农产品“单品经营大王”揭晓,此次推选确定了推荐评选对象、范围和条件,明确以经营规模和销售业绩为重要依据,按产品品类划分,用事实说话,以数字支撑,选拔出真正的单品经营佼佼者。确保推荐评选出的大王在同类产品当中能完全服众,其经营规模和实力,让广大商户毋庸置疑。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几位上榜的水果大王。

菠萝大王

张明范,1975年出生,吉林榆树人,22岁来京做精品水果生意,如今仅菠萝的年销量就达2000万吨,是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市场名副其实的“菠萝大王”。

1997年过完春节,张明范带着妻子和1周岁的孩子来北京经营水果生意。起初一家人蜗居在新发地市场周边一间简陋的出租屋内,每天天刚蒙蒙亮,张明范就来到新发地市场用三轮车拉一车水果到别的市场售卖。因为孩子尚在襁褓之中,他让妻子在家专心带孩子,自己一个人打拼事业,他要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闯出一片天地。

在了解了新发地市场的交易环境并掌握了一些水果产地后,张明范决定加入这个农批大平台,“他们娘俩住的地方太冷了,我要挣钱,我要给她们换个地方住。”这是这个心里充满担当的东北爷们那时唯一的念头。“新发地市场‘让客户发财,求市场发展’的经营宗旨让我觉得,借助这个平台,一定能成功,毕竟这里承担了首都8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张明范如是说。

借了些钱,张明范开始从北京周边的产地小批量进一些水果放到市场,以半零售半批发的形式销售,并且在市场租赁了库房。“很早以前,市场的库房还相对简单,没有门,房顶是石棉瓦,冬天的时候很冷,市场领导考虑到我家还在哺乳期的孩子,特意安排工人帮我修了个木门以避风寒。”张明范回忆道。

在张明范经营的几种水果品类中,当属菠萝销量最好。每年的10月到来年6月,是菠萝大量上市的季节,由于菠萝不宜冷藏,因此一个季度的菠萝必须全部卖掉才能保证不赔钱,再加上产地全部在南方,这就要求经营者对自己客户的进货量要有非常精细的掌控能力,然而这正是张明范的强项。张明范告诉记者:“生意人就该有生意人的头脑,我不但要对客户进行实力的衡量,每隔一段时间还要统计出综合销量,因为这直接决定了每次要从产地上多少货才能全部卖掉。

如今,张明范的菠萝批发总量在每年2000万吨左右,销售总额达3000万元。在广东及海南地区分别建有400—700亩的菠萝种植基地,专供北京各大批发市场及物美、华联、家乐福、京客隆等大型商超。除此之外,张明范还将生意做到了国外,不仅在缅甸合作了种植基地,进口新品菠萝供应北京的“果盘子”,他还把的菠萝出口到了俄罗斯,并且深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

除了主营菠萝以外,张明范还经营着黑提、西瓜、荔枝等水果,并且打算注册公司和自己的菠萝品牌,以健全自己的产业链。张明范说:“新发地市场承载了太多农批人的希望,商户和市场血肉相连,真心付出总会有丰厚回报。”

苹果大王

“秋香”,一个颇具诗意的名字,却是“苹果大王”张爱党夫妇共同创立的苹果品牌。张爱党夫妇通过20余年的携手努力、诚信经营,秋香苹果如今已成为享誉华北、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并远销东南亚等地。秋香苹果年交易量2万吨,年交易额达3亿多元,被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市场苹果十大品牌”。

张爱党创立的北京金秋果香商贸有限公司,入驻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市场后连续5年获得“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优秀经销商”“北京市农副产品文明诚信经营户”、新发地“文明经营户”等荣誉称号。该公司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在烟台、辽宁、等苹果优质产区拥有高品质健康有机、绿色无公害种植基地,以及高科技加工工厂,并在多地建设了储存周转冷库,仅北京新发地的转运分销冷库面积就达到500多平方米。该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内蒙古、山东、山西、宁夏等地均建立了强大的销售网络。

张爱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05年刚来到新发地农产品市场时,就听张玉玺董事长讲,新发地是创业致富之地,商户要想做大做强,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此外,还要提高产品的质量,用品牌的力量来换取客户的信任。经过张玉玺董事长的指点帮助,张爱党下定决心,并通过一步步的努力,注册了以妻子名称为品牌的秋香苹果。“我们的口号是‘秋香苹果,甜蜜你我。吃秋香苹果,享美好人生’。吃过秋香苹果的人,都夸赞我们苹果的口感品质。今年,新发地果园——秋香苹果生产加工基地的果树也已经结果了。”张爱党自豪地说。

据了解,“诚信”是秋香苹果一贯坚持的经营宗旨。张爱党回忆说:“记得有一次,一家超市采购商称苹果个头大,但并未提出退换货要求。但我们还是直接把苹果换掉了,那位采购商很满意,直接和我们签订了每月200吨优质苹果的合同,由此建立了长期供销关系。”张爱党表示,在新发地重信誉,守承诺,不愁产品卖不出去。多年来,秋香苹果秉承以诚待人,文明守信的经营理念,赢得了客户的广泛好评。

“都说今年的生意不好做,但我们的苹果却基本没受太大影响。因为‘秋香’这个品牌走的是高端路线,需要高品质水果的商店卖场都会从我这里进货。目前我们在新发地市场共有4个周转冷库,虽然总体销量比去年有所下滑,但就目前的数据来看,销售业绩还是比较理想的。”张爱党坦言。

荔枝大王

“要做大做强单品经营,为市场提档升级添砖加瓦。”“荔枝大王”——北京正丰商贸总经理王慧东如是说。“十年磨一剑,我是从1996年开始销售荔枝,至今已有20年。2015年,公司组织和销售的荔枝达一万多吨,而这恰恰是基于新发地市场这么好的平台。”

王慧东介绍,2015年,海南的荔枝减产。自己4月初就到海南的三亚、陵水、文昌、儋州等地提前订购荔枝,重点保障北京的供应。同时,还承包了30多亩果园,用农民自己积攒的有机肥施肥,用灭虫灯消灭虫害,从生产源头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去年,公司经过多方组织货源达到了600多车。另外,2015年5月份,广东省廉江市荔枝获丰收。“担心滞销,当地政府知道我们是北京新发地市场做荔枝批发的大户,主动找上门来。”王慧东深有体会地说,“我们是做农产品的,又有新发地市场这么好的销售平台,有责任帮助果农将辛辛苦苦种出的产品卖个好价钱。”王慧东认为,正因为有了新发地市场的对接,才让果农不愁销路,真正让辛苦种出的水果换成真金白银。

王慧东介绍,2015年5月底,公司在广东阳江、汕头组织了上千吨的“玉荷包”“红花荔枝”调往新发地市场,还和越南的果商合作,把越南荔枝知名品牌“越红花”运到北京销售。公司不但自营荔枝,还组织广东、海南、福建的荔枝运销大户,组织货源到新发地市场,沃尔玛、永辉超市、天猫与公司签订了荔枝供应合同。王慧东认为,只有大家都做大做强了,新发地市场才会更加繁荣。

“2016年海南及广东的荔枝因气候寒流原因减产且上市较晚,为保障北京市场荔枝的供应,将多方积极组织货源,稳步发展主营业务,持续做大做强,以此来回报成就我们梦想的新发地市场。”王慧东说。

香梨大王

“在奔向成功的征途上,积极向上的团队只有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才能迎来瓜熟蒂落万里晴空。”

——“香梨大王”徐强

他16岁就来到北京做水果生意,风雨二十载,如今的他已成为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市场的“香梨大王”,他经营的新疆库尔勒香梨深受广大客商和消费者的认可。他叫徐强,一个在农产品流通行业勤恳耕耘的安徽小伙儿。

徐强出生于1979年,安徽阜阳人。1995年同父亲和大哥一起来北京做水果生意,1998年加入新发地市场,2006年创建“果荟”品牌并正式开启“果荟香梨”的销售和经营,2008年“果荟”品牌打通市场销路,逐渐被消费者认可,2010年“果荟”品牌开始着重提升标准化和品质化发展……一路走来,徐强的辛劳付出获得了很多收获。回眸打拼之路,徐强告诉记者:“从当年蹬着三轮车的水果小贩到如今的团队领导者,我亲眼见证了农产品流通行业的飞速发展,也在不断满足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高标准需求,今后的路还很长,事业任重道远。”

谈起与香梨结缘的故事,徐强回忆道:“记得那是2005年,我去新疆考察产地,被库尔勒的秀丽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而当我品尝到当地的库尔勒香梨后,我不禁惊呆了,世上竟然有如此香甜可口的梨,我当时唯一的念头就是,我必须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做一番事业,我一定要让首都的消费者也能吃到这种香梨!”

依托新发地市场的平台优势以及库尔勒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徐强成功地把库尔勒香梨引进了北京市场,他不但成立了北京果荟农产品有限公司,还在新疆开发了2000亩的香梨种植基地以及万吨保鲜冷库。如今,徐强已将果荟公司打造成为集“种植、批发、销售”三位一体的农业企业,公司的香梨年销量在1.5万吨以上,年销售额突破了2亿元,产品在市场供不应求。“我已连续5年刷新了新发地市场的香梨交易量及交易额,如今很多客户甚至都是提前打电话预定,直接付钱等待拿货。”徐强如是说。

徐强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关注程度和安全观念也越来越高,未来农产品的需求会从基础的“温饱型”向健康、安全、营养过渡,倒逼农产品产销标准化、高端化、服务化发展。他说:“果荟根植于中华大地的瑰丽沃土,投身于绿色产业之中,始终秉承简单、专注、自强不息、共赢发展的企业精神,坚持‘传递健康,领鲜一步’的服务理念,继续传递果荟‘快乐、鲜活、阳光’的生活理念,致力打造农产品行业品牌标杆。”

总结20年创业的心路历程,徐强感慨万千:“在奔向成功的征途上,除了要有一个良性发展的平台作为载体,还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共同努力,只有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才能迎来瓜熟蒂落万里晴空。”

火龙果大王

“农产品销售行业关系到千家万户,责任大于天,保障好首都果盘子供应丝毫不敢懈怠。”

——“火龙果大王”徐龙

他经营火龙果批发生意已有9年光景,在2014年刷新了新发地农产品市场火龙果的单品销量纪录,并于2015年一举夺得“火龙果大王”的荣誉称号。他叫徐龙,是一名80后的农批从业者。

2002年,徐龙从老家安徽阜阳投奔在新发地市场做水果批发生意的两个哥哥,同年加入了北京旺达玉柱果品有限公司。虽然两个哥哥已经为徐龙铺好了路,但这个想通过自己双手打出一片天的倔强少年,并没有选择坐享其成,而是加倍努力地学习哥哥们的销售经验,他要成为像哥哥那样的人。

经过了6年的淬炼,这个当初一脸稚嫩的少年已初显锋芒。2008年,徐龙开始负责公司自主品牌越南火龙果的经营销售。为了保证稳定的产品质量和供应,他决定将火龙果批发生意打造成产供销一体的一条龙服务模式,包产地、建冷库、盖厂房,徐龙用年轻人特有的魄力真正敲开了市场的大门。他将鲜美可口的火龙果装进首都消费者“果盘子”的同时,解决了当地一些劳动力就业,为当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徐龙经常把“诚信”二字挂在嘴边,他说:“诚信做人是做生意的根本,诚恳是做人的根本。”徐龙告诉记者,2012年的时候他新发展了一位河北的张姓客户,在一次结账的时候,公司财务发现该客户将5万元余款的欠账重复汇了过来,徐龙知道后第一时间联系上了该客户,并将钱给他转了回去。“虽然这件事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却让这位客户感动不已,那一刻,所有的感谢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我心里特别踏实,这是一名商人最基本的个人修养与素质所在。”徐龙坦言。当然,这位张先生后来成为了徐龙最忠实的客户之一。

如今,徐龙的火龙果年销量稳定在3万吨左右,年销售额2亿元以上。在越南建有1000多亩的火龙果种植基地以及2000多平方米的加工厂,直供北京市场。除此之外,徐龙还经营着芒果、红提、阿克苏苹果的批发生意,年销售额将近1亿元。

在徐龙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他并没有忘记回馈社会。2008年汶川地震灾害、2009年南方旱灾和玉树地震灾害期间,徐龙带领公司员工多次捐款捐物。除此之外,徐龙还带动安徽老乡在新发地创业并给予帮助。2010年6月,徐龙在家乡捐款建设修路,并出资把生他养他的小山村的道路修建完成,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好评。

柚子大王

他出生于商人世家,26岁成立水果经营部,34岁创建“奇帆”品牌,如今是拥有400多名员工的企业老总。他就是北京奇帆柚宝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柚子大王”陈德青。

陈德青从小就跟随父亲在老家浙江玉环经营文旦柚生意,受父辈影响,陈德青很早就形成了非常敏锐的市场洞察力。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德青的爷爷品尝了福建蜜柚,称这种柚子好吃还不贵,陈德青立刻决定去产地福建平和县看一看。自此,陈德青与福建蜜柚正式结缘,这也是他在农批之路上走对的第一步棋。

起初,陈德青只是在杭州、上海等地批发柚子,随着生意越来越好,他渐渐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柚子卖到北京去!”但让陈德青没有想到的是,他一向视为珍宝的蜜柚在北京竟无人认可。“那种心理落差险些让我打了退堂鼓。”陈德青如是说。然而,在优秀商人的世界里,永远没有卖不出去的货。“我就是挨家挨户地敲,也要敲开这扇我最看好的市场大门!”为了打开市场,陈德青找到一家做包装设计的公司,给自己心爱的柚子全部套上了印有产品介绍的包装。然后,陈德青真的去敲门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初到北京的第一年,陈德青只卖出35车的柚子,然而第二年销量直接翻了3倍,并且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开始爱上了这一富含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水果。2000年,陈德青正式加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市场,这也是他在农批之路上走得最为精准的又一步棋。从简陋的独立包装到精致的纸箱整装,从1年卖几十车到1年卖近千车,陈德青在新发地市场将蜜柚批发生意做到了质与量的双重蜕变,真真正正地将“奇帆蜜柚”敲进了千家万户的大门。

如今,陈德青的奇帆柚宝公司每年柚子的销量可达3万吨,销售总额稳定在1.5亿元以上。在广东梅州的松口镇,陈德青建起了800亩蜜柚种植基地以及2000平方米的库房;在四川成都和福建平和等地也都分别设有1200—1500亩的种植合作社,以及6000平方米及8000平方米的库房。

冬枣大王

出生于1965年的“冬枣大王”董广景,来自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谈吐间总是透着山东人特有的淳朴实在。多年的从商经历并没有改变他的性格,反而让他变得更加真实、自然地与客户打交道。“诚实守信、把握规律、顺其自然、留有余地”是他多年的经营理念,也是这位“冬枣大王”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

董广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由于家境贫寒,在1994年投奔远在北京经商的四叔。起初在四叔的水果铺里当搬运工,早出晚归,虽然很辛苦,但学到了很多知识,“四叔经常教导我要诚信经营、以质量求生存、让客户满意。”董广景回忆说。

2006年,董广景从四道口果品市场来到了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市场,他新的事业也从这里开始了。由于以前经营的品种比较单一,达不到客户的要求,他便不辞劳苦地跑产地、联系果园、拓展品种,除了主营的冬枣外,还经营了千禧果、荔枝、草莓、水蜜桃、丑橘等20几个品种。这个山东汉子靠着一股子韧劲,赚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董广景成立了北京沃土飘香果业商贸有限公司,有了自己的果业品牌“沃土飘香”。目前他经营的水果品种辐射到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以及东北三省等地。随着近几年新发地市场的日渐繁荣,市场需求逐年加大,董广景的生意也跟着水涨船高。2015年,公司的总营业额达到了3亿元,其个人也连续数年被评为新发地市场突出贡献文明经营户。

圣女果大王

“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新发地让我的青春无悔,在这个平台我实现了自己的农业梦。”

——“圣女果大王”刘佳伟

“圣女果大王”刘佳伟,1979年出生,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人,现任海南佳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鲜果尚品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0年,刘佳伟来到了新发地农产品市场,经过10年的辛苦打拼,于2011年在海南创立了海南佳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热带果蔬高效种植、冷藏加工、物流配送和销售业务。2012年10月,该公司被海南省农业厅认定为海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海南省农业龙头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单位。

在“诚信、敬业、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引领下,刘佳伟始终秉承文明诚信理念,果蔬批发事业风生水起,生产经营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在陵水、东方、昌江等地开发无公害果蔬种植示范基地3000亩,投资4500多万元在当地建设了果蔬集散区、展示区、加工配送中心以及存储冷库,检验检测系统、信息追溯系统一应俱全,每年果蔬吞吐量10万吨以上。公司与农户建立合作社,通过强大的销售网络,使海南的圣女果、苦瓜、西瓜和豆类等农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刘佳伟表示,陵水圣女果声名远播,当地以国际标准发展特色农产品,积极推行与欧盟GAP标准(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接轨的圣女果标准化种植示范体系,对果品的品质、卖相要求很高,特别要求少用农药、化肥。今年年初,陵水圣女果正式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刘佳伟在北京新发地市场建立的海南圣女果运销中心,依托高效种植、精品包装、物流配送的经营模式,2015年圣女果销售额达到1.5亿元。多年来,刘佳伟旗下公司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较高的商业信誉。

多年来,刘佳伟始终严格把握国家政策,追寻新发地号召,优化供应链的同时,保障新发地供给。“打造全产业链、实现龙头企业担当、脚踏实地践行三农精神,是我这么多年一直恪守的经营理念,我从不曾忘记过我的初心。”刘佳伟坦言。

草莓大王

“草莓大王”刘京生,出生于1973年,河北保定定兴人,京生顺帆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京生年轻的时候曾是一名电工,在定兴老家的一所铸造厂工作,虽然拥有一技之长,但每个月45元的工资完全不够日常的生活开销,更别说补贴家用。不甘平庸的刘京生无数次地想要走出这个小县城到大城市闯荡一番,但每当想到自己的衣兜比手还干净,无奈的他只能打消了这个念头。

然而有一年,刘京生所在厂子的效益急转而下,没过多久厂长便宣布厂子倒闭了。“厂子倒闭后的一天早晨,我梦游一般地收拾了行李,看着只装有三四件衣服的包袱,我足足发呆了半小时。然后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义无反顾地奔向了火车站买了当天去的车票。”刘京生回忆道。

通过朋友介绍,刘京生来到了一家经营水果批发的公司做勤杂工,装车、卸货,虽然辛苦,但也算有了个落脚的地方。2004年,刘京生所在的这家水果批发公司开始为新发地农产品市场的一些商户供货,刘京生负责将公司的水果运到新发地市场。通过与市场商户的攀谈,刘京生猛然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去做生意。

在摸清了一些时令水果的产地后,刘京生果断地辞去了工作,借了些钱开始试着自己卖水果。“我能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可以说大部分原因是受新发地市场的影响,很多商户告诉我,在这个市场里,只要你的产品好,就一定能挣钱。”刘京生如是说。

一边摸索,一边学习,没过多久刘京生就彻底融入了新发地市场,并且通过售卖不同种类的水果,他最终将主营品类定为了草莓。当亲自考察了全国多个草莓产地后,刘京生选择了山东烟台作为主产地,以合作社的形式直供北京市场。烟台的草莓产地面积共550亩左右,另外还设有3个保鲜冷库,共300平方米。

2015年,刘京生注册了北京京生顺帆商贸有限公司,并且公司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产地农民将草莓分类装箱,按照个头共分为大中小3个等级,个头最大的一批草莓作为精品进行销售,统一盛装在专用的木制隔板箱中。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北京的草莓全部采用塑料泡沫箱盛装,而刘京生是最早改用木制隔板箱精装的商户。如今,京生顺帆公司草莓的年销量达到了2000吨左右,年销售额将近4000万元。

香瓜大王

他很早就从河北承德老家来北京闯荡,当过建筑工人,经营过照相馆,最终与水果结缘并业有所成,他就是新发地的“香瓜大王”——张宗志。

正值不惑之年的张宗志经历过挫折和失败,在水果批发的道路上也经历过大起大落,善于思考的他深知自己要的是什么,也知道作为首都“果盘子”工程建设者的使命所在。“曾经的我只知道埋头苦干,总以为只要做好自己的生意就行了。但如今的我思想觉悟提高了,作为新发地市场数一数二的水果单品批发商,不但要让消费者吃上放心满意的水果,还要让他们的消费物有所值。目前,我开始着手去做的事情——打品牌。”张宗志表示。

张宗志回忆道,曾经有一年雾霾天气非常严重,连续一个礼拜不见晴天,当时产地大棚的幼苗由于受不到光照,无一幸免地患上了猝倒病。虽然通过及时救治,幼苗勉强存活,但患过病的幼苗即使长出果实,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如果将这些‘病瓜’拿去市场售卖,虽然能减少损失,但于客户、于市场、于消费者而言,都是一种欺骗。我的良心告诉我,绝不能这样做。”于是,张宗志下到产地只对农民说了一句话:“老百姓不能吃患过病的瓜,拔!”并亲自带领产地农民集体“废苗”。农作物就如同农民自己的孩子,看着自己辛勤培育的香瓜被一棵棵拔除,有些农民落泪了。这些泪水中除了对幼苗的不舍,更多的是对张宗志“大义灭亲”的敬佩。那一年,张宗志因“废苗”之举损失了30万元。然而张宗志并不后悔,他始终认为,对待安全不能有半点马虎。

如今,张宗志的香瓜批发生意越做越大,“大志香瓜”的年销量在3万吨左右,年销售额将近1亿元。他不但建立了自己的销售中心——“沃森百旺”,在山东聊城、海南乐东等地培育着几千亩的种植基地,供应全国多个地区的水果连锁超市。

目前,在很多地区,“大志香瓜”品牌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脆爽的口感、金灿灿的果皮、个头饱满圆润,深受消费者青睐。当记者问及“大志香瓜”为何能常年保持如此优质的口感及品相,张宗志表示,公司80多名员工,从产地农民到市场销售,都会按照严格的分级模式管理,并且设定了条件清晰的奖惩制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