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爲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對此,一位TOP10房企高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房地產的表述,沒有超出房企之前對房地產政策的預期,只是重申了政策面的大方向,即不嚴格也不放鬆。這說明,中央不將房地產作爲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而是把房地產作爲長期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的壓艙石和穩定器。

政策新基調:不將房地產作爲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將加速

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房地產的表述明確透露出三層含義:

其一,房住不炒的定位不會改變。針對上半年部分城市出現的房地產市場過熱現象,下一步政策調控從緊的趨勢非常明顯。政治局會議反覆強調“房住不炒”,也顯示出中央對於樓市調控不放鬆的堅決態度。房企在融資從緊、調控方向不變的大背景下,下半年面臨的挑戰會增加,投資客清場會更爲徹底,自住型購房需求可以得到充分保障。

其二,整體經濟環境、房地產融資環境、需求側調控力度是影響樓市基本面的主要因素。房地產融資環境直接對房企構成影響,整體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會對房地產形成全局性影響。但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爲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即表明不會因經濟環境變化而改變房地產調控的方向,加之下半年需求側調控不放鬆的趨勢,樓市出現過熱的幾率極小。

其三,從房地產調控的手段來看,長短並用,注重長效。由於短期調控的手段多樣化、政策頻發,導致人們更容易看到短期調控而忽視長期調控的存在。未來更多的長期調控會不斷加強,包括保障房的建設、針對租賃土地供應側的保障、城市共有產權房的推進、針對房地產的各類稅收法律層面的推進和落實等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以經濟爲主要議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共召開了8次,其中有6次提及房地產。

業內人士指出,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奠定了未來房地產行業調控的主基調,政府將逐步降低經濟對於地產的依賴度,房地產行業政策大幅放鬆的可能性較小,房地產行業長效管理體制的建立將加速。

政策明朗後的房企發展邏輯

上述房企高管認爲,本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於博弈房地產政策放鬆的投資人來說無疑是利空,因爲對投資客來說,有些人是指望政策放鬆去撿漏;而對於普通購房人來說影響不大,因這部分人羣是得到鼓勵和支持的。

他們進一步表示,反映到股價上,預計也不會有太多波瀾,因爲目前不少地產股的估值已經反應了政策調控的預期,更多是由他們的基本面來推動的,而不是去博弈政策放鬆。而且,房地產估值在今年已經下調了很多,估值和歷史平均值比已經偏下,這也已經反映了政策面的預期。

另一位房企相關負責人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房企無需短期支持,只要求公平環境。任何時候,調控的加碼對大房企來說影響不大,甚至還能維持其業績增速。

該房企負責人認爲,近期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在融資方面表現得尤爲明顯,如銀保監會對信託融資加強監管和發改委收緊房企海外發債,但兩者在房企融資結構中的佔比均不大。這並非行業整體融資收緊,更多是對近期部分地區土地市場過熱的抑制,實爲結構上的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行業融資端將進一步分化,這對於信用良好的龍頭房企是利好。從配置端看,今年以來,多因素導致資金面緊張,270餘家房企宣告破產清算,中小房企正在加速退場,行業集中度或進一步提升。

從部分房企已披露的半年業績快報看,考慮到當前行業格局分化加劇,優質房企竣工交付或大幅高於市場平均表現,半年報業績乃至全年業績均或大概率超預期。而小房企出局,大房企規模提升,拿地、融資和銷售集中度上升,對於規模房企而言意味着更多的發展機會。

於小雨認爲,在政策基調明朗的情況下,房地產企業也應當轉變發展邏輯,構築自身核心競爭力,切實提高競爭力,向着更專業化、更精細化方向發展。(每日經濟新聞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