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化六步工作法”,是原新泰市安监局一班人通过接管化工企业潜入“水面”以下,摸清企业生产和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提炼形成的一套工作法。从单纯抓安全到推动综合管理的转变,令当时的安监部门信心倍增,企业的管理者获得了实惠,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同频共振,推动新泰市安全生产工作迈向一个新天地。

——来自山东省新泰市的见闻

做好一件事:超前管控风险除隐患

化工企业的安全考核内容全部对外公开

做好一件事:超前管控风险除隐患

在新泰市,企业鼓励职工对相应岗位进行研判分析

做好一件事:超前管控风险除隐患

通过建立科学的研判分析机制,企业管理者和职工转变了理念和认识,改变了企业过去凭主观经验判断风险的做法

做好一件事:超前管控风险除隐患

金属冶炼行业企业通过开展风险管控研判,排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做好一件事:超前管控风险除隐患

工作人员在蓄水量达到8600万立方米的东周水库开展水库溺水应急演练

做好一件事:超前管控风险除隐患

国网新泰公司模拟国网线路发生故障,开展“双盲”应急演练

7月12日,新泰市应急管理局召开全市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警示教育暨大检查大执法工作推进会议。市应急管理局分别对涉氨、纺织、服装、木材、电缆、轻工、建材企业进行事故警示教育和执法检查表讲解,在124家中小企业中随机抽取28家作为市局7月份执法检查计划的补充单位,市应急管理局还在会上对近期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今年新泰市应急管理局召开的众多工作会议中的一个,也是新泰市日常应急管理工作的一个缩影。

早在2016年10月,新泰市安监局就曾获得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先进集体。2017年3月,山东省政府在新泰市召开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经验交流会。此后,全国及省内60余个市、县(区)到新泰市取经学习。

新泰市是全国60个危化品重点县之一,拥有各类市场主体9.5万家,安全监管任务重、压力大。新泰市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原新泰市安监局以及改革后成立的新泰市应急管理局的担当、奉献,离不开不断创新,离不开持续推动。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夯实企业的主体责任,积极构建应急体系,已经成为“新泰经验”的主要内涵。

监管理念:

与企业同频共振

从单纯抓安全到推动综合管理的转变,令当时的安监部门信心倍增,企业的管理者获得了实惠,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同频共振,推动新泰市安全生产工作迈向一个新天地。

“三化六步工作法”,是原新泰市安监局一班人通过接管化工企业潜入“水面”以下,摸清企业生产和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提炼形成的一套工作法。“三化”即责任网格化、工作精细化、运行常态化;“六步”就是通过群策群力、化繁为简、切片诊断、挂图研判、辨识风险、全员参与等过程,以此建立超前管控风险、治理隐患的工作体系。

据了解,工作法的出台与当时安监局进驻一家企业不无关系。山东新泰联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曾经发生一起爆燃事故,造成15人死亡。后来该企业又发生过三次火灾,虽未造成大的损失,但是企业管理混乱、职工人心不稳、效益一落千丈,严重危及安全生产。

当时的新泰市安监局组成5人小组,全面进驻接管企业管理工作,通过与300余名职工面对面谈心,深入车间班组,将车间全部的生产工艺、流程、装备,按照设计规程一一甄别。通过开展“头脑风暴”和安全大排查,5人小组最后提出了“安全、凝心、经济”三大工程。

5人小组连续工作1个多月,24小时盯在企业,每一个问题都在会议室集中商讨,在黑板上画出图纸研判,邀请企业管理人员、设备工艺人员以及一线职工参与,总结提炼出了“三化六步工作法”。

当时的苯酐车间是企业后期新上的一条生产线,产品合格率很低,生产的3000多吨产品只有39吨合格,当时的合格产品市场价是每吨1.1万元,而不合格产品每吨只有8000元,跑冒滴漏十分普遍,车间内泄漏的苯酐半成品堆积80厘米高,全部清理完毕达500余吨。企业的安全管理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可见一斑。5人小组通过详细的检查发现,企业的阀门质量不合格,发现的大小漏点350多个,更换阀门200余个。

“如果没有安监局的进驻,也许就没有企业的今天!他们通过科学务实的挂图研判,帮着企业管理者和职工转变了理念和认识,改变了企业过去凭主观经验判断经验的做法。”当年企业的安全科科长杨健对记者说。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新泰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新措施:

安全大会战。新泰市为了遏制小微企业事故多发的势头,2015年制定了“安全大会战”活动方案,组织安监、消防、质监、供电等4个部门40余人,通过警示教育、市镇抱团诊断、集体谈心对话、联合复查验收,对21个乡镇开展安全大会战,共警示教育6376人,检查企业1131家,消除安全隐患13930条,停产整顿58家。

夜查制度。在一次突击检查中,检查人员发现企业8小时外最大的领导就是值班长,带班副总经理在办公室睡大觉,这种状态如何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为此,他们实行了零点夜查制度,后来又实行24小时进驻企业排查问题,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企业的真实状态。

红线管理模式。把企业存在较大以上风险的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作为安全“红线”,在全市危化品企业梳理出173条“红线”,督促各乡镇各部门梳理出安全“红线”219条,分别落实了分级管控责任人。

“三线”管理模式。其中设备线、工艺线是风险源头,管理线是保障,基于此,落实企业的设备、工艺、风险、管理、措施、责任“六清单”,形成风险分布、风险告知、管控措施、网格化责任、应急管理“五图表”,并悬挂在操作台面上。

化工企业:

从“乱”到“治”

企业通过“三化六步工作法”解决了安全问题。而“退城进园”、转型升级是新泰市化工企业实现重生的另一道路。

“10年前的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太粗放了,有一次安全检查中发现,一家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安全会议记录,竟然写在香烟盒上。”新泰市化工安全生产执法大队大队长李因明说。新泰市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监管是重中之重,新泰市如何实现了从“乱”到“治”的转变?

7月13日,是一个星期六。山东德普科技化工有限公司安全部经理吴言忠依然值班,原来企业面临的安全问题已经彻底解决,吴言忠的压力减轻了不少。压力的减轻与“三化六步工作法”大有关系。

企业通过“三化六步工作法”解决了两大问题。公司原来是8000吨碳酸二甲酯的生产规模,后来扩产达到3.6万吨,货物运输由每天的10辆车一下子增到30多辆,厂区危化品车辆的交通成了瓶颈。企业按照“三化六步工作法”召集相关人员组成攻关小组,通过挂图研判,制定落实了搬迁卫生间、硬化部分绿化带、主路改成三车道等具体措施,解决了车辆拥堵的问题。

另外一个“合成塔虚液位”问题,企业召集有关人员,涉及设备问题就找设备管理人员,涉及工艺问题就找技术人员,把设备工艺流程图画出来,大家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合成塔储罐不下料怎么回事?一位老职工就提出,曾经发现设备管道上有时有气泡,顺着这一发现,大家认为上面有气堵,并且找了气堵的原因。通过这一工作法,辨识出9项工艺设计缺陷和问题。为了避免虚液位的再次形成,企业进一步优化了操作规程,要求在停车大修时对该装备彻底清理一次。

“‘三化六步工作法’很直观,我们现在一有问题就想到这个工作法。虚液位问题曾经找到工艺专家也没能解决,通过‘三化六步工作法’挂图研判后自己解决了。”吴言忠告诉记者。据了解,该企业通过实行“三化六步工作法”,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安全系数提升了,经济效益提升了。

2014年5月,山东德普科技化工有限公司《实施“三化六步工作法”构造本质安全型企业》获得省政府第三届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获得了政府颁发的20万元奖励。

中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是由原来新泰市联合化工有限公司转化而来的,该企业拆除了有着50余年历史的合成氨装置,只保留了一套年生产5万吨苯酐的装置。

记者在中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看到,原来的办公大楼空荡了很多,目前是职工宿舍,“安全在于长期警惕,事故在于瞬间麻痹”的大字宣传标语立在苯酐装置上面。一套老装置的拆除,企业职工一下子减少三分之二,轻装前进的老化工厂终于摆脱连续亏损的困境。从原来的不愿转型到现在转型升级实现盈利,企业受益匪浅。

“退城进园”、转型升级是新泰市化工企业实现重生的另一道路。通过整顿关闭,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从原来的500余家减少到现在的234家,其中危化品生产企业从过去的33家降到16家。目前,随着新一轮化工生产企业“退城进园”,2家企业成功搬迁,近期还将有2家企业实施搬迁。

监管队伍:

从乡镇延伸至村居

新泰市将监管队伍的触角延伸到乡镇村居,在全市所有的村居中建立了安全管理办公室,并明确1名至3名安全员。

作为全国60个危化品重点县之一,新泰市十分重视化工专业团队的建设。原来负责化工安全监管只有两三人,都不是专业人员。但是化工特别是危化品行业的安全监管执法,必须走专业化的路子。

李因明2008年从一家化工企业考进市安监局,拥有化工企业十余年管理经验背景的他现在是安全科负责人,与他一同考进安监局的还有7名人员。

专业化监管是新泰市审时度势后的一大举措,在化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监管力量不专业的情况下,一次性从全市公开招考8名专业技术人员。8名人员全部是来自化工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干部,甚至还有副总级干部。

为了强化专业化监管,该局要求所有干部必须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目前,全局56人中有35名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12名国家安全评价师,甚至有1名专职司机也通过了考试。

在加强专业化监管队伍建设的同时,新泰市将监管队伍的触角延伸到乡镇村居,在全市所有的村居中建立了安全管理办公室,并明确1名至3名安全员。

7月14日,记者来到新泰市新汶街道办事处大洛沟社区,该社区有830户2663人。一脸学生气的孙晓是一名大学毕业生,2年前他回到社区干起了村官,目前是社区的综治办主任兼职安全管理员。中午,气温逐渐升高,孙晓开始了他的日常巡检工作,记者也紧跟其后。

孙晓是自己开车巡查的,“平时我们是骑电动车巡查,今天实在太热啦”。出门向东走,一路上孙晓给记者讲周边房屋空置的情况,社区范围很大,主要涉及企业安全和社区安全。在一家生产雪糕的康得利食品有限公司,孙晓找到公司经理。“现在天气炎热,车间内一定注意线路老化问题,定期巡查一遍,消防安全工作要做好!”孙晓对该经理说。

由东向西行驶,来到一片破旧的老厂房,厂房内又被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小车间,“原来这是一个毛纺厂,有50多年的历史了,部分厂区出租经营,这也是我经常关注的场所”。孙晓告诉记者:“租户电话我都有,有时长时间不见面就会电话约一下,查看房子的情况。”记者发现,每一处场地租给谁孙晓都清楚。突然一辆车停在院落,孙晓立即上前询问情况;出门的时候碰到一辆汽车,车上的人和孙晓打招呼。“这是牛经理,就是刚才我们看的那家机械加工厂的负责人。”孙晓说。

孙晓告诉记者,社区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夏季防溺水是他们的宣传重点,“安全生产月”期间,印制的安全宣传单每家都要送到,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宣讲一遍。记者发现,“安全生产月”期间,该社区专门安排落实防溺水的宣传教育工作,去年该社区成立了城市书屋,放暑假的孩子可以在书屋里自由阅读,社区2名工作人员轮流值班,书屋内经常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安全教育培训等活动,书屋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读书环境,解除了社区家庭的后顾之忧。

在新泰市866个村居社区中,都有像孙晓这样的安全管理员。早在2011年,新泰市就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待遇、有装备、有制度、有工作日志的“六有”标准,在原来安全监管没人管、管不到的村居,建立了自己的安全监管队伍,成为巡查排查、宣传教育、信息上报的信息员。近年来,新泰市76.3%非法举报线索来自村居安全员。

应急管理:

新体制构建“大应急”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该市对重大危险源和风险点、应急预案、应急机构、专家队伍、应急装备、救援物质储备等6个方面开展了调查摸底。

记者在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采访期间,了解到该校为抓好防溺水工作,组织学生唱《中小学生防溺水歌》。在记者身边的市应急管理局干部孔建兵眼睛一亮,立即拿出手机联系新泰市电视台记者:“有一个防溺水的歌曲视频,发你一个链接啊,你看看处理一下,暑假期间在电视台播放。”

第二天晚上,电视台播放了《中小学生防溺水歌》,据了解该歌曲将一直持续播放至暑假结束。同时应急管理局立即通知了新泰市教育与体育局安全办公室,安全办公室又将这一信息通过微信转发,要求各校立即通知家长收看学唱。

今年暑假期间,防溺水工作已经纳入新泰市应急管理局的工作部署,这也是新泰市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以来,抓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宣传的一个侧面。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该市对重大危险源和风险点、应急预案、应急机构、专家队伍、应急装备、救援物质储备等6个方面开展了调查摸底。通过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提升应急队伍素质,细化了24个部门的突发应急工作职责。

秦立军是青云街道新甫社区的灾害信息员,日常负责安全隐患排查和信息报送,社区建立的视频监控中心,可以在办公室看到辖区内居民区、集贸市场、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109个视频监控点。“就是这个将要拆迁的危房,是汛期监控的重点。”秦立军指着一个视频图像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社区的应急物质储备比较完备,4处应急避难场所配备了铁锨、担架、麻袋等必要的应急救援工具,喇叭、对讲机应急通信器材,应急照明工具、应急药品以及生活类物资等。一到汛期,20余人组成的应急小分队不定期开展巡逻执勤。

7月17日早晨8点50分,新泰市东周水库西侧,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刘元浩拨通了电话95598,这是新泰市国家电网服务热线。

“你好,我在青云线清音支线9号杆,这个线杆发生打火现象,请抓紧来查看!”一场模拟国网线路发生故障的应急演练开始了,这是一场没有事先安排的随时随地的“双盲”应急演习。

9点02分,一辆黄色的电路维修车赶到现场,车上是线路辖区内青云街道供电所应急小分队,共计5名工作人员。

小分队了解了情况后,立即拿出围栏进行安全警戒,值班负责人葛星立即安排2个小组,分别到8号、10号线杆挂接地线,对9号线杆进行安全保护。然后工作人员佩戴好装备开始爬杆,记者发现他们到现场还携带着接地线、三种型号瓷瓶、横担、绝缘操作杆以及安全防护装备等。

“双盲”演练结束后,记者来到东周水库管理中心。东周水库是一个中型水库,蓄水量达到8600万立方米,由于水库与下游村庄落差达28米,下游有11个乡镇的14万多人在泄洪区域内。记者看到《东周水库防御洪水方案》《东周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作为水库应急预案,每年都要进行修订。下游村居干部发生变更,我们要及时更新,一旦有泄洪情况要及时通知。”东周水库管理中心总工程师郑茂军对记者说。

28米落差的一个中型水库,是一个典型的“头顶库”,一旦发生紧急泄洪情况,下游的14万多村民如何快速转移?带着这一疑问,记者跟随新泰市应急管理局领导,走访调查了沿线镇村的预案落实情况。

沿着东周水库大坝西侧的一条小道,民房村落若隐若现,回望看去,一条长长的水库大坝就在头顶。借庄村是离水库最近的一个村落,目前人口3800人的村子已经有三分之一搬迁至新都社区新楼房了。“3年的时间基本可以全部搬迁完毕,这个社区的位置较高,下大雨也不用怕,一旦发生需要转移的情况,我们社区前面的元宝山就是一个很好的避难场所。”新都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李栋对记者说,“前两天下了一场大雨,我们村20余人的巡逻队全部沿河值班,平时河道上24小时有2名村民执勤,一旦水库有险情,我们会迅速组织村民转移。”

扫码在手机端打开页面

相关文章